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內容分類
37 篇文章・ 9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4/06/23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最重要的成分之一,而如果說蛋白質是由核醣體這座工廠生產出來的,那工廠本身又是怎麼被建造出來的呢? 最新的研究發現,核醣體的合成是透過一條不同於一般蛋白質的機制流程來產出,對於細胞生成與癌症研究是巨大的一步。
・2014/06/23
你知道感冒藥為什麼會讓你「度辜」嗎?
・2014/06/23
為何6/13那天僅只有台北、新北、桃園一帶可以看到彩虹?像拱橋般彩虹其實也有特定會看到的時間?
・2014/06/20
很多人都看過在連續大雨後的清晨有許多蚯蚓奄奄一息的在地表蠕動爬行能力大減的樣子,且有部分個體已經死亡。在達爾文的書《The formation of vegetable mould through the action of worms, with observation of their habits》中有很生動的描述,也讓人好奇的想問:蚯蚓為什麼要在雨後的清晨爬出來?為什麼它們會死在地表上?
・2014/06/20
磁星(magnetar)是密度極大的超新星爆炸殘核,也是宇宙中磁場最強的天體,天文學家首度發現磁星的伴星,這個結果或許可以解開磁星形成的謎團,也可了解為何這種星體不會直接塌縮為黑洞。天文學家提出假設,認為磁星是由兩顆極大質量的恆星所組成的密近雙星系統中形成的,主星體積膨脹超過兩星的重力勢力界線,使質量轉移原本較輕的伴星上,加速伴星自轉速度,又讓伴星新獲得的物質像外溢出,這個物質交換的過程,讓伴星質量減低到可以形成磁星、又不致於塌縮成黑洞的程度,提高的自轉速度也給予超強磁場的性質。
・2014/06/19
季節帶來的氣候變化是眾所皆知的自然現象,冬冷夏熱也被視為理所當然,然而炎夏的熱浪和颱風,嚴冬的寒潮,有時卻讓數以萬計的性命就此消逝。為了更加了解寒暑災,我們邀請了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的賈新興總監,帶領我們一同面對台灣夏季以及冬季面臨的災害。
・2014/06/19
「都市熱島」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不過都市熱島真正的成因有哪些?我們如何量測一座都市的熱島強度?都市越來越熱,我們該怎麼辦?為了認識這些問題,我們邀請了台大大氣系柳中明教授為我們解惑,一探究竟是那些因素正在讓我們賴以維生的城市成為火爐!
・2014/06/19
氣候變遷的加劇同時,也推動傳染病的擴張和轉變,究竟推動傳染病空間擴散的機制為何?未來在空間分布上又呈現什麼趨勢?是世界各國面對傳染病風險管理的挑戰。台大地理系溫在弘教授是計量科學的專家,也致力於傳染疾病的空間流行病學研究,本專題以「如何驗證通勤與登革熱傳播關係」為題,看看溫在弘如何藉由一篇精彩的學術研究解答這個問題。
・2014/06/19
嚴寒也常造成我國漁業的重大損失,尤其是養殖漁業,如虱目魚等。身為澎湖子弟的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鄭明修博士,對漁業與海洋懷有濃厚的情感,他除了介紹漁民如何防範寒害,如搭棚、鑿「越冬溝」,更從漁業永續發展的角度,提出促進海洋保育的防災治本之道。
・2014/06/19
中國文化大學依傍在大屯山群間,陳守泓教授坐在研究室,窗外就是紗帽山、七星山和大屯山,儘管如此,作為地理系新進老師的他並不清閒,每個星期要教授集水區分析、地理資訊系統應用、航測概論、環境永續發展、氣候學、土壤學等課程,他開玩笑的說,有點懷念以前在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當助理研究員的日子,那時他專心一意的研究「作物生長環境要素」。從陳守泓的談吐與課表,散發著自然地理的魅力,本專題邀請陳守泓暢談氣象因素對農作物生長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