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依附理論
20 篇文章・ 9 位粉絲

依附理論最早是由約翰.鮑比(John Bowlby)提出來的。根據鮑比的看法,依附是演化上留存下來的產物:小孩子一出生就會去依賴身邊重要的人(通常是媽媽),藉此保護自己免於受到外在的威脅,並發展出一套自我和外在互動的方式,用來探索這個世界,並學習用更有效率的方式來參與社會關係。

引自《依附理論的起源:我們為什麼會依賴別人──依附理論系列(一)》

對相關內容有興趣嗎?按下「追蹤」,輕鬆掌握所有新內容!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2017年 重設

・2017/03/12
焦慮型依附對自己抱持著負面的看法,因此當他們看到伴侶的成就時,很難純粹的為對方感到開心,反而比較容易因此感到羨慕或忌妒,甚至去批評伴侶的成就;至於逃避型依附呢?他們不敢和伴侶太親近、和伴侶保持距離的態度,讓他們更難以對伴侶報以正向積極的回饋。
・2017/02/26
當我們興高采烈地邀請伴侶一起去旅遊,卻得到對方冷冷的回應時,確實是一件讓人很受傷的事情。因此,在這一篇文章,我就要來談談,面對伴侶發出的拒絕訊號時,不同的依附型態會怎麼回應呢?我們又該怎麼回應,才能讓這段關係變得更好呢?
・2017/02/05
前面討論過了許多不同依附類型在愛情關係裡面的互動狀況,這篇文章,我要開始談談,不同依附類型在維持一段長遠的關係時,各會採取哪一些行為呢?本篇文章將討論負向事件與正向事件的溝通,幫助讀者更了解如何維持一段穩定的長期關係。
・2017/01/15
安全型的伴侶,比起不安全型的伴侶,更願意為了一段愛情而調整自己,好讓彼此變得更親密;但除此之外,安全型的伴侶並不會整天和對方黏在一起,反而是願意支持對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當對方堅強的後盾。事實上,關係好的伴侶是能夠同時獨立追求自己的目標,但又同時支持著彼此的人。
・2017/01/10
通常,PTT男女版上面的劇情都是這樣演的(?):一方不斷地責怪另一方,為什麼都不為自己多想想?為什麼總是關在家裡打電動?為什麼說好的約定到頭來又反悔?而另一方則是不斷地逃避,不斷地顧左右而言他,不斷地沉默以對。這樣的腳本,在許多不快樂的關係裡面,重複地上演著。我們都知道,能不能在愛情關係裡面付出,是一段關係能不能走下去的關鍵,而這一篇文章,我就要來談談愛情關係裡,那些付出與不付出的因素。
・2017/01/01
我們都知道,我們對於伴侶的期望會影響彼此的互動關係:如果在一段感情裡面,你期待每天都一帆風順,只有歡笑沒有眼淚跟爭執,那麼你恐怕會不斷地失望;如果你總是怪罪對方對你很糟、總是付出的不夠多,那麼這段感情肯定也不會幸福。究竟,不同依附類型的人,會怎麼看帶一段愛情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