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3/04/05
食的最終目的就是吸收營養,維持生命,但要完成食的最終目的,覓食行為是不可缺的。野生動物必先覓食才能進食,兩個行為密不可割,因此動物天性都帶有強烈的覓食動機需求,這需求只有通過進行和覓食相關的行為才能被滿足。
・2013/04/03
2002年阿湯哥有一部電影「關鍵報告」,片中提到未來的世界會有所謂的「先知」,他們可以提早知道誰即將犯罪,警察就會在這些人真正犯罪前就把他們抓起來。這次要介紹的研究就企圖用腦造影的資料來預測犯罪行為。
・2013/04/03
2012年,唐佩帝在遠征31(Expedition 31)任務中,拍攝了一系列慢速曝光的影像,內容除了有星軌,還有地表上的亮光。唐佩帝希望每張照片的曝光時間長達10~15分鐘,但是他所使用的數位相機曝光時間最長僅30秒,所以他先拍攝一連串影像之後再透過軟體合併。一起來欣賞這系列的影像。
・2013/04/02
人類與害蟲的戰爭永無休止,但目前看來人類要取得勝利並沒有這麼容易。 棉鈴蟲(Helicoverpa zea )是危害農作物的幾種主要害蟲之一,幼蟲期的牠胃口奇佳,可以危害玉米、棉花、蕃茄等作物。自從發現了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以及它的的結晶蛋白的殺蟲效果之後(1),目前人類已經成功的將結晶蛋白的基因植入植物中。
・2013/03/29
第一批到達太平洋群島的人類(筆者按:應為南島語族 Austronesian),也造成了許多鳥類的絕種。究竟有多少種鳥在那段時間絕種?因為沒有化石紀錄,因此數量變得難以估計。最近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發表的研究結果估計,我們的老祖宗們大約造成了1000種鳥類的滅絕,這個數字約佔全世界鳥類的十分之一。
・2013/03/28
近來的一則新聞:北京石景山的巨響。12分鐘的聲響,未必是地震產生的,所以描述時形容「類似地震時的地鳴」而在訪問中學者也僅說「如果是地震釋放的能量,持續時間久一定要是規模夠大的地震,台灣的測站也會收到資料。」
・2013/03/27
根據一項最近的研究調查顯示,這世界上有四分之三的成年人每天吃的鹽約是每日建議攝取量的兩倍。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人們每天不應攝取超過 2,000 毫克的鈉,而美國心臟學會更進一步建議每天鈉的攝取上限應該定在 1,500 毫克。
・2013/03/23
或許只有活在科幻電影裡的人,才需要擔心被外星人洗腦。但對蝗蟲而言,只要運氣稍微背一點,就可能被『殭屍化』,並迫使牠們以詭異的方式斷送自己的生命。
・2013/03/22
小野就從他的求學、工作的歷程作為開場,充滿畫面性的內容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說故事能力;過去為了成為一個科學家,他努力的求學,從師大生物系畢業後,又到了國外進修深造,不過還未完成學業,就回國從事電影與電視工作,並持續的增加文字創作。接著也提到,曾有人問他,花了長時間學習這麼多科學的知識,不覺得浪費?後悔?
・2013/03/21
2006年時,聯合國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家畜在溫室氣體的排放上佔有重要比例。不少媒體與組織以此證據,引申出「吃素救地球」的概念。但這引申是否合理?肉食與溫室氣體排放、甚或全球暖化的關聯是否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