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3/04/14
在電影《全面啓動》中,主角可在其他人的夢境中自由活動,還可以有夢中夢、夢中夢中夢…等。先不論如何進入他人夢境(目前做不到),就算在自身夢境,自主行動甚至改變夢境是可能的嗎?確實是可以的,有些百年難得一見的眠夢奇才,在睡夢中可以知道自己正在作夢,也能夠在夢中隨自我意志的行動,研究者也證實在這種睡夢中大腦確實展現了自我監控的反應。
・2013/03/11
為什麼說服他人用社會規範 (social norms) 的訴求會比較有效呢? 學者 Katherine 和 Bonnie 實際做了一連串的實驗,解釋上述現象,也同時也發現了一些限制條件。
・2013/02/07
你面對一場擲硬幣遊戲的賭局,如果結果是正面你將贏得 10 萬元、但如果是反面你將失去 10 萬。你會參加這個賭局或是退出不玩呢?
・2013/01/28
其實,人類從20歲開始大腦就已經開始偷偷地老化,導致了認知功能緩慢下降,直接影響了我們的記憶、推理、決策、問題解決等能力。幸運的是,近年來國際間已經有相當的共識:個人經驗與後天環境,尤其是參與規律性的健身運動 (exercise),可以延緩因老化所引起的認知功能衰退,甚至是提升認知功能。不過健身運動一定要長期才有效果嗎?
・2013/01/16
或許是檯面上的主流研究人員都逐漸邁入所謂的老年之際,陸續有研究指出用年齡來定義所謂的老或不老已經不恰當了。例如有研究指出高齡化人口的比例和認知功能退化比例之間並非正相關,意即並年紀上或許年輕但認知能力上已經老化了,反之亦然。再者,也有研究者指出,有些老人是可以健康老化的,認知功能並不會退化。
・2013/01/14
不論在國內或國外,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都蓬勃的發展,在國外這些研究成果更已經開始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不論是在政策的制定、法庭上的證據等等
・2013/01/02
心理學家 Gilovich 針對二戰時期德軍轟炸倫敦中部時,居民的經驗與看法做了一些研究,其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情,當時倫敦報紙顯示了德軍飛彈落下的位置圖,圖中可見飛彈落下的分佈並非以隨機的方式呈現,當時的居民很擔心,因為這分佈圖似乎代表了德國飛彈開始擁有了較高的精準度,但事實上只要做過了統計分析以後,便可知其實不然......
・2012/12/20
該研究實驗中,受試者被要求「加快速度」講完他們的謊言,並且必須「盡量減少謊言中的錯誤」。其中,對照組在實驗前並沒有任何時間可以練習「說謊」,而實驗組則接受了如何加快他們「說謊」時的反應訓練,並在受試前在有時間可以練習。研究結果顯示,經過訓練的實驗組,比較說謊及說實話的兩種情形,就反應而言幾乎看不出差異。
・2012/11/12
為什麼我們會對這麼大的東西視而不見呢? 其實我們的視覺觀察系統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由下而上,而另一種剛好相反。所謂的由下而上,是指我們的眼睛先看到東西的特徵(Feature),然後由特徵建構模版(Pattern)並形成物件(Object),最後由我們的大腦處理判斷我們所看到的東西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