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科學
1244 篇文章・ 1 位粉絲

談「科學」方法及「科學這一行」,內容包括:科學教育、科學史、科學家、科學行內話、科研政策、科學倫理、科學哲學、科學方法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4/06/19
中國文化大學依傍在大屯山群間,陳守泓教授坐在研究室,窗外就是紗帽山、七星山和大屯山,儘管如此,作為地理系新進老師的他並不清閒,每個星期要教授集水區分析、地理資訊系統應用、航測概論、環境永續發展、氣候學、土壤學等課程,他開玩笑的說,有點懷念以前在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當助理研究員的日子,那時他專心一意的研究「作物生長環境要素」。從陳守泓的談吐與課表,散發著自然地理的魅力,本專題邀請陳守泓暢談氣象因素對農作物生長影響。
・2014/06/19
另一篇報導中,小保方博士的指導教授則說,當初的老鼠實驗都是若山教授做的,如果這中間發生了什麼變化,若山教授應該要負責任。而若山教授發表此項資料的二天,小保方博士也提出聲明,說明所有的老鼠以及細胞都是由若山教授的實驗室提供的,沒有其他的管道。看來,這場科學羅生門依然熱烈上演中。
・2014/06/04
為什麼粒線體絕大多數是母性遺傳呢?老爸,原來也有你不能給我東西啊?但其實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2002年第25期的〈Paternal Inheritance of Mitochondrial DNA〉研究中,也有極少數細胞的粒線體帶有父親的DNA,大家可以去看看,但也產生不少遺傳性疾病。
・2014/05/27
大型腦科學研究積極研發光遺傳學等創新技術,希望闡明世界上最複雜的機器:人類大腦的神經元活動,是如何產生思想與情緒。
・2014/05/23
科技部長張善政日前表示,現在政府資源有限,所以學術研究要「入世」,應該做與民眾、社會相關的研究。部長特別點名「探索宇宙」、「登陸月球」的研究,也就是天文學與太空科學的領域,認為「那在國外做就好。」部長的言論,似乎有否定基礎科學研究在台灣發展的意味。
・2014/05/15
數學圍繞在我們四周,它在許多方面型塑(shaped)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2013年,是數學家也是科普作者的伊恩.史都華(Ian Stewart)出版了《改變世界的17個方程式》(The 17 Equations that Changed the World)一書,裡頭刊載了17個改變世界的數學方程式。本文簡單的介紹這17個方程式。
・2014/05/14
科學知識並非是絕對的真理,只是理論在即定條件下,經由科學實驗一再檢驗而成立的。如果把學到的科學知識當作絕對的真理,一來失去科學社群最寶貴的自我修正能力,二來那 麼科學就成了無法挑戰的宗教,三來別忘了「即定條件」這件事。
・2014/05/13
人類可以「聞」一下費洛蒙──男性的雄二烯酮(Androstadienone,下文以男性費洛蒙簡略)與女性的雌甾四烯(Estratetraenol,下文以女性費洛蒙簡略)──對不同性別、性向的人,影響性別的視覺知覺。
・2014/05/06
這個世界需要能夠傳播科學的科學家,原因很多。最首要的原因是,現代社會有許多嚴重的問題,而科學家可以協助解決;而且,確實有許多重大問題很可能「只有」科學能夠解決!人們必須瞭解科學家如何發揮作用、科學又是如何發揮作用,還有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是如何改變、如何演進的。如果人們不瞭解這些事情,就無法在需要信任科學的時候相信科學的力量。
・2014/04/29
最近看到一句話:黑夜裡才看得到星星,在雨後才會出現彩虹。因為匆匆瀏覽過,誤看成黑夜裡才能看見彩虹 XD 當時很納悶,就是哪來的說法阿?黑夜不正意味著沒有陽光,那是要如何看見太陽光經由水珠折射而形成的彩虹呢?剛好這時瞥見電腦桌一隅的光碟片。我想,我找到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