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o
543 篇文章・ 1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8/01/22
「自駕車」需要面臨各種車況、情境考驗,除此之外,自駕車上路依然有其他層面的挑戰,包括社會觀感以及技術問題;這些都需要工程師與科學家繼續努力挑戰解決。但展望自駕車可能帶來的未來,它可能完全改變了我們的交通未來。
・2018/01/16
三百多年前,雷文霍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用自製顯微鏡看見自己的精子,今天只要有個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搭上一個手機顯微鏡,想要看見只有一微米大小的精子尾巴不是一件難事。這次泛科學來拜訪億觀生物科技公司,他們開發的主要產品就是安裝在手機和平板上、可以攜帶的小型顯微鏡!
・2018/01/15
出現在科幻影集中各種酷炫先進的外星科技,往往只要主角一拿到手,再聚集全地球科學天才們努力研究個幾年,就能快速幫助人類文明大躍進──但,真的是這樣嗎?如果哪天外星人真的把一種先進的科技擺在人類面前,我們會不會根本無法理解呢?
・2018/01/12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的謝世良特聘研究員與團隊研究發現,嗜中性白血球、巨噬細胞表面的 CLEC5A 受器, 不僅能辨識入侵體內的病原體,也能調控發炎反應,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清除病原體。未來有機會發展以「抑制發炎」取代直接對抗病毒細菌的療法。
・2018/01/10
AlphaGo 擊敗棋王,可以說是通過圖靈測試了嗎?李國偉解釋,雖然電腦很多能力的確比人強,不僅下圍棋,計算數學的能力也早就超越人類,但是圖靈測試是「漫無目標」的智能測驗,包括各種「常識」。電腦在很多專業知識上都超越人腦,但是最弱的就是常識。至今,還沒有一台機器真正通過圖靈測試。 不過,如何訓練機器擁有常識,是有方向可循。如同 AlphaGo,訓練機器的方法,就是從一個「嬰兒機器」開始,讓它不斷學習、演化。下棋的好方法保留下來,壞方法淘汰掉,機器就不斷增強。
・2018/01/07
無論是孕婦和老人搭公車遇到的玩命關頭,或是氣喘兒遇到的 PM2.5 空污問題,都能用「硬體感測」結合「公開資料」找出對策。
・2018/01/04
2017 年中研院開放日,物理所的「量子電子元件實驗室」的參觀行程,引導大小朋友了解量子位元是什麼、如何實驗量子電子元件晶片。還實際參觀了「稀釋冷凍機」裝載「超導量子位元晶片」的儀器設備。
・2018/01/01
平時總是靜謐的中研院,在 2017/10/28 開放參觀這天,迎來超過 13 萬名初心者。在院區東奔西跑參加各種副本任務,刷新科普人文經驗值。而這次要帶大家近距離直擊 iPSC 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 iPSC 的發現顛覆過去幹細胞領域,使研究人員能夠在實驗室內藉由基因操作成人或小孩的細胞,進而實現了細胞的「返老還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