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7/12/24
過去許多人類中心主義的錯誤實驗,導致了錯誤的結論學術界過去對動物智力的認識,不但一度無法接受動物也有情感能力,甚至認定非人類動物就該有野獸該有樣子才像話。還好就是有不信邪的科學家,一再揭示了動物的行為能力,讓我們見識到原來牠們也會使用工具,也會合作無間,還會做計畫,有自我認知能力,甚至還有意識。《你不知道我們有多聰明》提出非常多元的案例來讓我們認識到烏鴉、松鼠、海豚、鸚鵡、綿羊、黃蜂、蝙蝠、鯨魚、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等等動物的能耐,見識到動物智力的可能範圍和深度。在某些方面,我們人類事實上還不如這些動物呢!
・2017/12/22
談到狗狗的行為教育,你會想到什麼呢?「握手!」「坐下!」「Give me Five!」服從每一個指令?其實,狗狗從來就聽不懂你每一句話,牠很可能在某個時刻恰巧做了你要牠做的事,並從中連結好的感受,才讓你覺得牠聽懂了。 「動物沒有語言,只有行為。」人類只能透過行為模式與狗狗溝通。簡單來說,你不可能教牠說話寫字,但可以從既定語言、獎勵等訓練,讓牠理解你要牠做的事,建立人與狗愉快的生活方式。
・2017/12/20
美國動物行為學家海豚對夥伴的特色哨聲有令人驚奇的記憶能力,移地而居的海豚聽到人工播放過去曾一起生活的海豚哨聲時會變得活躍,還會發出聲音回應,甚至能認出二十年前的老朋友。研究者愈來愈傾向將有特色的哨聲視為「名字」。哨聲不僅能讓個體標識自己,有時還會被模仿。海豚能藉由發出同伴的特色哨聲呼喚牠們,就像喊牠們的名字,也如同渡鴉若啞用自己的名字叫喚主人勞倫茲。海豚有時也會模仿同伴叫聲中的特徵來吸引對方的注意。為研究的動物命名曾經是科學家非常忌諱的事,現在我們知道動物會以名字呼喚彼此似乎更顯諷刺。當今西和他的追隨者進行類似研究時,他們遭到嘲笑,就像當珍.古德給她的黑猩猩命名受到的遭遇一樣。這些視命名為禁忌的人認為使用名字的行為會將研究對象擬人化,科學家必須保持距離與客觀,並且永遠不能忘記只有人類才有名字。在這方面,許多動物的確比我們開明許多。
・2017/12/19
十九世紀,人們可以自由談論動物的精神和情感生活。達爾文就寫了一整套關於人與動物情感表達的相似之處。達爾文是一位細心的科學家,他仔細查核了消息來源,然後進行觀察驗證。相較於達爾文的細心,其他人則顯得有點過了頭,就像參加一場互相比拚誰的想法最瘋狂的比賽。
・2015/11/02
「觀察」是與大自然接觸的窗口,也是探索自然的第一步。哥白尼將地球自宇宙中心請出,達爾文將人類萬物之靈的皇冠摘下,這些爆炸性的科學突破,都來自於對大自然聚沙成塔的觀察紀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所有的觀察都來自於無窮的好奇心。即便是生活周遭稀鬆平常的事物,經過仔細的觀察,也能發現許多以往未曾注意到的有趣故事。
・2015/10/30
有鑒於長久以來地球人對喵星人誤解頗深,又各自表述,經歷幾番開會討論後,我們決定在此鄭重發表聲明以釐清真相。以下為發言人代表全體喵星人之公開聲明,歡迎各大媒體引用報導。
・2014/12/16
年底的地方政府大選結束,許多候選人都提出了流浪動物相關的政見,其中不乏包含或支持TNVR等等的作法。先前在泛科學平台上,我們已經介紹過兩篇探討TNR效果的模型模擬研究,在此就不贅述其效果。這一篇文章想要針對的,是「結紮」這個事情對「流浪動物個體」和「降低流浪動物數量」的影響。
・2014/10/26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田納西大學的團隊觀察灰體藍首魚的行為,發現魚真的會「玩」!
・2014/08/22
最近有兩個研究團隊的發現,可能要讓「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這句話重新改寫。 維也納獸醫大學(Messerli Research Institute at the University of Veterinary Medicine Vienna)的兩位科學家,研究狼與狗的群體行為後發現,雖然很多人認為狗群之間存在著合作關係,而狼群之間則是下位者需要服從上位者,但研究的結果指向相反的發現。
・2014/06/24
與朋友一起出去玩常常比自己出門更好玩,而對國王企鵝 (Aptenodytes patagonicus, 上圖) 的寶寶來說,跟朋友呆在一起還可以提高存活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