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4/07/28
正如洪靖大大說的「當哲學家越來越多、讀者就越來越少。」似乎是過度使用科學哲學的術語和觀念,讀者就愈不容易吸收。因此,洪靖大大在〈「TED 不讓你/妳看的兩個演講」到底在爭議什麼?兼論 TED 的社會位置〉也減少了哲學術語和觀念的使用。原本我沒有急切地要回覆,因為前幾天很忙碌,不過沉澱了幾天也心癢癢了,想說之前有些網友和朋友的批評也還沒回應,而且也有不少朋友提起和問及,想說就趁颱風假鬆口氣時來寫這篇文章吧。
・2014/07/18
在言論自由和資訊發達的社會裡,他們仍有自己發聲的管道,我們根本完全不需要擔心他們該不該被常態科學摒棄的問題。倒是寫成科幻小說搞不好也是一個保留和傳播他們理論 的好方法呢!
・2014/02/16
先說結論:我非常感謝黃俊儒老師願意將他對於科學新聞此一主題諸多縝密的批判觀察總結出版,因為這樣我以後看見糟糕的科學新聞以及毫無鑑定力的傳播者,就不再需要氣得冒火,只要推薦他們去看這本書就好了。(好啦,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歡這種開書單要人去看的討論方式)
・2013/11/18
用最喜歡的科學發明當開場,這似乎是物理演示實驗界的祖師爺,也是東吳大學物理系的陳秋民副教授最貼切的自我介紹。眼神中閃動著熱情,陳教授指著實驗室裡一台自動纏繞漆包線區的機器,微笑道:「而且這個東西,也是從社區的資源回收場『撿』回來的喔!」
・2013/10/18
事實是,這些「據英國研究」有很多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研究,而是公關公司行銷策略的一環。首先公關公司會針對客戶訂作一些仿科學報導,不用說這些文案 人員大多沒有科學背景;然後他們再找一位學者掛名,這位學者甚至不必參與所謂的「研究」;最後再把這個仿科學文章送到缺稿且嗜奇的記者手上,就成了一篇聳動的「據英國研究」了。
・2013/02/06
決定喝什麼樣的水,在於我們自己,當商人提出任何看似科學的論述時,且讓我們用科學的精神驗證真偽,做出最好的選擇吧!
・2012/12/24
沒有意外的,12月21日的隔天,我們繼續工作,繼續上課,沒有改變什麼。在這段末日傳說的期間,有人擔心會影響民眾的心理,還有教師擔心學生不準備期末考。奇怪的是,筆者遇見的大部分人或學生,都只是把這件事當作閒嗑牙的話題,少有人當真。如果不是媒體的推波助瀾,壓根沒有人會發現馬雅文明跟臺灣有如此重大關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