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5/21
一九八○年代初期,當「氫彈之父」泰勒繼續在美國權力核心左右逢源,志得意滿地說動雷根總統將軍備競賽提昇到星戰層級時,在地球的另一邊,「蘇聯氫彈之父」沙卡洛夫已被蘇聯當局以顛覆政府的罪名逮捕,放逐至偏遠的高爾基城(Gorky),歷經兩度絕食抗議,兩度被強迫灌食。
・2014/04/02
有個笑話是這樣的:核融合是未來的能源,而且永遠都是未來 的能源。研究核融合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痛恨這個笑話,他們覺得一 點也不好笑。不幸的是,這個笑話是有歷史根據的,而且就建立在該領域的科學家們過於樂觀的預測上。早在1955年,印度籍的核子物理大師 霍米‧巴巴(Homi BhaBha)就曾經在一個國際研討會上說:「我大膽預測,我們在20年內就可以找到控制核融合反應以釋出能量的方法。到時候,就可以永遠解決全世界所面臨的能源問題。」
・2013/10/14
美國聯邦政府關門大吉後,有個意料之外的效應:在政府實驗室找不到能幫忙回答問題的新聞官,以便對某些令人困惑、在網路上引發戰火的報導提供真實性檢查。例如當 BBC 新聞網站的某篇報導開始星火燎原時,他們就能派上用場。那篇報導說,加州 LLNL 的 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 (NIF) 通過了「核融合反應的里程碑」。NIF 以世上能量最強的雷射系統,使包含某種氫燃料形態的微小珠子因極大的溫度與壓力而粉碎。目標是讓氫原子核融合成氦原子,同時釋出能量。
・2013/08/29
世人愛金,原因很多,因為它漂亮,因為它常用在首飾設計中,因為它很稀有。
・2013/02/16
2012年是科學界史詩般的一年,研究者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也有好奇號登上火星。在這飛躍的一年中,兩個最大的突破有賴於驚人的數據量。在過去五年來ENCODE計畫(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由440位科學家組成--已產生15個兆兆位元的數據,以研究人類DNA序列的功能;而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已儲存了26個peta (10的15次方)位元由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所產生的數據,物理學家用它來尋找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證據。
・2012/06/24
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Boris Gänsicke等人,觀測到4顆白矮星周圍有塵埃環繞,這些塵埃可能一度是類似地球的系外行星,只是已經破碎,且白矮星們正毫不客氣的正在享用這些碎屑。
・2012/06/12
天文學家對太陽系的鄰居瞭解的愈來愈多。我們的太陽位在銀河系盤面、距離銀河系中心約2/3遠之處,這是個寧靜的郊區,恆星數量普通,並不擁擠。天文學家最近利用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廣角紅外巡天探測器(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WISE),在距離太陽系約30光年以內的近距離區域內,發現一個棕矮星( brown dwarf)家族。然而,經過估算分析後,科學家卻提出一個驚訝的結論:太陽系周圍的棕矮星數量比預期的還少很多!
・2012/05/07
多人都說,就像星際大戰「帝國大反擊」裡那個「霍斯星」一樣,地球本來應該是個冰酷的世界,應該要像顆雪球才對。
・2012/03/19
這是首次利用次毫米波段拍攝2M107系統影像,研究結果指出拱星盤中的物質總質量也相當於數倍木星質量。在年齡已高達1000萬歲的老棕矮星旁發現如此厚實的拱星盤,顯示這個它的行星級伴星應該是直接從拱星盤中形成。這項發現,再度掀起恆星和亞恆星旁巨行星究竟如何形成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