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樹_96
阿樹
73 篇文章・ 24 位粉絲
地球科學的科普專門家,白天在需要低調的單位上班,地球人如果有需要科普時時會跑到《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擔任副總編輯撰寫地震科普與故事,並同時在《地球故事書》、《泛科學》、《國語日報》等專欄分享地科大小事。著有親子天下出版《地震100問》。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舊到新

・2013/03/22
小野就從他的求學、工作的歷程作為開場,充滿畫面性的內容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說故事能力;過去為了成為一個科學家,他努力的求學,從師大生物系畢業後,又到了國外進修深造,不過還未完成學業,就回國從事電影與電視工作,並持續的增加文字創作。接著也提到,曾有人問他,花了長時間學習這麼多科學的知識,不覺得浪費?後悔?
・2013/03/28
近來的一則新聞:北京石景山的巨響。12分鐘的聲響,未必是地震產生的,所以描述時形容「類似地震時的地鳴」而在訪問中學者也僅說「如果是地震釋放的能量,持續時間久一定要是規模夠大的地震,台灣的測站也會收到資料。」
・2013/05/03
作者寇特.史塔格從開始就很明白的告訴大家這件事,我們只在這邊算計幾十年到幾百年尺度的氣候變遷,其實是很短視的行為,所以許多反對氣候論的人,不會認為暖化對人類會造成什麼影響,因為我們有足夠長的時間能夠因應暖化的產生的各種問題,而且以人類科技發展之快,一定能有什麼解決之道。又有人依據蓋婭假說,認為地球整體可視為一個有生命的智慧體,會自我調節,維持地球上的平衡。
・2013/06/20
今年臺灣中部的地底下可不平靜,3月27日、6月2日接連的兩起地震,不禁會讓人懷疑,到底是哪條斷層在作祟呢?氣象局與許多學者都認為可能不是在地質圖上看到的斷層,而是地底下的盲斷層的錯動引發地震。所以,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何謂盲斷層。
・2013/06/29
談到地震,多數民眾的直接聯想多半是較為負面的訊息,如山崩、屋毀、海嘯等等,猶如近來6月2日南投地震造成的走山。不過,地震本身僅是一種自然的現象,如同降雨、日出日落一般,會造成災情的地震,多半是規模較大、離人口稠密區較近的地方,但大多數的地震,不止對於人們無害,反而還可能有些可以運用的價值。
・2013/07/1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6月初歐洲發生大洪水,在德國、捷克、奧地利等國家受大水侵襲重創,預估
・2013/07/31
在台灣,長度大於3公里的公路隧道為長隧道,分別有八卦山隧道、彭山隧道與大家熟知的雪山隧道,雪山隧道的長度在世界公路隧道排名第五,而其施工難度與施工時間長度也在國際工程界頗負盛名。由於工程技術的進步,隧道本身的安全性已然提升不少,但多數事故多為車禍引起,因此行車的安全與隧道災害的預防息息相關,而隧道亦有許多行車安全與防火的重要設施。
・2013/08/01
311地震重創日本東北,是許多科學家始料未及的事,在過去的研究中,普遍不認為日本東北會發生如此嚴重的地震,但這是科學家錯了嗎?過去的資料無法作為海嘯的參考嗎?透過最新的古海嘯研究,我們能對海嘯有更好的認識。
・2013/08/08
2013年7月,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特(Popocatepetl)火山的噴發,影響了當地附近的航空交通,波波卡特佩特火山是個非常不安分的活火山,從1920年重大的活動以來,時常都會有小規模的噴發,噴出少量的熔岩和產生火山灰,雖然不是大規模噴發,但持續噴發的時間一長,火山灰便會影響甚大。
・2013/08/12
今天要與大家聊的,既不是林書豪所屬的火箭隊,也不是神奇寶貝裡神奇的三流反派,是真的做出可以飛天火箭的團隊。而這篇Q&A,就是我對於來自新竹的建功高中的學們所好奇的疑惑,或許今年在華山文創舉辦的Maker Faire Taipei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不過或許很少人知道,火箭對於這些高中生的科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