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活動紀實
・2014/10/10
中華大學生物資訊學系的張慧玟老師,之前到新竹山區與泰雅族原住民共同合作開設了一門課程,帶領大學生到山上去做多元化的體認,希望能促進互相的認識,進一步提供科技上的導入,今天張老師將與我們分享中間的過程與將來的計畫。
好書搶先看
・2014/10/10
進行血液實驗的活體解剖家越來越多,他們陷入了被迫翻開底牌的局面。靈魂是有形體的嗎? 它存在於血液裡嗎? 如果動物與人類都有靈魂,那會怎樣?而令人最感困擾的一個問題是:如果把動物與人類的血液混在一起,會怎樣? 從一六六五到一六六九年這短短四年間,這些問題即將決定法國醫生德尼的命運,同時就更廣泛的層面而言,也決定了輸血實驗在英法兩國的前景。
化學物語
・2014/10/09
艾瑞克・貝齊格(Eric Betzig),史蒂芬・海爾(Stefan W. Hell)以及威廉・莫納(William E. Moerner)等三人得到了201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這是因為他們越過了一個科學上設想的限制,也就是一個光學顯微鏡永遠無法超越0.2微米的解析度規格。利用分子的螢光,科學家現在可以監看在細胞內部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他們可以觀察與疾病相關的蛋白質之聚集,也可以在奈米的尺度裡追蹤細胞的分裂。
活得科學
・2014/10/09
美國家長、學生和老師常以少量的證據爭論高中生是否太早到學校上課了。然而,最近三年累積的相關科學研究,都得到相同的結論:晚一點上課能提升學習效果。課程越晚開始,效果越好。
動物世界
・2014/10/08
以龍貓(トトロ)命名的新種櫛蠶(Eoperipatus totoro)!
專欄
・2014/10/08
日前引起國際關注的日本理化學研究所論文抄襲一案,台灣的媒體是如何演繹這則新聞的呢?請跟著解剖者一探究竟吧!
來自台灣
・2014/10/08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施習德與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系助理教授毛俊傑,在棲蘭山林區海拔將近兩千公尺的高山溪流處發現新種的淡水蟹「棲蘭澤蟹」。經分子生物學確認,並由澎湖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施志昀與鄰近山區種類的標本形態比對,於今年十月共同發表在《動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
專欄
・2014/10/07
最近看到周星馳的不少新聞,讓我想起從小愛看的《唐伯虎點秋香》忽然間靈光乍現,想起華夫人的「一日喪命散」真的會血管爆裂而死嗎?於是....就誕生了這篇科普了......
活得科學
・2014/10/07
《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21世紀最實用的身心轉化指南》是一位父親和女兒共同的靈性探險之旅的成果,他們都是學過科學的知識份子,籍由這本書介紹靜坐的正確觀念,以及探討其科學根據。
專欄
・2014/10/07
通常化學課的時候,老師只會提到,因為氮氣(N2)的兩個氮原子之間是三鍵,所以要打開氮氣很不容易;因此不但要用高溫高壓,還要用鐵粉當催化劑...然後?就沒有了。講完了。但是,哈伯法偉大的地方就只是這樣嗎?哈伯(Fritz Haber)因為發明了這個方法,得到191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難道就是因為他成功的打斷了氮-氮三鍵而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