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4/04/04
目前至少有十八種病毒可以藉由讓雌花授粉來感染雌株植物,此類的感染模式稱謂花粉的水平傳播。對於多年生的作物而言,花粉的水平傳播在流行病學上是個嚴重的問題。因為被感染的作物常年生存,並且持續散播病毒感染的花粉。花粉的水平傳播早在1918年就被發現,但是感染的機制一直是尚未解開的謎題。
・2014/03/31
2009年3月版主曾在心之谷寫過兩篇病毒量的常識 (Part I,Part II)。經過五年,病毒量的檢測與解讀都有些新進展,特別在診間常遇到服用雞尾酒療法的患者,病毒量「測得到,但數字很低」需要解釋,在此撰文說明。
・2014/03/03
流行性感冒、登革熱這些疾病的名稱,總是每年都要流行一次。這些流行病不但「復古」,還能不時「創新」,稍微修改一下樣貌就能捲土重來。那麼,負責疫情發布的相關人員要怎麼讓自己站在潮流最尖端,在第一時間對流行有感、通知大家疫情的來臨呢?本期M.I.C.加開場「趕流行」邀請到台大醫院羅一鈞醫師和台大地理系溫在弘副教授共同開講,跟大家聊聊專家們怎麼趕流行!
・2013/08/28
阿誠從小就有B肝帶原。去年9月他因為發燒兩週不退,就醫檢查出HIV抗體陽性,西方墨點法結果是未確定,因此醫生診斷「急性HIV感染」,進一步檢驗,CD4=420/ul,病毒量200,000 copies/mL,醫生說可以先不吃藥,定期抽血追蹤觀察。
・2013/08/18
這次米格魯接種病毒的反對聲浪,除了再度凸顯對生命雙重標準之外,也顯示部分族群在大聲疾呼「重視生命」的同時,卻缺乏對這世界的認識,殊不知他的生命是建構在多少其他生命的犧牲上。在喊著救救貓狗之前,先讓自己對這世界的認識比臉上的彩妝還厚吧,否則帶著不只是妝堆起來的假面,也是偽善的假面。
・2013/04/29
根據現有的文獻記載,早在1878年即有高病原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爆發的記錄。這種禽類中流行的疾病,因具有高死亡率而引發人們注意,流行的地點以意大利和一些歐洲國家為主。當時的專家對於這種禽類間流行的疾病並不了解,先將其稱為雞瘟(fowl plague),後來才確認為高病原性禽流感。
・2013/02/25
一直以來科學家把病毒當做人類、牲畜和植物的病源來研究,但是根據賓州大學病毒學家在野生植物上進行的研究指出,病毒可能扮演一種合作且友善的角色。「大部分的野生植物都有被病毒感染。」瑪麗蓮.盧欣珂(Marilyn Roossinck)說。瑪麗蓮.盧欣珂是賓州大學植物病理暨環境微生物學系的教授,她已經對超過七千種植物進行過病毒篩檢。
・2012/09/15
葉史瓦大學(Yeshiva University)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研究者已協助確認一種細胞蛋白質,對於致命伊波拉(Ebola ) 病毒所造成的感染至關緊要。這些發現,發表在今日的 Nature 線上版,指出阻止伊波拉病毒感染的可能策略。
・2012/06/29
科學家發現五處遺傳變異能使禽流感病毒成為致命的傳染病。這項發表在《科學》的研究指出,理論上,這些遺傳變異能在自然情況下發生。美國政府曾試圖阻止致命禽流感病毒株的相關研究細節發表,避免製造病毒的技術會被恐怖份子運用到生化武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