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
52 篇文章・ 41 位粉絲

19 世紀末,人們發現舊有的古典理論無法解釋微觀系統,於是經由物理學家的努力,在 20 世紀初創立量子力學,解釋了這些現象。量子力學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對物質結構及其交互作用的理解。

引自維基百科

對相關內容有興趣嗎?按下「追蹤」,輕鬆掌握所有新內容!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7/15
根據量子場論,即使是空無一物的真空中,仍蘊含著一定的能量,這樣的真空能量又被稱為「零點能」。虛擬粒子對正是從這真空能量中提借能量而幻化成形,然而虛擬粒子對稍縱即逝,釋出的能量又微弱難察,而在巨觀狀態下,真空就是真空,並無異狀,如何驗證真有所謂的量子真空?結果提出方法的竟非象牙塔裡的理論大師,而是任職於飛利浦的荷蘭物理學家──卡西米爾。
・2015/06/28
愛因斯坦去世後,再無人能力抗量子力學,捍衛古典力學的信念。事實上古典陣營與量子陣營的爭辯熱潮早已過去,當年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陣陣攻詰被波耳一一拆解,只剩 1935 年提出的 EPR 悖論尚懸而未決──究竟是「不確定性原理」仍不完備,或是量子纏結真的有「鬼魅的超距作用」?多年後,古典力學的擁護者貝爾試圖推翻量子纏結具有「鬼魅的超距作用」,卻意外解決了 EPR 悖論的問題。
・2015/04/25
就在普朗克首創量子說的這一年,包立誕生於奧地利。這位天才型的物理學家不到25歲就提出「包立不相容原理」,因而也躋身量子力學的奠基者之一。
・2015/04/23
量子力學發展之初,並非像古典力學那樣由牛頓一人獨挑大樑,相反地,它是陸續匯集了許多物理學家的貢獻才奠下根基。不過我們若往回追溯,會發現在那源頭處,站著的是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一人,他拋出「量子」這個前所未有的概念,因而開啟了一場翻天覆地的科學革命。
・2015/01/19
台清大物理系余怡德教授的研究團隊,利用「電磁波引發透明」(EIT)的機制驗證「自旋子慢光」(spinor slow light)現象,並發表於「自然-通訊」期刊。
・2015/01/13
維因於1896年從熱力學的角度推導出「維因公式」,首度賦予黑體輻射一個明確的關係式。但怎麼知道這個公式對不對呢?畢竟現實世界中又不存在理想中的黑體,供我們測量其輻射能量來加以驗證。他們建議做一個密閉的空腔,僅留一個極小的孔洞。如此一來,即使有外界的光恰巧射入小孔,也會被「鎖」在腔內不斷反彈,幾乎沒機會再從小孔逃出,就相當於不會反射任何外來輻射的黑體。將空腔加熱至一定溫度後,小孔發出的光就是空腔內壁本身的熱輻射,分析其光譜就可以得到相當於此一溫度的黑體輻射。
・2014/07/24
碳炔(carbyne, 亦有譯作“卡拜”、“線型碳”),由單鏈的碳原子連接而成,為目前理論上已知最硬的材料。最近科學家透過理論計算預測,這種新穎材料除了硬,還具備特殊的導電性質,可以藉由拉扯從導體變成半導體甚至是絕緣體!
・2014/02/16
NASA預計在ISS上成立世界上最低溫的實驗室,溫度略高於絕對零度,科學家們期望低溫原子實驗室能成為通往量子世界的敲門磚。如果溫度夠低,或許科學家們可研究聚集成約人髮寬度的原子波,以人眼可以觀察到這些物質波,如此一來,將量子世界提升至巨觀世界後,或許能更容易發現量子世界的秘密。
・2013/04/18
自古以來,許多具有商業頭腦的人不斷嘗試發明永動機,一種能夠持續運轉並對外作功的機器。簡單來說,即便只是讓它維持運轉,它產生的能量比消耗掉的還多。但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2011/12/16
量子力學暗示,在實驗測量中的不確定性是大自然固有的一部份 -- 這個想法,愛因斯坦輕蔑地將之視為「搖骰子」。真正的量子隨機性(那是愛因斯坦所顧慮的)與傳統的賭博骰子全然不同,其運動遵循古典力學的定律,也因而是偽隨機(pseudo-random,假隨機)。只要有初始狀況的正確物理資訊,骰子搖出來的結果可精確地被預測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