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3/08/09
在工業污染充斥水路之前,美國紐約市週遭礁岩上爬滿無數牡礪;佛州礁島群原本滿是珊瑚,直至九零年代後期減少44%;紐奧良東側運河疏浚與營建工程摧毀大片沼澤濕地,失去因應洪患與極端氣候的緩衝區。這些棲地過去都能保護海岸線,不過究竟能夠發揮多少效果,又能抵抗多少氣候變遷衝擊,過往難以衡量。
・2013/03/03
自1901至2006年,台灣地區共有97次災情較嚴重的地震災害,如果不論災情,台灣位於板塊交界帶,大小地震是家常便飯,在台灣人心中,或許頻繁的地震就像「黃鼠狼拜年」令人畏懼。郭鎧紋博士是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從台大地質系求學到多年的地震研究工作,經驗豐富的他由淺入深地介紹地震原理和近代趨勢,也探討多年觀察下來的有趣問題。
・2013/03/02
台灣的「山」多「谷」也多,山谷地的氣候若濕潤,就容易有小河,平常,這些小河是涓涓流水、旅客絡繹不絕,但是土石流一旦發生,1米的小水溝瞬間變成50米,釀成災害。台灣大學土木系的劉格非教授為麻省理工學院的土木工程博士,土石流正是其研究專長。
・2013/03/02
自從馬雅曆法以2012年12月21日為終結日的訊息廣為流傳後,世界末日將於該日降臨的傳聞四起。隨著時間逼近,每當世界各地發生重大災害,如地震、火山爆發、洪災等,就會被拿出來討論,並把它和世界末日掛勾。雖然多數人只把它當作茶餘飯後的趣談,但也有一批人信以為真,認為災害就是末日降臨的信號。究竟在去年 (2012) 這一年,全球各地發生過哪些重大的災害,令人們記憶猶新呢?
・2013/03/01
氣候變遷充滿了不確定性,不是1個單純的科學問題。從平均狀態改變到極端事件,做好準備,降低風險絕對不容輕忽。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簡稱:防災中心)是中央政府面臨防災救災時諮詢的首要研究單位,我們特別採訪了陳永明組長,請他告訴我們目前台灣防災工作的最新狀況。
・2013/03/01
近年來,台灣重大天然災害頻傳。2009年時,莫拉克風災造成六百多人死亡。即使颱風沒有來襲,降雨強度也屢創紀錄,1場午後大雷雨,市區便可能成為水鄉澤國。許多專家認為此般現象,與「氣候變遷」脫不了關係。
・2013/01/09
皚皚白雪形成的銀白世界,對於身處亞熱帶的台灣人一直有著難以言喻的吸引力。然而,在這片潔白的美景背後,卻潛藏著伺機而動的恐怖殺手─雪崩。究竟雪崩是如何發生的?甚麼樣的條件最容易引發雪崩?目前有哪些預防措施呢?
・2012/12/29
過去對於高頻率地震波的原因了解不多,但現在有科學家找到新的解釋。今年十月底發表於《自然》期刊的研究指出,斷層在各次地震間癒合的時間越長,一旦斷層再次錯動破裂,地震波的速度就會越快。
・2012/12/22
日本於12月初再度因強震發布海嘯警報,提醒人們海嘯的威脅無所不在,下一次的大海嘯最有可能發生在哪裡?目前的警報系統有不夠精準的缺點,新的海嘯警報如何克服?又如何保障濱海居民的安全?
・2012/12/11
台灣的防災工作除了政府由上而下推動,也需要民眾由下至上共同行動,才能真正在危機發生時達到即時效果。今年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推動的智慧型手機防災系統,利用最近火紅的App技術,推廣防災科技的個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