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3/04/25
220萬年前,超新星爆發的殘骸灑落地球,細菌將其中的鐵同位素留在細胞內,形成海洋沉積物,為宇宙歷史留下見證。此發現若經確認,會是生物為超新星爆炸留下的首筆紀錄!
・2013/02/22
葉緣焦枯病菌可不是你所知道的普通細菌,牠可是二O一二年植物病原細菌的通緝要犯之一!這絕非空穴來風:葉緣焦枯病菌可以感染超過一百種的植物(葡萄、夾竹桃、柑橘、杏仁……),造成嚴重而且足以讓植物斃命的病徵。木質菌屬(Xylella)的細菌會在植物木質部的導管裡複製,因此堵塞了水份的輸送。缺乏水份的葉片如同烤焦般乾枯,最後落於塵土。
・2013/02/21
自2006年起,微生物學家鍾克斯(Henk Jonkers)與水泥開發專家施朗根(Eric Schlangen)合作,希望研發出自癒型混凝土,阻止水泥出現裂縫,延長建築物壽命。裂縫寬度常只有0.2釐米至0.4釐米,但水分就會滲入,危害水泥與鋼筋結構,但兩人企圖化危機為轉機,將細菌孢子混入混凝土,做為滲水時癒合的媒介。
・2013/02/19
第一屆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於1901年頒給了德國生理學家Emil von Behring。von Behring和Kitasato兩位科學家基於在白喉與破傷風免疫機制上的研究成果,在1890年共同發表醫學論文,為日後傳染病疫苗及血清療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2013/02/07
哪些微生物可能通過這個途徑進行傳播?這些微生物傳播的範圍究竟有多大?傳播擴散後的 微生物對人體有多少潛在的危害?等等細節被忽略,只壓縮成一個簡單結論,而且增加了「馬桶內的瞬間氣旋最高可以將病菌或微生物帶到6米高的空中,並懸浮在空氣 中長達幾小時」這些研究中沒有提及的細節。
・2013/01/29
在離地7,000~10,000公尺的高空是對流層(troposphere)的頂端,是大氣層中生物得以存活的極限範圍,居然有一大群細菌。那群小東西可能是被氣流吹升到高空上,以溫室氣體中的碳合物為生,或許還左右著明天的天氣。
・2012/10/19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也許「鍊金術」還沒有消失,而是在純化學領域中加入了一點生物的元素。日前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微生物和分子學教授阿沙菲(Kazem Kashefi)與科技藝術家布朗(Adam W. Brown)利用一種生長在重金屬環境的細菌 Cupriavidus metallidurans,將存在於自然界的有毒重金屬氯化亞金轉化成為24k 純金。
・2012/09/14
生命存在,需要液態水。傳統上我們認為,行星只要位置合宜,沒有離開所謂「不冷不熱區」的話,就是一顆「適合居住」的行星,而所謂「既不可離太陽太近,又不可離太陽太遠」,實際上意味著如此一來,液態水才能剛剛好不被蒸發掉也沒有結冰。只不過,這都是以星球「表面上」的條件來看,事實上,我們並非不知道,許多微生物-幾乎達地球生物總數之半數-其實是住在地球的岩層深處底下,而非地球表面上。
・2012/09/14
天文學家正努力羅列出一個系外行星的「罪犯照片陳列室」,從表面融化的熾熱行星到冰凍世界,不一而足。當人們持續全力搜尋「藍色圓點(blue dot)」—那些環境特徵與地球類似的系外行星時,有另一個新研究成果卻顯示:生命或許會存在於一些原本天文學家認為怪異、不可能存有生命的星球上。
・2012/08/26
畜牧業長期以來對牛、豬、雞施用抗生素,能使動物快速增加體重。現在一則發表在《Nature》的研究聲稱,抗生素可能也會使孩童快速增重。專家認為,在孩童發育的關鍵期如果抗生素改變腸道菌的組成,將會造成長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