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半透明塑膠片做成的隔簾,一顆有半台汽車大的頭骨直生生盯著我看。這顆頭骨後半部有著麻將桌大的骨板,前方則有三根尖角,連結的部分有人類小腿那麼粗。6600 萬年前,牠被撞擊地球的隕石埋葬在深深的地層裡,6600 萬年後,卻回到地面,用難以形容的威嚴撞擊著我。
「這件三角龍,是我看過那麼多物件,最感動的一個。因為在埋藏的化石化的過程中,可以 3D 保存那麼完整,非常難得。」Kiko 平常說話速度不慢,但這句話卻說得慢、說得認真,彷彿眼裡都要蹦出愛心。
「Kiko」或「老蕭」,都是蕭語富,台灣古生物挖掘清修第一人,即使放大到整個亞洲,應該也是無人出其右。
「Kiko 是年輕的時候叫的。老蕭是白髮長出來之後,開始有人叫。」他說自己的頭髮 40 歲前就白了,不過即使配上一頭灰白中長髮,穿著一身沾了灰塵的工作服,坐在自己與同事手工做的大木桌前,今年 50 歲的他,正熊熊燃著第二把創業之火。
由博物館愛上化石,用興趣闖蕩世界
然而我好奇,那當初的第一把火是怎麼燃起的?
「興趣,純粹是興趣,想都沒有想到會有後來的規模。一開始只希望有個工作,跟我的興趣結合,能賺多少錢,我不 Care。不過慢慢我可以理解,為何這事業會越做越大。」
那麼,是何時知道自己的興趣呢?
Kiko 回憶自己國小時,住在宜蘭羅東眷村,上下學都要穿過田,最大樂趣就是在田埂上走,他記得那時水溝什麼都有,烏龜、有鱉、有魚,雖然後來搬到台北,但從沒忘記親近自然。
長大一些後, Kiko 住在板橋,國中的時候很喜歡去博物館,因為沒什麼娛樂,最常去省立博物館(今國立台灣博物館)看每月的新展覽。即便沒有新展,也會重複去常設展,因為有許多動植物標本,而古生物的化石標本,更是讓他一看就迷上。
一個國中生,在 1980 年代,自個一直去逛博物館,真是蠻奇特的,對此,他說「博物館是我自己的興趣。我很喜歡自然科學,就是很喜歡。」
待到聯考, Kiko 想去世界看看,於是選考五專、讀了自己認為與生物有關的漁業科「那時我才 14歲,一廂情願,以為讀海專就可以全世界跑。」後來,由於聽力問題而免役的他,更是海專一畢業,就跑去國外看展。當年自覺年輕什麼都不怕的 Kiko,儘管英文程度只有「How much」、「My name is Kiko」的程度,但靠著對自然科學跟古生物的概念,就到美國、中國大陸等地的大型礦物化石展闖蕩,跟一些「老外」專家聊起來,反而是後來才認識台灣本地的專家。
「我也不知道我的未來是什麼樣,我就是覺得我應該要出發。」
從修復化石到設立賣店:石尚自然史博物館
Kiko 表示在創業初期,從來沒想過上市這件事,畢竟公司能做多久都有問號。「去國外挖化石、修修補補、再賣給博物館,這商業模式台灣人很難理解。」就像很多創業者一樣,在創業初期很多朋友常問 Kiko 公司還在嗎?倒了沒?「我做了 20 年,我爸還在問我『你到底在做什麼?』後來我有天帶我爸參觀我們公司還有蘇州總部,他才看明白了」。
在一開始,Kiko 一心只想修化石,不過修化石以專案收費,隨著計畫時程請款,要看修到什麼程度,請多少款。案子若是拖得久了,自然捉襟見肘,所以 Kiko 才想到,若有個生意,每天都有現金流,會是很迷人的一件事,這便是他嘗試拓展至通路的原因。
當年,新光三越辦了場非常轟動的恐龍展,總共來了 50 萬人。Kiko 便跑去新光三越服務台,用 A4 紙寫了一個提案,直接對服務人員說「請你們老闆出來,要談大生意」。後來真來了一位課長,她問 Kiko 想做什麼,「我有兩件事,一個是想辦恐龍展,一個是想在這邊開店。」他回憶道。
由於類似的展才辦完,那位課長對 Kiko 表示短期內不會再辦,但還是帶著他走了每一層樓看店面。後來 Kiko 竟與這位課長聯絡了 10 幾年,儘管並沒有因此在新光三越開店,但因此讓他了解了百貨公司的生態。
而後,台中科博館公開競標館內紀念品賣店,成為 Kiko 轉型的重要一役。用博物館展示的概念去設計那家店,將商店變成博物館的延伸,成功得標後,Kiko 正式踏入商店經營領域,生意很好,顧客每日絡繹不絕。
由於口碑極好,Kiko 著手開設第二家店,但卻發現落入沒有東西賣,上游廠商又因不認識他們,無意為其開發自製商品的窘境。當時,Kiko 曾想開發恐龍彈跳球,期待小朋友到科博館看了常設展之後,起碼買一顆彈跳球。然而,當時沒有廠商願意供應,只好自己花錢找廠商做,廠商說一張訂單,20 萬顆起跳,協議之下才用與國外訂單合單的方式,購入了 5 萬顆。左手買了,右手就賣,生意還不錯。「後來,有天去看倉庫,我問同仁,那一落東西是什麼?都是彈跳球?不是幾年前進的嗎?不是賣得很好?」Kiko 笑說,這是 5 萬顆的教訓。
做通路,不是因為懂通路,只是有想法、有夢想,或說幻想。但開店是另一個行業,從商品開發、人事運用、期初成本投入等等「我全都自己管,從做中學,犯了很多錯誤。」
或許多虧了這些教訓,不斷前進的 Kiko 接連開了 110 幾家店,從選址,商業談判,到畫設計圖,進貨,經營,全都成了專家,其中又屬設計最為關鍵,「主要就是看很多、做很多。我畫圖不是用 autocad ,而是用一張大的紙,大家一起坐在一張桌,我把所有 layout 展出來,然後喬動線」,Kiko 說,一家店的生意要做得好,要從空間裡頭想像客人的動線、停留位置,從而設計店面主題(餐飲或紀念品店)、櫃台位置、店內特色主展品。在過程中,他們須把所有商業模式,根據經驗跟想像,落在紙上,「然後做完討論,layout 一下去,就可以交給設計部門的同仁畫 cad。」他以寶石展示的玻璃櫃要多高為例,告訴我要做好做成,得對商品、道具系統完全掌握,再加上商業模式不斷揉和,才能獲得獨門經驗。
從原本單純的興趣,到古生物挖掘跟清修、博物館策展、紀念品與文創商品的開發、Hansa 等品牌的代理,最後是為客戶設計博物館跟商業模式,透過不斷累積嘗試與疊加商業模式,Kiko 摸索出了石尚這家特別的企業。
不按牌理出牌,被掃地出門的玉山獎企業家
但一手創立的石尚,卻在 2018 年 10 月被奪去經營權,是至今對 Kiko 影響最大的一件事。「那是瞬間,沒有徵兆。在例行董事會的臨時動議,其他董事做了這樣的決定。我自己的股權佔 20%,但只佔一席董事。要掌握一家公司是不夠的,會有很多不確定性」。他回想起來,或許公司創辦第三年,開放新股東加入公司時,就已鑄下遠因。
Kiko 表示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必然遇到資金困難,然而在 20 多年前,要跟銀行貸款,銀行只會問有無不動產,「我只能說我有很多化石」,所以貸款很難。「你需要有新的資金,新的合夥人,因為這行業太特別,也很少人能做跟願意做,你只會認為他們跟你志同道合,你從來不會去想可能會失去這間公司。」這段話中的你,當然就是 Kiko 自己。
Kiko 回想起過去幾年,因為有上市的壓力,要跟投資者交代,因此自己很專注在商業的發展。上市看獲利跟經濟規模,而他選擇往中國大陸衝刺規模,有五年的時間,他幾乎都在到處跑,拓點、接大型的博物館專案。然而在這過程中,他並未多考慮其他人的想法、股東的想法。Kiko 認為,或許正是因為公司規模擴大,管理也更制度化、SOP 化,「有人可能會以為,這家公司沒有我也可以 Run。」
不過,原礦經理人在這個行業中其實不可或缺,因為成敗會落在採買手上,不僅要有 guts、還要夠專業,舉例來說,他去礦區時,就要將原礦想像為成品,進而預想表現方式、購買客層、推銷方式、預期獲利等等,想完了一輪,當場就可以進行交易。
Kiko 所需承擔的跟一般的經理人並不同,他分享說,公司有次需要資金,因此他一聽到有彩斑菊石出土的消息,買了機票就要出發,卻被同事提醒這趟行程未編列預算。公司會計需要開支憑證,出門在外卻有許多難開立發票的場所,最終這次採購,在 4 個月內幫公司創造了4000 萬的營收。Kiko 自陳,他了解生意背後的商機,也知道什麼物件很難得,但財會所重視的內容,與他有落差,難以解決的矛盾,成了他失去經營權的原因之一。
「對我來說,經營權失去,影響很大,我從來沒有受過那麼大的打擊。那時候董事們講好是為了讓我專心,要把董事長跟執行長職務分開,我本來同意,但隔天就把我執行長的位子 fire 掉。我呆了很久,坐在辦公室想我是不是應該開始打包。累積了 20 多年的東西,花了很長時間打包。膠帶的聲音簡直割人。」Kiko 形容當時覺得瞬間什麼都沒了,場景肅穆淒涼。
更諷刺的是,「我被 fired 掉隔幾天,當選企業界最高榮譽玉山獎,最佳領導人獎。領完獎,心裡覺得,公司都沒了,還領獎?頒獎之後我很鬱卒,就要走了,到門口被叫回來,我想說是不是要把我的獎要回去。後來又要我坐在第一排,原來還要再頒給我一座玉山獎首獎。」
二次創業,化石先生就是要做得快樂
那時為了散心,Kiko 去了趟花蓮,原想著開間日本料理店,接觸自然、忘卻前半生。卻沒想他與古生物化石之間的緣分,卻因一個手機號碼再度牽在一起。
當年剛出社會,Kiko 曾買下一支行動電話號碼,因為公務話費報帳方便,後來將號碼過戶給公司,成為Kiko專用的公務手機,被開除後,雖然心心念念想要回手機,卻始終未能獲得回應。這號碼既是回憶也充滿重要資訊,使得本來失意頹喪的他被激起鬥志,決定再次創業,成立「化石先生」。
「化石先生的 logo 是我兒子畫的。我跟兒子說,你當負責人,我全力支援你,爸爸帶著你們做 10 年。」有位德國朋友知道之後,第一個打電話給 Kiko,表示願意供應他再起所有的物件需要,而且不先收他錢。就這樣,一個接著一個過往合作過的夥伴自願提供協助,包括原由石尚代理的 Hansa 手工擬真絨毛玩偶,後來也決定收回授權,轉移給化石先生。
然而沒有什麼事是簡單的,即使是已經做了快 30 年的事。捲土重來,「化石先生」第一筆生意是在綠世界生態農場賣的「烤香腸」,一根 40 元。後因好友捧場,生意興隆,才逐漸站穩腳跟,往誠品等地拓店,也將營業目標設得更大更遠。
由於前車之鑑,現在的化石先生沒有股東,也不打算引入。雖然他從前公司離開時,便有許多人要投資、期待他東山再起,但有了過去的經驗,Kiko 寧願變賣家產,也要自己經營。
Kiko 表示,國外朋友及供貨商對他的支持,是他做這件事最大的收穫;而做這行業,讓他跑遍全世界,看各種風俗民情還有不同地層的層位。現在的 Kiko 還是相信人性本善。他認為人際之間的厚黑學知道就好了,不需要跟著做,最重要的是讓自己快樂、做自己快樂的事情。
然而重新再來,他也直言:「我不想讓我的生活,回到當初為了衝刺 IPO 那樣,早上起床得想想自己在那個城市。為了衝刺、到處開店、在董事會面對各種質疑,那些日子不太快樂,跟我當初創業的初衷已經脫離了。現在重新再來,何必再過那種生活?我已經過過了。」
改變制度、完善業務,一步步打造理想博物館
現在的 Kiko 收了學徒。他在 FB 發出收一位學徒的消息後,有一千多人來詢問,近三百人投履歷,其中也有國內各博物館的員工。「我跟他們說這很像在做工,不要以為很夢幻。但他們就是想要來,後來我錄取了一個正職,三個工讀。之後還會再收。」他表示要學的不是只有清修,還要裝架,按照對物件的了解,學習表現動態,結合空間,故事線,也是很藝術性的。有時,還得出生入死。
那麼,化石先生的下一步是什麼呢?
1.改變公司制度
首先是公司的制度要跟過去不同。「以前我想要把公司淨利的 15% 分給團隊有功人員,被反對,現在就實踐當初想要做的。我開心,大家也開心。」Kiko 接著說,現在還可以自行規劃員工廚房,「我常常買條魚回來料理,或在公司烤肉。」
2.完善公司業務
至於業務部分,他說「現在有幾個博物館找我做規劃設計,就挑好的來做,三月就會在中國大陸開出第一個門市,另外還要處理天貓店跟 Hansa 的銷售。」
3.建立化石先生自然史博物館
而他也已經畫了一張心目中理想博物館的設計圖,準備著手實現。30 年來,他累積了在台灣的百貨商場開店與策展的經驗,透過恐龍展吸引消費人潮,創造雙贏,後來他將同樣的概念提給中國大陸的商場,大受歡迎。
Kiko 直言,自己設計的博物館,要讓每個年紀的人,都有不同體會跟感動,家庭客群,有小孩有大人,希望可以像日本上野的科博館,以物件為核心,透過好的展示表現出來。在他看來,博物館有 4+1 個大功能,分別是蒐藏、研究、展示、教育、娛樂,然而標本收藏是核心,有標本才能借屍還魂說故事,展示並創造出延伸價值,而也因為懂標本,掌握核心,化石先生才能「幫別人設計博物館,幫博物館設計開發延伸的禮品或生活用品,或幫博物館辦巡迴」。
在他的規劃中,一座理想的自然史博物館,包括周遭停車場,整個場地要三萬台坪,內部展覽空間要有一萬台坪。我好奇,要找到哪麼多物件來展示,不困難嗎?他說困難分成「挖掘」跟「修復」。挖掘當然是困難的,因為不知道挖到什麼,保存狀態不一定。修復是另一個困難,可以克服,但挖掘很看運氣,訪談當下就有好幾組人在全球各地不斷地找化石。「我的幾個通訊軟體隨時都在回報,在哪挖到什麼恐龍或三葉蟲。」而由於他是亞洲區十分熟悉這行業的人選,許多歐美希望過他來清修、銷售,也因此讓他獲得許多資訊。
採訪後記:我眼前的 Kiko,是適應環境巨變的三角龍
聊到最後, Kiko分享《恐龍的啟示:為什麼了解恐龍,可以改變我們的未來?》一書帶給他的省思:
- 恐龍從兩億多年到現在,演化發展極為成功,並沒有完全滅絕,有一種演化變成現在的鳥類,背後的啟示是什麼?大滅絕也是大契機!
- 恐龍面對的是第五次大滅絕,我們現在面對的可能是人類造成的第六次大滅絕,還有下一次演化的大契機嗎?人類自己過得去嗎?
- 人類只是地質史上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過程,但在演化史中占比如此少的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卻那麼強,可能已超過地球自我修復的能力。當破壞超過自然的修復力,即使修復,人類也不知道到哪裡去了……
心有戚戚的我,聽著聽著,突然覺得眼前的 Kiko ,就像是那隻三角龍的化身——一隻撐過大滅絕,再次適應巨變後的環境,雖然不再年輕氣盛,但依舊頭角崢嶸的巨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