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07/12
2003 年,桃園與嘉義地區首次發現了入侵紅火蟻(Solenopsis invicta)。至今 18 年,於臺灣各縣市或曾出現過的紅火蟻危害已防治成功,但也仍有持續受到紅火蟻危害,而帶來農損與頻繁的咬傷事件。
・2020/08/26
《科學月刊》每期刊載科學新知和評論,在臺灣識字率不斷提升,閱讀能力全面進步的今天,持續培養學生掌握先備知識、閱讀要領的能力。現在和泛科學、南一書局一同合作,創立「科學生」學習平台,提供學生札實內容,培養閱讀素養能力。
・2020/08/26
當考試越來越著重閱讀,不僅考驗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提高老師蒐集科普文章的需求,要去哪才能蒐集符合國高、中課程又專業的科普文章呢? 師生的心聲我們聽到了!科普閱讀訂閱制平台「科學生」今(26日)正式上線。此平台是由經營台灣最大科學知識平台的「泛科知識」,聯手「南一書局」與《科學月刊》推出,今更舉辦記者會介紹平台功能,除將提供大量延伸閱讀文章,內容均來自泛科學平台上1萬篇科普文章,以及《科學月刊》50年資料庫,更有專業師資編寫成適合學生閱讀的短文與試題,有助提升國、高中生科普閱讀能力。
・2020/07/15
「科學生」計劃,是三個致力於科學與教學的單位,數十年累積精萃的誠意之作,歡迎大家給我們意見,願天下沒有難學的知識。
・2020/01/26
《科學月刊》已經五十歲囉!《科學月刊》從1970 年美國百位臺灣留學生倡議創辦至今,已有超過 6000 人次的臺灣科學家,為臺灣撰寫了超過 4000 萬字的科普知識與評論的文章,可謂是臺灣之光阿!讓我們一同來看看《科學月刊》成長史,感受其對社會大眾傳播科普資訊的用心吧!
・2019/10/19
近年來,從初夏的 6 月開始,森林火燒新聞常成為世界性的焦點。每年夏天巴西都會有農民燒墾,為什麼今年特別被關注?
・2019/08/13
褔衛七號計畫為臺美大型科技合作計畫,他能接收全球定位衛星的資料,分析大氣層垂直結構的溫度、氣壓、濕度及電子密度等,中央氣象局將結合學界建立本地掩星資料應用系統,落實氣象數值模式的應用效益,提升劇烈天氣的預報能力、降低災害預警的不確定性。
・2019/08/12
今年全臺最火紅的昆蟲議題,絕對非秋行軍蟲莫屬了。這個近期飄洋過海來臺灣的外來種需要一套害物整合管理策略來因應其可能造成的危害。
・2019/06/05
2018 年 9 月,紐約時報和 ProPublica聯合報導美國知名乳腺癌藥物研究醫師巴賽立噶所發表的研究論文嚴重違反利益揭露規定的爭議事件。他是美國數一數二癌症研究非營利機構──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的首席醫療長。而在國際醫學期刊在經歷 MSK 事件後,可預期未來在揭露聲明上會有加強管控趨勢,若臺灣一直未積極與國際規範接軌,恐怕對於國內學者未來的投稿有所影響。這或許能從臺灣醫學研究機構當初成立倫審會的緣由之一,即國際醫學期刊不接受未經倫審通過研究投稿的歷史可窺知。
・2019/05/29
傳統 2D 標示區域的參考腦圖,短短幾年內便在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經歷多次進化。第一次的進化是「電子化」與「互動查詢」,整合多套不同年齡、切片方向、物種的參考圖譜於同一查詢介面,可即時切換。接著,第二次進化是對「腦區功能的探索」,約 2 萬種已知的基因,先後在全腦進行大規模的基因表現調查,用全新的觀點賦予腦功能分區新的定義。第三次再進化是加入的「神經連結路徑」,讓不同腦區之間協同運作的網路,有一個明確描述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