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9/12/06
科學家首次偵測到藍鯨的心跳,這種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心跳居然出乎意料得慢,最慢可以一分鐘只跳兩下。當牠們下潛時心律會變慢,而浮至海面時則會慢慢變快,未來,科學家渴望偵測更多不同的鯨魚,了解這種巨大生物的循環系統。
・2019/01/07
在人類的神經系統裡,演化作用留下了古怪的缺失,就拿「喉返神經」(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簡稱RLN)來舉例。喉返神經的軸突從腦部頂端附近起源,並與喉頭的肌肉相連。喉頭肌肉受到神經的指揮,讓我們在說話、悶哼和唱歌時,能夠發出聲音,並加以控制。 喉返神經的軸突包覆在一條更出名的神經—迷走神經(vagus nerve)之內。迷走神經自脊髓往下抵達上胸部,自此喉返神經才從迷走神經中分支出來,從肩胛骨稍下處離開脊髓,接著, 左喉返神經繞經大動脈下方,然後再重新回到頸部,抵達喉頭。
・2017/08/12
植入式心律去顫器於1980年代首次成為一種平民醫療,主要是為了解決心跳過快或紊亂的毛病。但植入一段時間後,患者身邊找不到一個願意和他們一起討論是否要將植入式心律去顫器關閉的對象。基本上,患者、醫師和護士的心中,他們對關閉植入式心律去顫器的看法大多已有既定的刻板印象,甚至連提供安寧照護的相關單位也太不喜歡談論這方面的話題。
・2015/04/25
「換心」不只是小說或是連續劇中可能會出現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病患能藉由心臟移植這種救命手術重建生活品質。
・2013/07/16
如果說是B-T分流的手術點燃了比奇洛創新的激情,那麼這位挑戰者的熱血,則顯然是因比奇洛而沸騰起來的。
・2013/07/16
經過一段時間的忙碌,在妻子Mary Hopkins的幫助下,到1934年底時吉本用橡膠、 玻璃、 廢金屬、 自制瓣膜、 橡皮手指套等零星實驗雜物(怎麼聽起來就覺得像一堆破爛兒!)製成了一台「人工心肺機」 ——單就我們知道的這些材料來說,不用親眼目睹該機器的尊榮,我們稱其為簡陋或者原始都未免太客氣了。
・2013/07/16
話說當初比奇洛等人為解決無血術野的問題,突破傳統另闢蹊徑,將低溫醫學的實驗成果引入心臟外科的臨床實踐後,很多醫生迅速掌握了這一技術並對簡單的心內畸形發起了攻勢,且成績斐然,這可以說是心外發展史上的一個小高潮。
・2013/07/16
Blalock-Taussig分流術的出現,是現代心臟外科的偉大開端,由於心臟外科極特殊的複雜性,其後的發展是顯然不會是一帆風順的。
・2013/07/13
十九世紀末,西方傳統醫學在生命科學體系完成基本構架之後,逐步擺脫了黑暗與矇昧,開始了在現代醫學軌跡上的漫漫征程,各個分科與專業在科學之火的指引下迅速攻城略地到處開花結果,號稱「醫學之花」的外科的發展尤為引人注目,這其中又以被後世尊為「外科之父」的奧地利醫生西奧多‧比爾羅特(Theodor Billroth,1829-1894)的成就最為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