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活動紀實
・2013/12/07
昆蟲和我們的生命經驗息息相關,而牠們迷人的多樣性,當然也深深吸引了自然觀察愛好者的目光。不過,雖然我們常常看到昆蟲,卻不知道牠們對我們還隱瞞多少祕密。這場M.I.C.邀請兩位講者:「昆蟲法醫」台大昆蟲系蕭旭峰教授,以及《昆蟲臉書》作者黃仕傑,為我們帶來昆蟲鮮為人知的故事。
科技能源
・2013/12/06
在台灣的科研體系當中,中研院負責高等學術研究、工研院負責工業技術研究、中科院負責軍事技術研究、而國科會則負責發錢給各個大學及相關研究單位,讓他們有經費可以進行研究。
動物世界
・2013/12/05
雖然熊貓確實是以竹子為主食,但偶爾也會打打牙祭的。野生的熊貓會吃草、野果、昆蟲、竹鼠、牛羚、甚至附近村落裡養的羊和垃圾堆的剩飯菜……好吧就沒有它不吃的,確實不愧熊科之名。
活動紀實
・2013/12/05
Fablab是一個實現夢想的空間,但唯有「你」願意參與進來,自己動手,才有機會。 不久的將來,即使是一個人,也將能獲得「製作幾乎任何東西」的能力,Fablab就是這波浪潮的開始。 想知道Fablab到底在做什麼,該如何加入「共造者」社群,參加M.I.C. 第十六場:「機巧」就可以得到更多答案囉!
動物世界
・2013/12/05
大熊貓應該不需要太多的介紹吧。食肉目熊科,竹子為主食但別的也照吃,分佈於陝甘川一帶山區,因為棲息地的縮小和碎片化而歸入IUCN紅名冊的「瀕危」—咦,等一下,平常都說大熊貓瀕危是因為它繁殖力不行嗎?
生命奧祕
・2013/12/04
首先,按照比較生理結構的思路,並不能得出「人類更適合素食」的觀點。比較中存在著多處事實上的「硬傷」。其次,雖然說人本質上也是動物,但人跟其他動物相比,已經有太多不同的生活能力與生活方式了。要判斷人類是不是更適合吃素,還是應該去探索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動物世界
・2013/12/04
Richard Prum的研究團隊發現鳥類的藍色羽毛,可以由兩種基本的奈米結構,表現出很多種的藍色。藉由比對光譜圖、奈米結構、x光繞射結果,Prum推定其形成機制與相分離(phase separation)有關係,可以使羽毛的奈米結構的尺寸長得剛剛好,顯現出特定波長的大小。
精神心理
・2013/12/04
葛雷柯是知名的西班牙畫家,他的畫通常非常狹長,你知道為什麼?有一個說法是葛雷柯的視覺系統異常,看到的世界就是比較狹長的,自然就會畫出比較狹長的東西。如果葛雷柯看到的東西都是狹長的,那他看到的畫布應該也是狹長的,所以應該畫出來的東西比例上會是對的。但為什麼會如此呢?這個現象是否反映了我們人的知覺系統和認知系統其實有落差呢?
精神心理
・2013/12/03
意識僅是自我的冰山一角,還有更龐大的未知潛意識有待科學家去發掘。其實,潛意識對科學家來說,可能更像地球上的海洋,雖然佔了四分之三的面積,但我們對 它的瞭解,可能仍不如月球。我們對自己心裡真正在想啥,以及我們表現出來的行為,常常所知甚少。除非是得道高僧,大多數人都讓潛意識給悄悄操控了。
專欄
・2013/12/03
交大數位創意與行銷策略實驗室的林崇偉老師,和學生從幫身障朋友洗輪椅開始,發覺到了身障朋友進出餐廳吃飯不是件容易的事,許多餐廳並沒有無障礙設計。於是學生與身障朋友開始一起開發一款散播愛的APP應用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