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HTML-CSS/config.js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為什麼又是英國研究

活躍星系核_96
・2013/10/18 ・2009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43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credit: CC by London Permaculture@flickr
credit: CC by London Permaculture@flickr

好像很多人都已經察覺,許多報紙中「據英國研究」的科學報導常常是誇張且荒誕,不然就是瑣碎且莫名其妙。

事實是,這些「據英國研究」有很多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研究,而是公關公司行銷策略的一環。首先公關公司會針對客戶訂作一些仿科學報導,不用說這些文案 人員大多沒有科學背景;然後他們再找一位學者掛名,這位學者甚至不必參與所謂的「研究」;最後再把這個仿科學文章送到缺稿且嗜奇的記者手上,就成了一篇聳動的「據英國研究」了。

這種操作手法如同一般的置入性行銷,只是更加曖昧,因為他不直接廣告產品,頂多提到贊助廠商。他們的目的是藉由一些誇張的奇聞軼事吸引讀者注意,趁 機在讀者腦海中植入訊息,或者使讀者更容易注意到他們真正的廣告:例如說你剛讀了一篇旅遊與豔遇機率的報導,就算你覺得他完全在唬爛,也難免會使你對鄰近 版面的旅遊廣告多注目一下。

Bad Science》的作者高達可(Ben Goldacre)醫師就收錄了幾則這樣的案例,例如倫敦政經學院達爾文研究中心的 Oliver Curry 博士提出「男人陰莖會變大」的演化趨勢。或許是這類的新聞很對大眾味口,所以一下子躍上了英國多家報紙的版面。不過這其實只是男性電視頻道 Bravo 為 21 周年慶所推出的行銷手段中的一個環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高達可另外舉了一個例子:「由劍橋大學理查韋伯(Richard Weber)教授帶領的數學家團隊研究發現,潔西卡艾芭擁有最性感的體態。」所以你以為真的有一群劍橋大學的教授帶著研究生去做這種毫無學術價值、沒有期刊會接受的「研究」?

這其實是 Clarion 公司為 Veet 除毛膏所做的行銷手段,事實上負責本案的公關公司一開始就找上高達可掛名,甚至還沒進行實際研究就已經告知高達可他們期望的結果。當然高達可拒絕了,最後行銷公司找上劍橋大學的韋伯教授,雖然他一開始同意,不過後來後悔了。

在這則行銷文稿被記者當成科學報導刊出後,高達可拿此事詢問韋伯教授,韋伯的回應是:

Clarion 的文稿並沒有經過我的同意,而且內容錯誤、引人誤解,讓人誤以為背後真有什麼嚴謹的數學。沒有這回事,沒有所謂「劍橋大學數學團隊」參與報告製作。我並沒 有為報告內容背書,也不會答應這樣的要求。我寫電子郵件給 Clarion 聯絡我的人,請她給我一個交代,但我得到的回覆是她正在休假。

Clarion 請我幫忙分析一份針對 800 位男性做的問卷調查,內容是他們對十位明星「走路性感撩人程度」的排名。

潔西卡艾芭排名第七,名次落後。我回覆說,光從這十個人看不出甚麼有意義的結論…(接下來的大意是,他建議或許可以考慮臀腰比和排名的相關性)… Clarion 想從中找出有利於 Veet 行銷的資料。我的見解是這些東西有點有趣但卻沒什麼道理。

…..

詳全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這則新聞轉幾手到了華語圈就變成了「劍橋大學評選最撩人女明星 奧爾芭完美勝出」,不明就裡的人還以為劍橋大學的數學家吃太飽沒事幹。以上我們看到一位不擅長和商人打交道的數學教授,莫名其妙的成為行銷活動的「科學」代言人。

另外也有一些人擺明了拿錢辦事,例如擅長發明公式的「阿納爾教授」(Cliff Arnall),他發明了諸如一年中最快樂的日子、一年中最悲哀的日子等等公式,這些公式當然背後都有贊助商,也當然都沒什麼科學根據。這位阿納爾其實是 位成功的商人,販賣自信養成和壓力管理課程,偶爾在大學開幾門相關課程,嚴格說起來並不是真正教授或學術圈的人物。《Bad Science》 對他有詳細的描述,這裡不再贅述,或者你也可以去買本中文版的《Bad Science》來看

(MediaSlut – Ideas) + Money = CorporateWhore

“Blue Monday” is churnalism, beware any journalist who puffs it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中一則移植過來變成了「6月20日是今年最快樂一天?英國人這個夏天有點煩」,原文中有關冰淇淋廠商的贊助聲明被移除了,阿納爾還被寫得好像真的是個心理學家一樣。

諷刺的是,就連高達可在《衛報》上的專欄批判此事,阿納爾還特別來信致謝,因為這個批判文章同時也製造了廠商的曝光率,讓阿納爾多拿到一點報酬。

當這些仿科學的文章被抄到國外去、移除原本的商業資訊後,就只是單純的蠢新聞而已。台灣畢竟是個高等教育發達的國家,很多人都有大學學歷,常常閱讀 正規科學新聞(如科景、科學人、科學月刊等等)的人,應該都會質疑這些「據英國研究」的科學報導不論是形式或者是內容都非常粗劣,不是嗎?所以這些就只是 無害的玩笑,不是嗎?

我可沒這麼有信心。因為我看過很多人差不多是你寫得出來、他們看得懂的東西都會信以為真,另一方面這些東西也會讓大家誤解學術研究如何進展,彷彿科學只是一些象牙塔裡的怪人信口開河而已,沒什麼值得探討的價值而且反覆無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以現在你知道了吧,很多誇張的英國研究根本就不是研究,也未必有科學家參與其中,就只是行銷文案而已。

附帶一提,如果你對「情侶平均一年吵架312次、星期四為最高峰」這則新聞感興趣,偷偷告訴你,這其實是英國某衛浴家具商的行銷文案,而所謂的調查就只是他們網站的線上投票罷了。

 

原刊載於 novus log [Feb 07, 2011],經作者novus同意後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活躍星系核_96
778 篇文章 ・ 128 位粉絲
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AGN)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這些星系比普通星系活躍,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 本帳號發表來自各方的投稿。附有資料出處的科學好文,都歡迎你來投稿喔。 Email: contact@pansci.asia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113 年度廣電媒體專業素養培訓課程完成全臺巡迴共創優質媒體閱聽環境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5/01/07 ・911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下稱 NCC)為健全廣電事業發展、提升從業人員專業素養,促使廣電事業製播優質節目及傳遞正確資訊,今(113)年援例舉辦「廣電媒體專業素養」培訓課程。本趟知識列車自今年 8 月從高雄出發,9 月開往花蓮,11 月抵達臺中、臺北,讓專業培訓資源遍及全臺,促進廣電媒體業者產製優質節目與營造更優質的媒體環境。

圖 1.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翁柏宗代理主任委員致詞

提供 4 大場次 7 大主題的豐富課程內容,累計近 900 名媒體業者參與實體課程

本培訓活動已邁入第 16 年,吸引近 300 家媒體業者報名,逾 900 位媒體朋友共襄盛舉。提供一個媒體從業人員與專家學者交流對談的平台。

今年於北中南東 4 大場次安排 7 大主題多元課程,包含「廣播事業營運發展」、「性別平權」、「權益維護」、「多元文化」、「內容自律」、「事實查證工具應用」、「法規宣導」。從廣電營運發展出發,綜覽現今廣電生態及未來發展;接著探討性別、消費者保護、兒少與自殺防治等議題,並透過法規政令與申訴程序交流課程,加強法學專業。同時,提供事實查證與公平原則訓練,強化業者分辨假訊息的能力,妥善發揮媒體專業,落實事實查核並遏止假訊息。

圖 2.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胡元輝董事長分享「電視事業營運發展」

課程專業且切合產業現況,業者給予正面回饋

今年度的專業訓練課程,邀請產、學界、非營利組織等講師分享多元議題,業者積極提問,針對實務上遇到的案例與講師交流、討論,課後多給予正面回饋,如「培訓內容貼合實際面臨情形」、「課程內容豐富,講者專業度高」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電媒體產業需要與時俱進,NCC 作為主管機關,將持續提供豐富多元的課程資源,與業者共同成長。期待未來能與業者持續相互砥礪,攜手打造優質視聽環境!

圖 3.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羅世宏董事長分享「從廣播/電視節目探討內容自律機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22 篇文章 ・ 313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NCC 推動公民培力活動,攜手各界強化媒體素養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5/01/07 ・1140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全球數位化進程持續發展,大眾接收資訊的方式不斷演變。影音媒體平台及自媒體的興起,使每個人不僅是訊息的接收者,更是內容的生產者。多元的訊息管道帶來豐富資訊,同時也對內容管理提出新挑戰。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順應全球數位匯流與監理革新的發展趨勢,致力於促進通訊傳播的健康發展,保障大眾權益、尊重弱勢族群、推動多元文化均衡發展。今年度(113 年),NCC 持續推行「公民培力推廣計畫」,深化媒體素養教育。

多方協作,廣泛推廣媒體素養

今年公民培力推廣計畫持續與廣電媒體產業、公民團體及學術機構合作,包括好事聯播網(人人廣播電臺、連花廣播電臺)、正聲廣播、鳳鳴廣播、豐盟有線電視,以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朝陽科技大學、臺灣新聞記者協會、財團法人基督教芥菜種會、財團法人花蓮縣光之島文化藝術基金會等共 10 個單位。在北、中、南、東、離島五大區域自 7 月至 12 月舉辦了共 22 場媒體識讀活動,超過 1,500 人次參與,對象涵蓋媒體專業人士、銀髮族、身障者、新住民、兒童及青少年等,全面推動媒體素養意識。

多元形式,深植媒體素養意識

活動形式豐富多樣,且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專屬課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人廣播電臺與連花廣播電臺今年以市集活動搭配民眾互動問答,以「防制假訊息」為主題,向大眾推廣辨識資訊的重要性。

圖 1. 人人廣播電臺於「聖誕好事集音樂會」安排防制假訊息問答與民眾互動

鳳鳴廣播電臺以「消費者保護」為題,向銀髮族進行消保宣導,期望提升民眾維護自我權益之意識。

圖 2. 鳳鳴廣播電臺舉辦「聰明消費不心煩」,宣導消費者保護之重要性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至嘉義溪口國中舉辦媒體素養暑期營隊,讓偏鄉地區的學生也能享有充分教育資源,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訓練資訊閱聽能力。

圖 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於嘉義溪口國中辦理暑期營隊,以為期 3 天活動宣導媒體識讀的重要性

此外,各單位亦舉辦多場主題講座與互動活動,與地方社區、校園及大眾連結,成功散播媒體素養種子,參與者課後給予正面回饋,表示受益良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建立媒體素養基礎,邁向優質社會

 NCC 每年持續推動公民培力活動,幫助閱聽者增進對媒體資訊的辨識、思考與評估能力。透過多元族群及不同年齡層的全面參與,媒體素養教育的種子得以深植,進一步促進全民媒體素養,攜手打造更優質的社會環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22 篇文章 ・ 313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今天的星座運勢是……不宜相信占星術?——《數盲、詐騙與偽科學》
大牌出版.出版大牌_96
・2024/01/07 ・2000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占星術的背後

占星術是極普遍的偽科學,書店架上塞滿了談占星的書,而且幾乎每一份報紙都會發布每日星座運勢。蓋洛普(Gallup)1986 年發布的一項調查報告指出,52% 的美國青少年相信星座,而各行各業中,認同占星學中某些亙古流傳說法的人,也多到讓人難過。我說讓人難過,是因為如果那些人相信占星師和占星術,當你進一步思考他們還可能相信哪些人事物,會讓人不寒而慄。一旦那些人手握大權(比方說雷根總統)、卻根據這類信念行事,特別可怕。

占星術主張,人出生那一刻的各星球牽引力,會影響一個人的個性。但這個論點很難讓人接受,理由有二:(一)占星學完全沒有提到這種牽引(或是其他)力道,到底要透過哪一種生理或神經生理機制運作,更別說解釋了;(二)負責接生的產科醫師施加的牽引力,遠高於各個星球。請記住,一件物體對於身體(比方說,新生兒)施加的牽引力,和物體的質量成正比,但和物體與身體的距離平方成反比。這是否代表比較胖的產科醫師接生的寶寶,會有一組人格特質;比較瘦的產科醫師接生的寶寶,會有另一種不同的人格特質?

占星理論中有很多缺陷,但數盲視而不見。他們不太關心運作的機制,也不太想去比較數值大小。話說回來,即使沒有清晰明瞭的理論基礎,但如果占星術有用、有實務證據撐腰,還是應該獲得尊重。只可惜,一個人的出生日期,與標準人格測驗的得分之間,沒有任何相關性。

圖/envato

一直以來,都有人找占星師做相關的實驗(最近是加州大學的蕭恩.卡爾森﹝Shawn Carlson﹞)。研究人員會給占星師看三個匿名的人格特質側寫,其中一個是當事人的。當事人提供所有占星要用到的數據(透過問卷,而非面對面),占星師必須從人格特質側寫中挑出哪一份是當事人。實驗中總共有 116 位當事人,而負責檢驗的是歐洲與美國 30 位最頂尖(由同業判定)的占星師。實驗結果如下:占星師約有三分之一的機率,可以挑出正確的當事人人格特質側寫,也就是說,和隨機猜測沒什麼區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 sity)物理學家約翰.馬蓋文(John McGervey)檢視《美國科學名人錄》(American Men of Science)上,超過 1 萬 6,000 位科學家,以及《美國政治名人錄》(Who’s Who in American Politics)上,超過 6,000 位政治人物的出生日期,發現他們的星座是隨機且均勻分布在十二個月中。密西根州立大學(Mi chi gan State University)的伯納德.西弗曼(Bernard Silver-man)取得密西根州 3,000 對夫婦的紀錄,發現他們的星座和占星師預測相配的星座之間,沒有相關性。

那麼,為何這麼多人相信占星之說?一個明顯的理由是:在通常語焉不詳的占星預言中,人們會去讀他們想讀到的一切,然後為預言添加根本不存在的真實性。他們也比較可能記得有成真的「預言」,過度看重巧合,忽略其他。其他理由還包括,占星術的歷史悠久(當然,人祭﹝ritual murder﹞和獻祭也同樣古老)。或是因為,它原理很簡單、但操作起來有一定的複雜度,會讓人感到安心。或者是,堅稱這個月能不能墜入愛河和天上的浩瀚星海有關,很能寬慰人心。

圖/envato

我猜,此外還有最後一個理由,那就是在一對一諮詢期間,占星師會從臉部表情、儀態、肢體語言等等,尋找和人格特質有關的線索。我們來看看知名的案例:聰明的漢斯(Clever Hans)。漢斯看來是一匹會算數的馬,牠的訓練師會擲骰子,問牠骰子上面的點數是多少。而漢斯會用馬蹄踏出正確答案,然後停住,旁觀者都大為驚異。但人們看不出來的是,訓練師原先都站定不動,等到馬兒敲到正確的次數,會有意無意地動了一下,就是這樣的反應讓漢斯停了下來。所以,不是這匹馬知道答案,牠只是反映了訓練師知道答案。人常無意間在占星師面前扮演訓練師的角色,占星師就像漢斯一樣,反映出客戶的需求。

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就說過,要破解占星術以及更廣義的偽科學,最好的辦法就是真正的科學。真正科學的奇妙之處也同樣神奇,不過多了一項優點:這些奇妙之處很可能是真有其事。說到底,偽科學之所以成為偽科學,並不是因為得出的結論稀奇古怪。畢竟,運氣好猜中、機緣巧合、奇特的假說,甚至是一開始的誤信,都在科學上扮演過一定角色。偽科學失當,是因為其結論經不起檢驗,以及無法和其他經過檢驗的主張之間,建立起一致的關係。我很難想像,像演員莎莉.麥克琳(Shirley MacLaine,按:麥克琳是推動新時代運動的先驅)這些人會因為證據不足、或有更好的替代解釋,就去否定通靈等超自然現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書摘自《數盲、詐騙與偽科學》,2023 年 11 月,大牌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大牌出版.出版大牌_96
3 篇文章 ・ 0 位粉絲
閱讀的大牌不侷限於單一領域, 視野寬廣,知識豐富,思考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