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伯斯並不是科學家,他甚至也不是發明家,但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卻遠甚於許多科學家與發明家。

史提夫。賈伯斯。圖/twitter@Tim Cook
雖然早在 1968 年,英格巴特 (Douglas C. Engelbart) 就演示了未來個人電腦的樣貌,但沒有人確定這樣的未來還要多久才會到來。畢竟當時電腦都還是國防或商業用途的大型主機;迪吉多電腦的總經理 Ken Olson 在 1977 年所說的:「人們沒有理由在家裡放一台電腦」,其實反映了絕大多數人的想法。然而,自大學修學的賈伯斯卻深信個人電腦的市場潛力,於 1976 年拉了好友沃茲尼克 (Stephen G. Wozniak) 成立蘋果電腦公司,開啟了個人電腦的時代。
賈伯斯帶領的蘋果電腦總是領先時代、帶動趨勢。1984 年率先引入使用者圖形介面與滑鼠,以直覺易用的操作介面取代複雜費時的鍵盤指令,微軟直到 1990 年才跟上腳步,個人電腦從此全面改頭換面。2000 年,蘋果電腦「重新發明」隨身聽,推出 iPod,連同稍後推出的 iTune 改變了人們聆聽與購買音樂的習慣。
2007 年推出的 iPhone 更是以觸控螢幕結合各項科技,重新定義了手機,從單純的電話功能擴展到相機、隨身聽、收發郵件、上網瀏覽等多項功能;2010 年又推出平板電腦 iPad,讓電腦與網路與生活更密切結合,也翻轉了整個 PC 產業。
賈伯斯也不是一路春風得意。當 IBM 於八○年代急起直追,以開放相容電腦的策略進軍個人電腦後,蘋果電腦終究不敵大軍壓境而業績一路下滑,賈伯斯被迫於 1985 年離開他一手成立的公司,直到 1997 年才鳳還巢重掌大權。這段期間他仍維持一貫的創新精神,他收購了皮克斯 (Pixar) 動畫工作室,推出世上第一部 3D 動畫電影;他創立的 NeXT 電腦雖然出師不利,但其中許多技術日後仍運用於蘋果電腦的新產品中。
是的,講到創新,至今人們最先聯想到的代表性人物還是賈伯斯。儘管他所主導推出的科技產品都不是他自己的發明,不過他卻總能扮演時代的先驅,並且絕不妥協,克服一切困難完成極具未來性的產品。相信多年以後,人們還是不免會設想:如果賈伯斯沒有罹患癌症,仍然活著的話……。
本文同時收錄於《科學史上的今天:歷史的瞬間,改變世界的起點》,由究竟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