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2/11/30
「最靠近地球的黑洞」的紀錄被刷新了!這個黑洞位在約 1550 光年外的蛇夫座,而發現黑洞的的功臣是蓋亞衛星。
・2020/05/19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關於一顆黑洞存在與否的問題,在天文學界引發一場熱烈的科學論戰。論戰的起源來自去年 (2019) 11 月底,《自然》雜誌刊登的一篇關於發現黑洞的論文。那是由中國天文學家領導的國際科學團隊發表的研究成果。他們宣稱找到一顆非常特別的黑洞。特別的地方在於這個黑洞的質量:相當於 70 個太陽。但該篇《自然》論文發表後,不到十日,天文界出現質疑的聲浪。三篇反駁性的論文,分別來自美國、紐西蘭-英國-澳洲、比利時三地的團隊,一致性的質疑中國團隊的詮釋光譜資料的正確性。並且提出各自的分析方法,從同樣的觀測資料,導出不同的結論。究竟為何會這樣呢?一起來從本篇文章一探究竟吧!
・2017/06/12
在過去人們難以計算出行星的質量,原因是並非每個恆星都有行星繞其運轉,有一部分恆星是雙星系統,只能算出總質量,然而Sahu 和他的研究團隊測量了背景恆星的光線偏折現象,得出 Stein 2051B 的質量為 0.675+/-0.051 太陽質量,這是史上首次成功量度恆星質量造成的微重力透鏡效應。誰知道百年後廣義相對論仍令人讚嘆呢?
・2014/12/04
由中研院天文所的高桑繁久博士領導的國際團隊,利用ALMA拍攝到人類史上最清晰的雙星形成照片。照片裡面清楚地顯示:一個主星和一個伴星正在同時形成,主星和伴星相距大約是一個太陽系的距離。
・2014/10/06
絕大部分已知的系外行星所環繞的母恆星是像太陽一樣的單星。然而許多恆星其實都是雙星系統的成員,而雙星中的子星是從同一片星雲中誕生出來的,如同家族中的同胞兄弟。英國基爾大學(Keele University)、瑞士日內瓦天文台和比利時等地的天文學家Marion Neveu-VanMalle等人則首度發現一個雙星系統WASP-94,兩子星WASP-94A和WASP-94B各擁有一顆熱木星(hot Jupiter),以血緣論,這兩顆熱木星便如同堂兄弟般。
・2014/06/20
磁星(magnetar)是密度極大的超新星爆炸殘核,也是宇宙中磁場最強的天體,天文學家首度發現磁星的伴星,這個結果或許可以解開磁星形成的謎團,也可了解為何這種星體不會直接塌縮為黑洞。天文學家提出假設,認為磁星是由兩顆極大質量的恆星所組成的密近雙星系統中形成的,主星體積膨脹超過兩星的重力勢力界線,使質量轉移原本較輕的伴星上,加速伴星自轉速度,又讓伴星新獲得的物質像外溢出,這個物質交換的過程,讓伴星質量減低到可以形成磁星、又不致於塌縮成黑洞的程度,提高的自轉速度也給予超強磁場的性質。
・2012/08/15
天文學家曾在2010年在大麥哲倫星系(Large Magellanic Cloud,LMC)R136星團中發現4個怪獸級恆星,每個的初始質量應該都超過太陽的300倍以上,其中一顆質量最大的R136a1,演化迄今的殘餘質量都還有265倍太陽質量這麼多。
・2012/07/31
天文學家利用歐南天文台(ESO)超大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VLT)觀測資料所做的最新研究顯示:那些最為明亮的高質量恆星(high-mass star)並不是單獨存在,幾近四分之三的這類高質量恆星擁有伴星,這個比例遠高於先前的認知。
・2012/07/28
一組Wide Field Camera (WFCAM) Transit Survey研究團隊的天文學家Bas Nefs等人,利用位在夏威夷的3.8米英國紅外望遠鏡(United Kingdom Infrared Telescope,UKIRT)發現4對軌道週期極短的密近雙星,每對雙星的子星們互繞的軌道週期不滿4小時。在此之前,天文學家們一直認為這樣的密近雙星是不可能存在的,但這個新發現顯然打破了先前的想法。
・2012/04/17
「恆星從自己所屬的恆星家庭中被丟出來,時速高達百萬英里以上」,這是大約10年前天文學就確認的事情;不過,如果恆星如此,行星的命運是否也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