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4/07/10
在消毒技術誕生之前,醫生開刀時都不戴手套,而且只穿上如肉販所穿的圍裙。當時許多醫生都對圍裙上層層累積的汙血、血塊和濃汁引以為傲,當成榮譽的標章。1865 年,英國的醫生李斯特以石碳酸消毒傷口和手術器具,大幅減少了手術後的感染。1890 年,美國醫生豪斯泰德率先使用消毒過的醫療手套。
・2014/07/09
1825年法國出現水蛭療法風潮,至 1828 年,法國每年要用掉一億隻水蛭。 1929 年美國醫生畢爾用蛆蟲來治療棘手的骨髓炎(osteomyelitis)讓癒合的速度加快。這些原本令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昆蟲,在近代醫學史上展現了在醫療用途上的力量。
・2014/05/27
《發明疾病的人》指出,全球運作的大型藥廠促成「發明」疾病及其治療方法,藉以在市場上行銷他們的醫藥產品,而在許多聳人聽聞的疾病報導中,都有這些企業在贊助。疾病於是成了工業產品。廠商和 利益團體把正常的生命過程扭化成醫學問題,他們把生命的各種問題「醫藥化」了。
・2013/08/14
卷膠帶?真的嗎?當卡洛斯.卡馬拉(Carlos Camara)22開始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修讀博士課程,研究高能量密度物理時,他從沒想過他很快就會發現自己在暗房內使用Scotch牌膠帶做實驗—或者說,一卷膠帶可以大大降低世界各地的醫療成本。
・2012/11/02
人口老化讓醫療需求增加,但勞動制度的不完整和醫護人員在醫療糾紛中的弱勢處境使得醫護人才出走、短缺。再加上健保造就的便宜醫療假象,每位病人享有的醫療資源都不如以往:醫護只能用更差的精神和更少的時間服務你,並且因為過勞,出錯的機會比以前更高。而且,這個狀況在將來很可能只會越來越糟。
・2012/10/17
第一次看到醫生寫的書,封面卻沒有任何穿著白袍的照片。如果讀者習慣了氣定神閒、詼諧雋永的科普書籍,翻開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許許多多的驚嘆號和問號。「醫療崩壞!沒有醫生救命的時代」這本書當中,羅列出種種台灣醫療現況。從急診室到手術房,從小鄉村到大都市,不管哪一科,光怪離奇的醫療場景每天都在上演。
・2012/10/17
在過去十年內,全球化(globalization)和技術的進步轉化了健康照護,使得遠程診斷(remote diagnoses)和遠程外科手術(telesurgery)這類程序變得更為尋常。其中一部分則是欲加便宜的旅行費用,使得跨洋尋求醫療照護的人數逐漸增長。這類醫療旅遊(medical tourist)可能蘊含無數的利益,但同時,他們也掀起了一連串嚴重的道德和法律問題。
・2012/10/16
心臟外科的主治醫師找到血管後插進導管,發出一句振奮人心的話:「血是紅的,還有機會!」沒有人答腔,但每個專業人員都用盡全力搶救學弟。一回頭,加護病房外已經擠得水洩不通,聞風而至的醫師、主管、同學、同事,大家都想來看看有沒有能幫忙的地方。這時我瞥見學弟的室友小文縮在角落,在呼吸器聲響此起彼落又人聲鼎沸的加護病房裡,顯得無聲無息,但他臉上的眼淚正瘋狂地滑落。
・2012/10/09
我當住院醫師時,有一位讓所有醫師都聞風喪膽的心臟科老師。大家都說他是老虎。老虎老師查房時,住院醫師都會亦步亦趨,睜大兩個眼睛、繃緊每一條神經、,精準且一個小數點後的數字都不能有誤差的報告病人狀況。但我最敬愛的,就是老虎老師。老虎那麼兇,其實每一次都是為了病人。
・2012/10/01
就和這次二位男護理師做的一樣,我相信很多人也都會試著這麼做,但疑慮不是沒有。他複雜的心情透露著:「下次,在路邊我們還可以救人嗎?若沒有救回來,會不會被告?就算有救回來,家屬會不會因為按壓的急救所造成的外傷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