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生態
1541 篇文章・ 4343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2/11/26
  地震預警技術是在地震發生之後的數十秒間,運用P波、S波的波速不同,來進行減災的預備措施,與震波爭取越多時間才能達到越好的減災效果。當運算速度發展到接近極限時,影響預警時間多寡的重要因素是資料收集量,為了爭取更多時間,必須在準確度上有一定的犧牲。
・2012/11/19
香港最新研發科技不僅能處理廚餘,亦可長期供應生質塑膠,香港星巴克投資開發新生質提煉技術,將廚餘轉化為琥珀酸,這是生產塑膠、去污劑等高價值產品的重要化學成分,食品裡的碳水化合物由真菌酵素分解為單醣,再經細菌發酵,而琥珀酸即為副產品。
・2012/10/30
新加坡濱海灣花園最近剛開幕,大規模整合創新綠色科技與生物多樣性,提高綠色空間標準,由政府出資5.04億英鎊,重新開發濱海灣,這座101公頃的超級公園由三座花園組成,靈感來自英國「伊甸計畫」,該計畫共同創辦人斯密特(Tim Smit)認為「這是一大成就,在動機與目標中不忘土地的價值」,也是種「強而有力的工具,可提升區域社會意識」。
・2012/10/24
聽起來似乎違反直覺-將最具感光性(photosensitive)的其中一種太陽能電池材料替換成感光特性較不合意的材料,居然能改善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2012/10/22
都市農園是場永續運動,為屋頂、陽台及閒置空間創造新價值,不僅能種植眾多本地有機食材,更影響社會、經濟及社區。都市農園有可能帶動全球綠色演進力量,改善都會區的經濟、永續與健康,從明尼亞波里斯、密爾瓦基、開羅到蒙特婁,都市農園與花園與日俱增,力圖善用太陽能等天然資源、推動健康生活方式,甚至是教育就業技能。
・2012/10/22
由於初期成本與建置不易,阻礙太陽能板全面占領美國各地屋頂,但改變機會尚存,一家新創公司名為Solar Mosaic,希望透過類似KickStarter與Kiva的群眾集資平台,降低建築物與企業使用太陽能的門檻。該公司還有一點與其他新創公司不同,投資人可能很快就會獲得報酬,同時扭轉潔淨能源籌資方式。
・2012/10/18
這些精采的影像由google提供,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挽救它被踢爆浪費能源的事實。根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google資料中心吃掉5億瓦的電量,但其中只有6到12%在伺服器的運作上,其餘九成的電在電路網中浪費。在欣賞這些美麗的同時,別忘了背後浪費能源的哀愁。
・2012/10/17
在他們追尋癌症治療的過程中,杜克癌症研究所的研究者有了意料之外的發現-一種分子,對於製造更廉價且「更綠」的尼龍(nylon)來說不可或缺。
・2012/10/14
瑞士與美國的聯合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感應器。這種個由載玻片覆蓋條紋狀奈米微粒所構成的元件,能探測出液體中的微量重金屬元素,未來可望應用於飲水或魚類體中毒物的檢測。
・2012/10/01
你知道人類一年大約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到大氣中嗎?答案是300億噸!為了解溫室效應氣體的變化、協助科學家進行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研究,中央大學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王國英從2009年起在國科會與環保署補助下,組成研究團隊,打造規模最大的溫室效應氣體觀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