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10/06
有些藝術家利用 AI 或演算法進行創作,然而AI 人工智慧真的能夠創作嗎?演算法所產出的作品,能被人們稱之為藝術嗎?
・2021/09/27
演算法是用冰冷的數學與邏輯建構而成的,怎麼能畫出創意與美感兼備的作品?其實在人類身上,音樂天賦與數學能力就有很高的相關性。如此一來「AI 能夠創作」也就比較好接受了。
・2021/07/02
從某個角度上看,「創世」始終是令人類著迷且深深追尋的起源,然而恰是在這個時代,讓我們看見了屬於「神話」範疇的「創世」詮釋,讓位於以「科技」為想像基礎的新詮釋。科學和科技,似乎正逐漸取代自然的演化論,「生命」的起源在「神創論」退位的一個半世紀後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人創論」,並逐漸地取代了「自然」。
・2020/12/28
人類對藝術史的認識又有重大突破。一隊考古學家報告,在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中發現大批畫作,最早的年代超過一萬年。卻有些人質疑:那批畫看起來保存太好,怎麼能確定不是最近的作品,真的是冰河時期的創作呢?
・2020/12/01
歐洲在數萬年前的史前時代,就存在洞穴壁畫、雕刻之類的藝術創作。能畫出令畢卡索也讚嘆的畫作,足以讓我們間接推論,壁畫的創作者已經具備現代的心靈。當時的歐洲人除了能準確畫出寫實的動物,野牛、野馬等等,展現觀察與複製自然的能力,也會製作比較抽象的作品。
・2018/12/27
Bridges 從 1998 年開始舉辦,是個一年一度以數學為主的大型全球聚會,結合藝術、音樂、建築、教育與文化,是國際間知名的跨領域會議。2018 的 Bridges 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科技博物館 (Tekniska Museet) 展開,會議從 7/25 至 7/29 共為期五天,包含最後一天的郊遊日。Bridges 從 2001 年開始每年舉辦數學藝術展覽,是全球最大的盛會,今年總共展示了一百多件來自全球的作品,其中台灣有四位數學藝術家前去參展。
・2018/06/14
生物分子(Biomolecule)是指存在於生物體內的分子,包含人體中的膽固醇、DNA、還有微生物和植物產生的天然物等等。生物分子大多為有機化合物,由碳、氫、氧、氮、硫等原子,依循大自然的規則組成精巧的結構,彷彿造物主的摺紙作品。現在,你也能透過手中的紙張,摺出存在於你體內的生物分子。
・2018/03/01
今年(2018)在臺中國家歌劇院舉辦的「歌劇院台灣國際藝術節」(NTT-TIFA)中,將展演一系列來自世界各地的表演藝術作品,它們不只是純粹的芭蕾舞、現代舞、舞台劇,這系列的表演中,藝術家特別加重了「科技」元素的表現。讓人體在不同材質間創新表演的想像,拓寬了素材的範疇,並加重了作品的力量。
・2017/12/27
賞心悅目的藝術、每天使用的電腦,竟然都源於數學?中研院數學所的李國偉兼任研究員,分享數學如何藏身於我們的生活中。
・2017/06/17
做為一本技法書,《圖解圖樣設計》系統化地整理了艾雪、和潘洛斯鋪磚法中的各種拼合規則,方便讀者查閱以及想像圖樣設計的可能性。也提到了設計與印刷的實務經驗,貼心地提醒讀者一些關於圖樣設計的細節,像是以大圖案與小圖案呈現出的不同視覺感受,又分別適合用在何處,使得圖樣設計不會停留在紙上的數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