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地球脈動
9 篇文章・ 0 位粉絲
+追蹤
常用關鍵字
地球脈動
核融合
遷徙
小行星
撞擊地球
距離
古氣候
大氣
泰坦
海洋菌
甲烷
藍綠菌
太陽系
液態水
系外行星
公轉
喀卜勒
水
適居帶
暖化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太空天文
臺北天文館
・2012/05/07
地球40億年前也演過行星大遷徙?
多人都說,就像星際大戰「帝國大反擊」裡那個「霍斯星」一樣,地球本來應該是個冰酷的世界,應該要像顆雪球才對。
地球脈動
核融合
遷徙
0
0
太空天文
臺北天文館
・2012/03/22
與地球擦身而過的小行星2012 DA14明年將再回來
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2012 DA14,前幾天與地球擦身而過。根據天文學家的推算,這顆小行星明年會再回來,屆時和地球的距離將比許多商業衛星還近,雖然不至於撞擊地球,但仍再度引起天文學家們對監測近地小行星動向、以防任何撞擊事件造成危害的注意。
地球脈動
小行星
撞擊地球
距離
0
0
地球脈動
陸子鈞
・2012/03/20
甲烷大氣的交替
地球的大氣並非萬古不變,而是在「有機薄霧」和「無霧」(haze-free)之間交替。研究人員表示,這樣的循環交替,是海洋中的甲烷生成菌導致。部分氧氣由其他海洋微生物產生,但只有很少比例釋放到大氣中。
古氣候
地球脈動
大氣
泰坦
海洋菌
甲烷
藍綠菌
0
0
太空天文
臺北天文館
・2011/12/26
首度發現地球級且位在多行星系統中的系外行星
新發現的這兩顆地球級系外行星編號分別為Kepler-20e和Kepler-20f。其中Kepler-20e比金星還小,直徑約為地球的0.87倍(金星直徑約為地球的0.95倍),是到目前為止唯一已知體積比地球還小的系外行星,質量小於地球的3倍;Kepler-20f比地球稍大一些,直徑約為地球的1.03倍,但質量為地球的14倍。
地球脈動
太陽系
液態水
系外行星
0
0
太空天文
only-perception
・2011/12/06
Kepler 確認目前最像地球的行星 Kepler-22b
這顆新確認的行星,Kepler-22b,是迄今所發現,在適居帶中間部份繞行、且其宿主恆星大小與我們的太陽類似的最小行星。這顆行星的半徑約為地球的 2.4 倍。科學家仍不清楚 Kepler-22b 是否主要由岩石、氣體或液體所構成,不過它的發現離尋找類地球行星更近一步了。
公轉
喀卜勒
地球脈動
水
適居帶
0
0
地球脈動
張清浩
・2011/11/12
從大自然的尺度看地球,在《人類尺度》
地球的氣溫會繼續升高嗎?海平面會繼續上升嗎?還會再發生大規模的地震與火山爆發嗎?人類似乎正在處於危險的境地。但
地球脈動
暖化
氣候變遷
海平面
0
0
太空天文
臺北天文館
・2011/06/16
太陽活動極小期如何影響地球的新說法
人類從1611年開始系統性的記錄太陽黑子的出現與消失。黑子的數量消長約有個平均11年的週期,黑子數量愈多代表太
地球脈動
太陽
太陽黑子
磁場
0
0
地球脈動
葉綠舒
・2011/05/17
除了地球,我們沒有其他選擇
這一兩年,每隔一陣子就會看到這樣的新聞-「太陽系外找到適宜生命行星 搭火箭30萬年才到得了」。筆者手上還有去年
地球脈動
外星
永續
環境
第二個地球
0
0
太空天文
科學松鼠會
・2011/05/14
廣義相對論登上實驗舞台
物理學家在上週三的新聞發佈會上發表聲明,漂浮在太空中的4顆乒乓球剛剛證實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兩項重要預測。引力探測器B是有史以來耗時最長的美國太空總署(NASA)項目。計劃開始於1963年,那時人類還沒有踏上月球。人們用了約50年時間開發技術,以建造出足夠靈敏的陀螺儀來探測引力效應。
地球脈動
廣義相對論
引力
愛因斯坦
物理
相對論
0
0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