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4/05/04
生存受到威脅的石虎,牠們的近親西表山貓到底是過著怎樣天壤地別的特殊禮遇?西表島成功的例子,對台灣的保育、經濟發展又能帶來什麼啟示?
・2014/04/25
如果建立了效果好棒棒的動物通道,野生動物都乖巧聽話的走天橋地下道。報告!完全沒有路殺!完全沒有路殺!這樣就皆大歡喜,從此以後動物跟馬路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喔不,麻煩的問題還是挺多的,除了路殺之外,道路將棲地一分為二之後,道路兩側便形成了棲地的「邊緣」,而「邊緣效應」(edge effects)[1]及其進一步的影響都有可能在此上演。
・2014/04/22
工程人員和野生動物學家為了幫助野生動物過馬路而傷透了腦筋,經歷過各種成功與失敗。但是,千萬不要忘了,這些終究只是治標的事後補救手段。道路的開發,對環境與生物的影響,不只是輾過誤闖虎口的生命,還有許多族繁不及備載的負面效應。真正的治本之道,在於審慎的檢視道路開發的必要性為何?預計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是否有其他更理想的替代方案?絕對不是挖個洞,野生動物就會走給你看,我們總不能期待野生動物這樣過馬路吧?
・2014/04/17
台灣的保育行動從爬到走、從走到跑、從跑到飛,力挽環境汙染、物種滅絕以及棲地流失。現在的保育策略,由物種轉向整個生態系,我們曾經守下了高山,現在所要支援的是岌岌可危的淺山,還有那些淺山中的生命。
・2014/04/17
在去年上映的電影「看見台灣」中,導演齊柏林以空拍的方式讓觀眾們再次認識台灣的美麗與哀愁;其後,也爆發日月光排放廢水的環境汙染新聞,讓民眾再次關注起台灣環境的種種議題。然而,台灣現已有環境相關規範法制及環保稽查人員等,台灣環境爭議為何依舊存在?這次就讓我們一起嘗試以「結構」來剖析這項議題。
・2014/01/22
盜獵者殺死大象後給屍體下毒,以便毒死前來吃腐肉的禿鷲,防止它們暴露大象屍體的蹤跡。但是與此同時,還有另一批人在給犀牛下毒——只不過他們的立場完全相反。這批人是南非 Ezemvelo KZN 野生動物中心的工作人員。他們在向犀角中注入毒素。目的是「使那些執意服用犀角藥材的人中毒」。
・2013/12/10
在前兩章裡,我們論述了熊貓並沒有什麼具體的特徵是特別糟糕、能讓它「注定絕滅」的。繁殖力對熊科來說完全正常,吃竹子也不是什麼問題(只要不發生明顯氣候變化),運動能力並不差,只有消化系統還不太適應但沒產生大麻煩。
・2013/12/05
雖然熊貓確實是以竹子為主食,但偶爾也會打打牙祭的。野生的熊貓會吃草、野果、昆蟲、竹鼠、牛羚、甚至附近村落裡養的羊和垃圾堆的剩飯菜……好吧就沒有它不吃的,確實不愧熊科之名。
・2013/12/05
大熊貓應該不需要太多的介紹吧。食肉目熊科,竹子為主食但別的也照吃,分佈於陝甘川一帶山區,因為棲息地的縮小和碎片化而歸入IUCN紅名冊的「瀕危」—咦,等一下,平常都說大熊貓瀕危是因為它繁殖力不行嗎?
・2013/10/23
墨西哥坎昆附近一處國家公園的經理發現,當地熙來攘往的遊客讓曼丘尼斯珊瑚礁(Manchones Reef)付出慘痛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