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史丹吉氏黃斑斜鱗蛇爬行(影片與相片)

賴鵬智
・2012/08/30 ・631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506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嘉義縣竹崎鄉的「三華生態民宿」主人王三華先生,是全台唯一會自編台語四句聯清楚描述物種生態特性的自然觀察達人,對山區動植物自然生態瞭若指掌。王先生居住嘉義竹崎山區50多年,見過史丹吉氏黃斑斜鱗蛇不超過3次,是非常難見的蛇。

2012年8月10日在海拔約1100公尺的阿里山森林鐵道(目前停駛)上爬行,趕緊用相機錄影並傳給我欣賞,並同意我傳上網分享給更多人認識這種美麗的蛇。

史丹吉氏黃斑斜鱗蛇以19世紀末美國兩爬類動物學者史丹吉(Leonhard H. Stejnegeri)為名,屬台灣特有亞種,生長在1千至2千公尺的山區,溪流、山溝、森林底層是其棲息環境。,該蛇遇侵擾會同眼鏡蛇般將頸部變扁擴張以威嚇入侵者。以蛙類和山椒魚為食。

不管是不是喜歡蛇、怕不怕蛇,蛇類在台灣已經是弱勢族群,被人類打殺(或被車碾死)得愈來愈少,在食物鏈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牠們(吃野鼠減少作物損失),其實很需要人類以善意對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下是王老闆拍攝的二段史丹吉氏黃斑斜鱗蛇爬行短片,請參考:

王三華攝,著作權屬王三華所有,未獲其同意請勿下載利用。

Kingdom Animalia  動物界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Class Reptilia  爬蟲綱

Order Squamata  有鱗目

Family Colubridae  黃頷蛇科

Genus Pseudoxendon  吉氏斜鱗蛇屬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Pseudoxendon stejnegeri  史丹吉氏斜鱗蛇

原刊載於 賴鵬智的野FUN特區

 

文章難易度
賴鵬智
45 篇文章 ・ 0 位粉絲
野FUN生態實業公司總經理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神話中的銜火聖鳥「紅嘴黑鵯」,在被燻黑前是什麼樣子?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_96
・2017/10/06 ・3239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461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者/ 青悠
大學與研究所時候園藝與奇幻雙修,畢業後轉了個彎成為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成員,在妖怪中打滾的同時偶爾充當真人植物圖鑑。《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和《尋妖誌》的共同作者。

紅嘴黑鵯,圖/wikipedia commons

你看過紅嘴黑鵯嗎?紅嘴黑鵯(Hypsipetes leucocephalus nigerrimus)是臺灣特有亞種,在平地到中海拔的山區,都有機會在樹上看見這種特別的鳥兒。紅嘴黑鵯全身黑溜溜的,乍看之下並沒有什麼特色,但仔細一看,牠們頭頂上有蓬鬆豎起的冠羽,就像特別梳過的髮型一樣,非常有個性;而鳥喙和鳥爪則是亮麗的紅色,在黑色身體的襯托下格外鮮豔,十分能吸引目光。這些醒目的特徵,都讓紅嘴黑鵯成了一種很容易辨識的鳥。

或許就是因為有著使人印象深刻的外表以及獨特的配色,紅嘴黑鵯的形象引發人們諸多聯想,在臺灣的原住民之中,就流傳著一些故事,試圖說明紅嘴黑鵯的紅喙和黑羽,究竟是怎麼來的──

帶回火種的 haipis

布農族的神話中提到一種叫做 haipis 的鳥兒,就是紅嘴黑鵯,傳說在遠古的時代,牠們替族人帶回火種,度過洪水危機,可說是幫助族人存活的大功臣。

在傳說中,布農族人遇到一次大洪水。洪水漲得快,族人慌慌忙忙往高處逃,倉皇上山的時候,卻不小心忘了帶走火種。沒有火種要如何烹飪取暖呢?正當大家陷入煩惱的時候,癩蛤蟆跳了出來,自告奮勇地要幫忙帶回火種,跳進了水裡,往大水的另一端游去。越過了洪水,癩蛤蟆成功地找到了火種,背在背上努力地游回布農族人那裡,不過當牠抵達時,火苗卻已經被水給弄熄了。雖然遺憾,但知道路程的辛苦,族人也不忍苛責癩蛤蟆,只能另謀他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蟾蜍:我已經很努力了QQ 圖/by Ian Bunyan@publicdomainpictures.net。

接下來,烏鴉也答應要試著去取火種,馬上就出發了,可是才飛到半途,烏鴉卻被那些死於洪水的死屍給吸引住,忍不住停下大快朵頤了起來,就這麼忘掉原先的任務了。布農族人苦等不到火種,眼見生活就要出問題,心急如焚,卻不知道還有什麼辦法。

這時,紅嘴黑鵯決定來幫忙了,牠拍拍翅膀往火種所在的地方飛去,也順利地到達。牠張嘴銜起火種,隨即回頭飛去,想趕緊把火種交到族人手上—但考驗這時才開始。火熊熊地燒,燙得紅嘴黑鵯的嘴難以忍受,於是把火種換到腳爪上握著,但一會兒腳爪又被燙得疼,於是只好又換到嘴裡。就這樣不斷交替著,紅嘴黑鵯最後確實地把火種帶回布農族的聚落了,不過抵達族人那裡時,紅嘴黑鵯的嘴跟爪都被燒得紅通通,身體也被火烤焦,渾身羽毛都變成黑色的。

獲得了火種的布農族人最終在洪水中生存下來,他們非常感謝紅嘴黑鵯,從此訂下了規矩,要好好地尊敬這些鳥兒,要尊敬地對待牠們,不能以手指指點點,更不能殺掉牠們。

泰雅神話裡的救火英雄

無獨有偶,泰雅族裡同樣流傳著一則跟紅嘴黑鵯有關的神話,居然也有鳥兒銜火的情節,只不過這回兒紅嘴黑鵯不是要帶火,而是要滅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森林大火,圖/by skeeze@pixabay。

據說許久以前,山上發生過一場森林大火,延燒了好幾天。大火中,人與動物都驚慌逃竄,但火焰仍然寸寸逼近,眼看就要燒死所有的飛禽走獸了。山神眼見大家受苦,於是召集了山裡的生物,希望大家都來滅火,可是,大多數的動物都因為太過害怕而只顧著逃命,沒有去幫忙,只有 Sabin 鳥,也就是紅嘴黑鵯,奮不顧身地投入救火工作。牠們一群一群地飛向著火的樹木,用嘴喙折斷帶火的枝條,再用腳爪抓著,帶走那些燃燒的樹枝,大火就在紅嘴黑鵯不間斷地來回飛行下,漸漸控制下來,最終順利地撲滅了。

因為經歷了滅火的工作,紅嘴黑鵯的羽毛被燻黑,嘴喙和腳也被燒紅,但也由於牠們如此犧牲,山上的人和動物才能存活下來,而沒有全數被大火吞噬。族人們因此對這種鳥十分感謝,將之視為神聖的鳥兒,充滿尊敬之情。

紅嘴黑鵯的習性

現實中,紅嘴黑鵯是種活潑的鳥兒,以果實和昆蟲為食,尤其喜歡較軟的漿果。牠們喜歡群聚,會成群結隊地在樹冠層生活,常出沒在中低海拔山區、闊葉林、果園、林地邊緣,甚至平地公園也能發現牠們的蹤跡,在四月到七月春夏之際的紅嘴黑鵯繁殖期,有時甚至會有人撿到不小心落巢的幼鳥。

樹上的漿果,圖/vargazs@pixabay。

紅嘴黑鵯有一項奇妙的習性,冬季氣溫降低時,許多鳥兒會往較低海拔處移動,到比較溫暖的地方過冬,可是紅嘴黑鵯卻反而有往較高海拔處移動的傾向。這種現象稱作「反降遷」,可能是為了要進駐其他鳥類降遷避冬之後空下的棲息空間,當其他鳥兒變少了,相對來說取得食物的機會便會增加,紅嘴黑鵯也就能在冬天的山上大快朵頤。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紅嘴黑鵯相當聒噪,經常發出嘲哳的鳴聲,除了吱吱喳喳的簡單音節,最容易辨識的就是聽來像「小氣鬼」的清脆叫聲,
鳥音:

還有常被形容是粗癟喵叫聲「喵—喵—」的特別鳴叫。
鳥音:

每當聽見熱鬧的鳥叫聲,看見一大群紅嘴黑鵯從天上樹上飛過,彷彿稍稍能想像神話中牠們叼著樹枝奮力滅火的樣子。

話說回來,在讀完布農族與泰雅族的紅嘴黑鵯神話後,我心中冒出一個疑惑—在被烤焦之前,紅嘴黑鵯到底是什麼顏色?似乎許多故事的版本都沒有特別提到這點,紅嘴黑鵯的先祖,究竟長成什麼樣子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紅嘴黑鵯大家族

雖然神話故事中的紅嘴黑鵯原貌已經不可考了,不過我們或許可以參考「Hypsipetes leucocephalus」這個種下的其他亞種的樣子,來確立想像的方向。

文章開頭有說到:紅嘴黑鵯是臺灣的「特有亞種」。「特有」兩個字好想像,指的就是只有臺灣能夠見到,不過所謂的「亞種」,指的是什麼呢?

紅嘴黑鵯,圖/by 林孫鋒@flickr。

生物分類時,理論上來說「種」已經是最小單位了。不過一個種內的部分族群,卻可能因為地理環境或其他因素的區隔,在分開繁衍情況下,漸漸發展出與其他族群稍微不同的形態。雖然形態上有所差異,可是卻又沒有差得那麼多,要是重新把這兩群形態略有不同的傢伙放在一起,彼此之間依然能夠繁衍出具生殖能力的下一代,因此沒辦法獨立分成兩個不同的種,而這些形態不同的族群,就會被當作「亞種」,以作為區別。

H. leucocephalus這個種下有十個亞種,成員遍布中國西南、喜馬拉雅山、阿富汗、印度、中南半島的東南亞地區以及臺灣。這些紅嘴黑鵯都同樣有橘紅色的喙和腳,體色也多為灰灰黑黑的不起眼顏色,但仍有一些變化:其中有四種亞種,包含臺灣的特有亞種nigerrimus,是全身黑漆漆的;而另外有三種亞種,體色是較淺的灰色調,沒有那麼黑。最後的三種亞種配色則最為突出,牠們的身體雖然也是灰色,卻有白色的頭部,有的甚至連頸部到胸部的羽毛也是白色一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出現神話中臺灣的紅嘴黑鵯祖先,會不會在銜火前也有較淡的體色,甚至和牠們的親戚一樣,也頂著白色的頭呢?答案就只能留待閱讀神話的我們自行揣想好奇了。

 

新時代的到來,就像一陣狂飆的颶風,將一切連根拔起。臺灣妖怪們被迫帶著傳統的記憶,躲進人心的空隙。妖怪掙扎地生存著,等待著消亡的結局。
不知從何處開始,流傳著一個名叫「說妖」的儀式。傳說中,在儀式堅持到最後的人可以召喚出妖怪,實現願望。
臺灣妖怪桌遊《說妖》,熱烈募資中!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_96
23 篇文章 ・ 256 位粉絲
妖怪就是文化!北地異工作室長期從事臺灣怪談、民俗、文史的考據和研究,並將之轉化成吸引人的故事和遊戲。成員來自政大與臺大奇幻社,從大學時期就開始一起玩實境遊戲和寫小說,熱愛書本、電影和實地考察。 歡迎來我們的臉書專頁追蹤我們的近況~https://www.facebook.com/TPE.Leg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