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勝千言,這些訣竅讓《研之有物》好看又好懂
創造中研院的反差萌:《研之有物》的 5 個內容行銷絕招大公開
院長,給問嗎?網友提問中研院廖俊智院長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中研院重要的補師「學術行政」全解析!
中研院不只有實驗室,更有野生好朋友
勇者鬥知識!2018中研院開放日攻略地圖底加啦!
一天 24 小時不夠用?再等等,地球自轉越來越慢……
成年子女誰最常探視父母?台灣調查發現單身女兒就感心
臺南為何圓環多?翻開《臺南歷史地圖散步》找原因
喝酒臉紅就容易罹癌嗎?用「因果中介模型」透視疾病的黑盒子
不用窗簾也可以降溫?用高分子材料打造的智能窗
記憶變差、反應變慢,神經退化是怎麼一回事?
Hey Siri! 機器為什麼能聽得懂人話?語音技術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打造聲波到耳朵的直達車,改善輕微聽損者的課堂困擾
群眾募資也能蓋電廠?公民電廠讓發電走進在地社區
火山爆發的場景有可能在台北出現嗎?來看看科學家如何觀測大屯火山群的「生命跡象」
MERS 奈米疫苗堂堂登場!如何完成一場偽裝成病毒的模仿遊戲?
人體基因編輯是在編什麼?五分鐘搞懂基因神剪 CRISPR
藏在玉米田裡面的遺傳大秘密,為人類帶來什麼貢獻?
小小的 MiRNA 如何調控基因表現?
全基因組分析能讓我們知道多少事?
病毒讓免疫系統深陷「發炎過激」的險境,該如何控制住場面?CLEC5A受器是關鍵!
玉米沒告訴你的「基因洗牌」關鍵蛋白質
對抗紅火蟻新兵法:破解關鍵基因,讓工蟻對蟻后下剋上?
「大家搞不清楚的混沌領域,是科學家開疆闢土的地方!」用質譜儀解開醣分子的千萬面貌
尋找葉綠體內存在億萬年的蛋白質橋樑,解開光合作用之謎
油滴不只是一堆油,還是脂肪細胞裡的加油站
比傳說對決更精彩!線蟲與真菌的生死之戰
灑下百道層光,一窺微觀世界的生命律動:「晶格層光顯微鏡」如何為細胞拍攝寫真集
用吹泡泡搭設三維細胞鷹架,讓細胞脫離培養皿的「平面國」
決戰山林惡地之巔!剖析竹林亦俠亦盜的本質
為了活下去!植物硝酸鹽吸收暗藏機密
生物分子結構難理解?先動手成為摺紙戰士吧!
再生機制的研究:有可能像金鋼狼或沙威瑪一樣不斷「再生」嗎?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料庫:知識必須透過分享才能被成就
當營養流行病學遇上資料科學:找出營養與疾病之間的關係
藥物設計開外掛!深度學習如何應用在新藥開發?
改造細菌代謝反應的「鍊成陣」,新招式將電能轉換為生質燃料
碳之煉金術師:升級石墨烯電池的陽極效能!
鴿子蛋鑽石不稀奇,獨步全球的 MIT 螢光奈米鑽石更吸睛!
別再說愛因斯坦好神!理論物理學的研究與發展
蝙蝠的超音波到底在唱什麼?收集野外大型交響樂的「聲景」研究
如何測量比情人心還難捉摸的「量子位元」?量子電子元件實驗室直擊!
如何用穿隧效應,洞察量子天地?中研院自行架設掃描穿隧能譜
螢幕也能超軟 Q!有機元素如何化身成多彩 OLED 有機光電材料?
超高速光學顯微技術,連使出電光一閃的病毒粒子都拍得到!
天氣與發電究竟有多纏綿?郭志禹帶你一窺科學的「風中奇緣」
天邊一朵雲,藏了哪些秘密?
如何面對「旱澇並存」的未來?氣候變遷下區域豪雨和旱災的科學成因
為何冬天打雷是不祥之兆?從歷史氣候研究找出端倪
今天地球心情如何?觀察「地殼變形」的地球情緒量測師
電腦裡的小宇宙,重現絢麗的恆星爆炸!
用「生物地球化學」探索物質循環的藍色海洋傳說!
從圖靈機到人工智慧,沒有「數學」怎能召喚電腦降世!
AI能做什麼事?從工人智慧到人工智慧,如何期待又不怕受傷害?——機器學習月/人工智慧跨域領袖營
教電腦「看」世界:電腦也能當球賽戰術分析員!
如何斷開中文峰峰相連的詞彙鎖鍊,讓電腦能讀懂字裡行間的語意?
有了「空氣盒子」,面對空氣污染你也能主動出擊!
背後中箭、大啖貝類,史前南科住了誰?
藏在陶器紋路裡的「海洋奇緣」:拼湊大洋洲史前 Lapita 文化故事
大洋洲南島語族起源於臺灣?由構樹的遺傳資訊譜出的人類遷徙史
當娜美還未出生,17 世紀的梅利號要如何抵達台灣?
臺灣的「勞工遷徙」分析:人為何漂向北方,逢年過節的返鄉潮也一路向南?
捕捉野生台北人:如何利用手機訊號資料,研究川流不息的人潮?
法庭之上,那顆可能改變一切的「保齡球」
為何放走了大野狼?性騷擾事件的權力運作
投完票就能洗洗睡?可是瑞凡,佛系參與無法讓臺灣更民主
「這很好笑嗎?」幽默在夫妻之間不一定是個好東西?
校園霸凌不只是打鬧,而是青少年求生存的地位競爭
解決對立沒有特效藥:從認知科學找到社會衝突的原因與解法
人生就是不停地寫選擇題:經濟學怎麼衡量人生的選擇結果呢?
用統計學看股票投資:投資人理性嗎?「追高殺低」真能穩賺不賠?
投資者要注意了!財務報表出現「這些字」,可能是財務風險的前兆?
想要重版出來?數據告訴你怎麼做出暢銷書
心裡有事過不去?訓練正念:活在當下、放下執著
物質世界和生活問題的解答,都藏在低溫世界裡!──專訪中研院物理所陳洋元
細胞那麼多種,為什麼選擇研究「神經細胞」?神經科學家陳儀莊專訪
線蟲與真菌「傳說對決」直播解說主:薛雁冰團隊專訪
如何走 B 型肝炎治療的最後一哩路–楊懷壹專訪
當現代科學遇上神農氏嚐百草:楊文欽如何將藥草變藥物?
化學有趣在哪裡?做實驗怕水逆嗎?和科學玩成一片的科學家林志民
遠的要命的遙遠星系,能揭開宇宙演化的奧秘?天文學家王為豪專訪
保險套比飛機更重要?專訪《老科技的全球史》譯者李尚仁
從鯊魚研究到投資專家,那些年中研院教我的事 —專訪李柏鋒
最難的語言存在嗎?語言學研究對外語學習會有幫助嗎?——語言學家林若望專訪
話總說不清楚該怎麼明瞭?你需要的是神經語言學──語言學研究員李佳穎專訪
技術宅如何拯救真實世界?這不是輕小說,是資料科學家陳伶志的專訪
[LOG] 21:59:11:200 MobileLogger initialized
[DEBUG] 21:59:11:207 [ "Breaktime au.js ver: v20250413.2 Copyright © 2025 Break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
[ERROR] 21:59:11:464 [ "getGtmTags error", {} ]
[ERROR] 21:59:11:466 [ "executeGtm err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