近來隨著海洋教育持續的推展,人們愈來愈有機會親近潮間帶,無論潮間帶是屬於一望無際,平坦寬闊的沙灘,或是怪石嶙峋凹凸不平的岩石礁岸,都是許多親子活動,假日休閒體驗海洋奇景的好去處。
坊間各大報周末特刊或是旅遊雜誌也競相報導台灣各處潮間帶之美,吸引社會大眾走向大自然,享受大海所帶來的舒適感。導覽文章中也鉅細靡遺說明前往潮間帶的交通路線圖、時間地點與所要注意的裝備與安全守則,但是鮮有作者提及該如何對待環境與生物的方式;就算有,所提供的資訊大都僅止於簡單的提醒與告誡,如不要破壞環境、不要亂丟垃圾、不要將寄居蟹的貝殼帶回家,以免寄居蟹無家可歸等等,但如何從尊重大自然生命的精神為基石,衍生出野外應有的作客之道,卻少有著墨,因此人們在潮間帶嬉戲之餘,由於沒有正確的觀念與對生物的同理心,在無意的舉手投足之間,無形之中讓環境逐漸受到破壞,許多生命因此連帶受到傷害,有鑑於此,筆者為文希望分享個人長期在野外觀察時的經驗,讓社會大眾在潮間帶活動嬉戲的過程中能有所依循,一起由此共同保育潮間帶多樣燦爛的生命。
原地觀察 非禮勿動
首先,若非必要,請勿移動或捕捉生物,當應在發現生物之處的所在地進行就地觀察,觀察可透過蛙鏡,或將寶特瓶或觀察箱作為觀察鏡的協助,觀察水中生物的一舉一動。
與水同在 尊重生命
水生生物藉助鰓的構造,以獲取溶在水中的氧氣,排出體內的二氧化碳,而鰓必須在水中才能運作正常,由此可知水生生物呼吸的必要條件是要身處水中,而不是在空氣中,水生生物一旦離水,就會像人進入水中一樣是無法呼吸的。水中生物剛離水之際,鰓或許仍保有些許的水分,短時間保有呼吸的功能。但是在解說員熱情的講解過程中,水份逐漸流失,呼吸會變得越來越困難,加上受制處於驚恐的狀態,身體大量耗氧的結果,讓離水的生物近乎是窒息的狀態,所以將生物捧在手中進行解說的作法,表面上看起來對生物沒有直接明顯的傷害,但卻對生物身心造成極大的壓迫感,已威脅到生命的安全,正確的作法應該是將生物移入有水的觀察箱中,然後才開始進行解說或是分享的行為。
輕輕捧起 溫柔放下
許多人在觀察潮間帶的生物之後,在離開前會將所有生物放回潮池之中,這是一個正確的行為,但是放生動作,常就是將生物直接丟回池中,讓生物像表演花式跳水一樣,在空中翻轉三圈之後,以自由落體的方式撞擊水面之後,才沉入池中,把生物當作沒有感覺的東西,完全忽視完全不顧生物的感受,無論是將生物用倒垃圾的方式倒入池中,或是拋向空中落水的那一刻,生物個體其實都已受到極大的衝擊而受傷,正確的作法應是將觀察箱沒入水中,讓箱外的水自動流入箱內之後,讓生物自己由箱內流出或是游出,若是遇到如海膽之類無法快速移動的生物,可將生物輕輕推出箱內,讓它重回潮池之中。
慢慢行走 注意落腳之處
在潮間帶活動,除了小心翼翼不要誤踩滑動的地方之外,在活動期間不應去踐踏有生物的地方,更不應故意踩死生物,尤其是岩石上的藻類,特別是小型的藻類,或只為一時快意衝動進行破壞。在遇到潮間帶會快速移動的生物,當然大家會知道要避開,但是對一些不會移動的固著性生物,如海藻或是海葵等等,也要注意叫下避免一腳踩死許多生命,因為這些生物無法大聲喊叫,只能默默地被踩一腳而喪失寶貴的生命。
涉水經過潮池時,也請放慢腳步,抬高腳步;不要一時興起,故意大力激起底沙,造成池水污濁不堪,這樣的狀況讓一些以過濾水中有機質的生物容易誤食髒東西,甚至將擾亂了棲息在沙中的生物。如能繞道,儘量繞道而行;如果真的必須涉水而過,則應腳步輕盈,動作緩慢,儘量沿堅硬的岩石走過,以如履薄冰的心情走過潮池,將對生物的干擾降到最低。
物歸原處
若觀察上的需要,而在潮間帶翻動石頭尋找生物之後,請將石頭在原處,恢復觀察前的原貌,也就是將生物的棲所恢復原狀。許多岩石潮間帶的生物都因逃避烈日的曝曬,而躲到岩石之下;當我們在找尋生物時,常會刻意將石頭翻過來,看看有沒有特殊的生物附著在石頭表面或看看有無隱藏在石頭下的生物如螃蟹。無論有無發現生物,卻常常忘記將石頭恢復原貌,這樣不但讓生物曝曬在太陽光的傷害之下,也會改變生物原有的棲所,破壞了整體的生態環境的樣貌。
無論前往砂質的海邊或是岩礁岸的潮間帶,基本上都要有尊重生命的精神,雖然將石頭放回原處是如此微不足道的小動作,但是對維護自然生態的完整性與永續性卻是非常重要;試想若每個人每天都去翻動一塊石頭的話,一年下來將會多少動物的棲所受到擾亂呢?更何況這樣的頻度可能不只一次,有些人可能會如狂風掃境一般到處翻石倒沙,所過之處無一不是滿目蒼痍,只差點沒將整個潮間帶翻過來觀察,古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小小惡行累積起來的惡果,一時可能看不出負面效果,但是經過時間的累積發酵之後,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因此在潮間帶進行生物觀察之後,將石頭物歸原處的友善動作,將會是對此處生態環境最大的尊重,此就像是到親朋好友家作客時,使用主人家的物品之後,將之放回原處的禮貌是一樣。
不留下腳印 只帶走記憶
登山者近幾年來發起乾淨山林的運動,呼籲登山朋友在登山的旅程中要保持山林的乾淨,甚至不開火煮飯,剩餘的食物與殘渣與旅程中所產生的垃圾,下山時都要全部帶回山下處理。我們前往潮間帶觀察生物時,也應遵守相同的精神,除了不帶走潮間帶的一沙一石之外,亦不留下任何的人工物件,更不應該留下破壞的足跡,應該學習印第安小孩走過原野,不留下腳印的精神,帶走的是滿滿的回憶與驚奇,留下對在地生命的尊重與關懷,這樣的作法才是潮間帶作客之道,亦是永續經營理念落實在行動上的最佳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