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生
499 篇文章・ 17 位粉絲

由 PanSci 泛科學 X 南一書局 X 科學月刊 聯手打造
《科學生》科普閱讀素養線上學習平台
集結了三大教育品牌的堅實陣容,讓孩子能夠用新世代的方法,培養新世代人才所需的學習能量。

對相關內容有興趣嗎?按下「追蹤」,輕鬆掌握所有新內容!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9/11/27
因應海洋研究需求,科技部繼 9.5 億打造「勵進」研究船後,今年底、明年初又有三艘 16 億的研究船「新海研一號、二號、三 號」,投入海洋研究的行列,預備接替服務 30 年老船的「海研一、二、三號」任務,組成新的海研船隊。
・2019/11/26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人類的身高,大致上就是一公尺多到兩公尺,體重就是幾十到百來公斤?在各種神話、傳說、科幻、奇幻故事裡面,以同樣比例與型態巨大化或微小化的人類,有可能存在嗎?像「重甲機神Baryon」這樣的巨大人形機器人的設定,合乎物理學嗎?
・2019/10/22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台灣本島的海岸線長度為 1,340,565 公尺,結果水利署說是 1200 公里,加上外島是 1520 公里 ...… 台灣海岸線的長度到底有多長?
・2019/10/17
亞馬遜森林素來有「地球之肺」的美名,但回歸肺對於人體的功能,這項比喻雖不精確,但尚可接受。然而這就帶到另一個問題:亞馬遜森林之於整體地球,是否真的貢獻了一定程度的氧氣量?
・2019/10/16
201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了John B. Goodenough (古迪納夫),M. Stanley Whittingham (惠廷翰)和Akira Yoshino(吉野彰)三人,表彰他們為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這種可充電電池不僅奠定無線電子產品的基礎,還讓一個無石化燃料的世界成為可能。
・2019/10/12
雪豹主要分布在中亞地區,空氣稀薄的高山上。像是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天山和戈壁沙漠等等,牠們通常會在海拔 3,000m~4,500m 之間活動,也會超過 5,500m。當穿過河谷或者冬天跟著獵物時,就可能會下到 900m 處低海拔的地帶。 雪豹的生活範圍很廣闊,大約需要一兩百平方公里才夠牠到處走走晃晃,而公雪豹的家比較大。牠們每天都會移動很遠的距離,能夠從容的踩在懸崖邊,經過大片的沙漠,或是穿過崎嶇陡峭的山上。酷寒、空氣稀薄,令人快要窒息的不毛之地,正是雪豹的天堂。
・2019/10/04
今年搞笑諾貝爾獎的物理學獎得主,頒給了研究「生物流體力學的」楊佩良(Patricia Yang)與胡立德(David Hu)團隊,以表彰他們破解了袋熊的「方便」之謎。
・2019/09/26
歲月匆匆,炎熱的2019年夏天轉眼又將一逝永不回地從身邊溜過!不管你是喜熱怕冷或好冷惡熱,相信每個人都感覺到熱天的時間似乎是越來越長了!在全球暖化的物理一文裡 (泛科學,3/22/2019) ,筆者就提到了本應該是陰冷的12月中旬,台灣卻天高氣爽,好像春天早已光臨寶島!這快速越來越熱的原因大部分的科學家均認為是因為人類大量製造二氧化碳的結果,可是早在有人類之前,夏天就比冬天炎熱多了,你知道為什麼嗎?
・2019/09/24
從小,生活在西南部的人們時常會聽長輩說道:「斷斷續續的小地震是好事,這樣才能讓『能量釋放』,避免大地震的發生。」不僅如此,在新聞也經常能聽到「某某地震屬正常能量釋放」的說法。究竟,地震能量真能一點一滴地慢慢釋放、以防止大地震的發生嗎?而人們又該如何面對和因應?
・2019/09/22
1999年9月21日的凌晨,震央位於臺灣南投集集鎮的一場芮氏規模7.3的大地震,除了造成人類生命及財產上的損失外,更是一場死傷慘重、影響無數的自然災害。事過境遷後,這場地震為臺灣帶來什麼影響,又教會了人們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