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發達,世界各國交流貿易頻繁,朝無國界之國際村方向邁進,導致國際間不斷地發生新浮現或新興人畜共通傳染病(emerging zoonotic infectious diseases),這些可怕的傳染病原於動物及人類之間傳播,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對人畜共通傳染病(zoonoses)的解釋為︰具有感染與致病力的病原經自然途徑在人類及脊椎動物間傳播而導致的疾病。研究顯示人畜共通傳染病的病例數快速增加,且在地理分布上也有明顯擴張的趨勢,甚至發展出新的抗藥性機制,而被感染的動物具多樣性,包括有蹄動物、食肉動物、囓齒動物、靈長類動物、蝙蝠和禽鳥類等。
文獻指出,在已知1415種可造成人類感染的病原中,有868種(61%)病原為人畜共通,其中175種被認為是新浮現疾病,而且當中的132種(75%)為人畜共通傳染病。隨著這些新浮現人畜共通傳染病相繼在世界各地發生,不僅影響國際間的人員、動物及相關產品流通,更造成社會恐慌與經濟的衝擊。爰此,介紹其中很可能入侵台灣的三種人畜共通傳染病:狂牛症、禽流感(家禽流行性感冒)及狂犬病,依疾病特性、傳染途徑、致病機轉、診斷方法及政府作為等依序介紹之。
狂牛症︰
2010年台灣疑似發生人類感染狂牛症死亡案例,再次掀起民眾對狂牛症的恐慌,雖然截至目前為止,農委會尚未從輸入之畜產品中檢測出疑似病例,但走私進口的畜產品,若流入市場,誰來把關?在狂牛症已造成歐洲危機之下,台灣民眾需要時時警惕,對狂牛症有一定程度的認識。
牛海綿狀腦病(BSE)即是俗稱的「狂牛症」,牛海綿狀腦病的病原是普里昂蛋白質(prion),腦內的普里昂蛋白質因摺疊(folding)錯誤而導致不正常聚集,進而在腦與脊髓造成海綿狀孔洞。人如果食入了罹患牛海綿狀腦病之牛腦或牛肉就有可能感染普里昂蛋白質,造成腦部海綿狀病變,此病又稱為「新型變異庫賈氏症」(vCJD),為新型人畜共通傳染病。
牛海綿狀腦病首先在1986年於英國被報告,科學家推測牛海綿狀腦病的發生是由於牛隻餵食含有普里昂蛋白質的動物肉骨粉所造成,於1992年有3萬6700病例被確定,至1995年降至1萬4300病例。
牛海綿狀腦病的爆發使英國牛肉產業大受影響。於1996年內,英國牛肉價格下跌了25%,屠宰場與零售業者被迫暫時休業,13萬勞工受到影響,英國政府下令銷毀30月齡以上之牛隻,增加了15億英鎊的財政支出,並從1996年至今共累積了35億英鎊的財政預算支出。出口貿易亦受到重大打擊,於1996年英國在歐盟頒發禁令後受到嚴重打擊,連帶英國內需牛肉也大幅縮小,其中一年外銷損失達7.2億英鎊。
狂牛症不只是可怕的跨物種殺手,它的肆虐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台灣應以他國為借鏡,提早防範及加強把關措施。
禽流感︰
台灣位於候鳥遷徙路徑上,候鳥極有可能將他國(中國、日本及俄國)的禽流感病毒帶來台灣,感染台灣的家禽,特別是每年9~12月,帶毒率達高峰,加上惡劣的家禽飼養環境,容易引起大量家禽暴斃,既威脅民眾的生命安全也損害經濟。
禽流感的全名是家禽流行性感冒,其病毒屬於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A Virus),不同亞型病毒對於鳥類的致病力不同,所造成的臨床症狀差異性大。禽流感病毒中H5或H7亞型可以造成雞或火雞的高度傳染及急速死亡,為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
許多國家曾經爆發過高病原性禽流感,包括了澳洲、英國、南非、美國等國家。高病原性禽流感曾於1983~1984年在美國爆發,共銷毀1700萬隻禽鳥,損失約6500萬美元。自1997年於香港爆發高病原性禽流感後(H5N1),共撲殺約130萬隻家禽,高病原性禽流感除了造成大量家禽死亡外,更會感染於人,危害民眾之生命。
科學研究發現,1918年流感大流行奪走了世界上大約2000萬人的性命,是由禽流感病毒突變而來。更有學者預估當禽流感再度爆發時可能會奪走百萬人之性命。現今,本病在亞洲(柬埔寨、越南、泰國),推測可能已經損失了將近5.6億美元,並且持續在中國大陸、印尼等地持續肆虐。
若禽流感病毒持續發生並產生突變,將嚴重威脅幼齡兒童與老人生命安全,而禽流感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將十分巨大。學者依據非典型肺炎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對經濟的影響,預測禽流感爆發後可能造成經濟的損失,推估亞洲地區需求方面衝擊(demand shock)影響會達到992億美元,供應面衝擊(supply shock)影響則會有142億美元。
所以本病對人類生命安全與經濟的影響性甚高,引起全球高度重視,值得慶幸地,目前我國仍為亞洲地區高病源性家禽流行性感冒非疫區國家之一。
狂犬病︰
近來狂犬病在東南亞及中國等鄰近國家肆虐,而狂犬病係由麗莎病毒(Lyssavirus)引起之急性病毒性疾病,所有溫血脊椎動物均可能感染,為重要人畜共通傳染病病原,嚴重威脅動物健康與人民安全,相關疾病監控與防疫策略之研擬已成為公共衛生重要議題。
本病的發生幾乎遍布全球,台灣早年亦有記載,但經努力後成為亞洲地區少數狂犬病非疫區之一。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指出全世界每年多於5萬5000人死於本病,其中95%病例發生於亞洲及非洲國家,雖然目前台灣為狂犬病非疫區,但我國鄰近之中國、東南亞、韓國等地,其狂犬病疫情有日趨嚴重之傾向,且近年來國際交通往來密切,非法走私動物及其產品之行為防不勝防,而我國與中國大陸兩岸開放小三通之後,交通更是日趨頻繁,使狂犬病入侵我國之風險大為提高,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之資料,大陸地區每年均有數百人死於狂犬病,近5年狂犬病感染人數持續上升。
據中國衛生部公布,近年中國大陸之狂犬病疫情逐年上升,病例數高居全球第2位,僅次於印度,2004~2006年各通報2651、2537和3279例,3年總計8403例死亡,占總死亡數的30.1%,高居37種法定傳染病之首。2007年截至10月底共通報2717例狂犬病,其中2532例死亡,較前年同期(2653例)上升2.41%,總計共23個省發生病例,其中以廣西、貴州、四川、湖南和廣東省之疫情最為嚴重。
因此除積極地防範非法走私動物及其產品之行為以防止狂犬病入侵外,仍應藉由宣導與教育強化全民對此疾病之認識,呼籲其定期對自己飼養之犬貓注射狂犬病疫苗,嚴格控管流浪犬貓且減少其族群之擴張,降低狂犬病入侵之風險。
作者:李淑慧,任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