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化石
101 篇文章・
3 位粉絲
鄭國威 Portnoy
・2020/03/02
「Kiko」或「老蕭」,都是蕭語富,台灣古生物挖掘清修第一人。從原本單純的興趣到古生物挖掘跟清修、博物館策展、紀念品與文創商品的開發、Hansa 等品牌的代理。創業路上經歷石尚與化石先生,這一切得來不易。
Yubari
・2020/02/22
熱河生物展開箱文,看見恐龍演化成鳥類的證據。
知識大圖解
・2019/12/31
約在 2 億 5000 萬年前,70%的陸地物種與 96% 的海洋生物都在一次神祕的大災變中就此消失……。雖然仍有很多未知事物尚待探索,但我們無時無刻都有關於恐龍的新發現。
寒波
・2019/12/06
迪士尼考古學教授不是如中研院院士那種榮譽頭銜,而是擁有實權與資源的高階管理職,掌管劍橋大學內考古學的教學與研究。加洛德的學術專業非常強大,行政能力相對卻很薄弱,這其中有個人因素、也有性別因素。
寒波
・2019/12/06
紐納姆學院(Newnham College)是劍橋大學的女子學院,1939 年 5 月 7 日,一位大一學生寫信給家裡:「紐納姆現在的大新聞是,牛津或劍橋大學第一次選出來自紐納姆的女性教授。目前還不清楚,她是否會成為大學的一員!」
這位「女性教授」是考古學家桃樂絲.加洛德(Dorothy Garrod),她在 1939 年 5 月 5 日獲選迪士尼教授。至於「大一學生」後來拍到 DNA 雙螺旋結構相片,她叫作羅莎琳.富蘭克林(Rosalind Franklin)。
寒波
・2019/11/13
大家都認識的 Nature 期刊,第一期於 1869 年 11 月 4 日出版,因此今年 2019 年 11 月 7 日這一期,就是 Nature 期刊第 150 歲的大日子。何其諷刺,如此值得紀念的這一期中刊出的〈Human origins in a southern African palaeo-wetland and first migrations〉,這篇論文竟然引發罕見的劣評潮。根據粒線體DNA 和氣候模型,發現人類的原鄉位於南非南部某處。即使不涉及仍然高度爭議的討論方向,這麼直接的論點也很明顯是錯誤的,由一些訪問來看,論文作者們或許是由於所知太少,而過於自信,他們的知識水平無能駕馭這麼複雜的議題。
PanSci
・2019/07/10
本書收錄的「古生代生物」,涵蓋自前寒武時期末期的「埃迪卡拉紀」,到古生代末期二疊紀的代表性古生物,並且將牠們放置於現代生活場域。包括史上最初的霸者奇蝦、古生代「幕後英雄」三葉蟲、最早期的陸生四足動物魚石螈、大型的巨脈蜻蜓、有巨大背帆的異齒龍等,一般圖鑑常看到的「名人們」,各位可從本書中真實感受到牠們的「實際大小」。
科學月刊
・2019/04/10
從這 2 億 4000 萬年前的骨癌例子就清楚的指出,目前困擾著現代人類 (Homo sapiens,智人) 的癌症其實在脊椎動物演化史中有著相當久遠的歷史脈絡,而不是近代才演化出來的「文明病」,相信這樣的古生物學研究也將會給醫學相關的研究人員有一定的啟發,重新去看待並以不同視野去尋找該如何應對癌症等棘手的問題。
寒波
・2018/12/24
從拉馬克和居維葉對演化的爭辯中,我們能明白科學證據的侷限性嗎?當主流權威提出詳實的證據,以堅定的語調發言,支持某一立場時,我們是根據證據與推演而認同他的觀點?或是因為權威講話一定是對的,由於信仰權威而盲目跟從呢?
[DEBUG] 04:53:15:952 [
"Breaktime au.js ver: v20250413.2 Copyright © 2025 Break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
[LOG] 04:53:16:012 MobileLogger initialized
[WARN] 04:53:16:076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WARN] 04:53:16:077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ERROR] 04:53:16:196 [
"getGtmTags error",
{}
]
[ERROR] 04:53:16:197 [
"executeGtm err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