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6/05/22
科學家從一組恐龍的腳抓痕化石來判斷,恐龍有可能像牠們的近代親戚鳥類一樣有跳求偶舞的行為。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古生物學家Darren Naish表示,說不定許多現生鳥類的行為其實是源自牠們的恐龍祖先。
・2016/04/03
當科技逐漸進步,我們對恐龍的認知也不斷地再改變。回到 20、30 年前,科學家推測出的恐龍模型比較像爬蟲類,體表覆蓋許多鱗片、甲片,就像我們在電影《侏儸紀公園》裡看到的恐龍,但現在科學家發現部分恐龍身上應該是披著羽毛,像鳥一樣!
・2015/12/08
我們終於可以向那些支持神創說的人們展示那些短頸的祖先化石,和那些關於長頸鹿如何得到他們的長脖子的故事。
・2015/07/30
一個在巴西發現的化石,約有1億2000萬年歷史,是第一個發現有四隻腳的蛇類化石。這個化石讓科學家們重新思考蜥蜴演化到蛇的過程。四腳蛇體長只有20公分,前肢和後肢分別為4毫米與7毫米,因此乍看之下很難看出牠的四肢,但是放大一看竟然還有五根指頭!
・2015/05/11
近年來古代DNA的研究十分熱門,從猛瑪象、洞熊到冰人奧茲的腸道菌,許多幾千、幾萬年前生物的DNA被成功定序,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s)。最近科學家宣稱,他們從義大利阿爾塔穆拉(Altamura)的化石中取得保存十幾萬年,已知最古老的尼安德塔人DNA。
・2015/03/03
聯合報昨日(2015/3/2)於頭版大篇幅刊登了一篇〈恐龍原來有彩色羽毛!〉,報導敘述楊子睿隨德國團隊研究恐龍化石、並以3D技術繪出全球第一隻彩色恐龍,成果獲得「科學」期刊(Science)刊登。此報導一出,各大媒體與電子媒體紛紛跟進、引用轉貼,科學新聞難得如此受歡迎──但該報導卻錯誤甚深。
・2015/01/27
演化論告訴我們,同個族群但個體特徵不太一樣的後代,最終會在天擇機制下產生出新物種。假設我們認為兩棲類是從魚類演化而來的,那麼地球上就應該會存在某個介於魚類與兩棲類之間的物種;換句話說,我們在找也一隻「有腳的魚」。
・2014/11/24
研究團隊分析葉片的葉脈密度,並與由白堊紀早期到古新世時期的壓紋化石中的葉片的葉脈密度作比較。發現同一株植物的葉片,在樹冠的的葉脈密度,較樹底的為高。而且,樹底的葉片的葉脈密度,與來自古新世的壓紋化石中的葉脈密度相同。由此,研究團隊認為,地球上的原始森林,最晚在五千八百萬年前的古新世,就已經有開花植物加入了。
・2014/06/28
最近在西班牙南部的考古遺址工作的科學家發現了第一個直接證據(目前發現最古老的人類排泄物樣本)顯示,大約五萬年前生活在這裡的尼安德塔人吃煮熟的植物。
・2014/04/09
喵星人和汪星人的共同祖先到底會是什麼樣子?科學家最早憑藉比利時 Dormmaal 地區發現的兩顆臼齒來描述這種動物——小古貓(' Miacis' latouri)。這個名字略萌的動物是目前人類發現最早的哺乳型動物之一。食肉形的動物可能早在古新世晚期就已經變得非常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