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2/01/08
2018 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阿諾、史密斯和溫特。透過研究酵素和噬菌體的運作機制,他們得以人為控制「演化」現象;同樣的原理也能用於開發新藥和生質燃料。
・2018/09/20
從古至今,生物學家致力於探究細胞內各種生物分子的作用機制。有些人會問,這有什麼用?廖俊智與研究團隊的構想為,先花點功夫改造細菌細胞的基因,重新設計細胞內生物分子的合成反應途徑,就能讓細菌循環利用不同的碳源,並產出高碳醇類(例如異丁醇)作為生質燃料,特別可加工作為航空用油。
・2015/11/27
只要提到「屎」,我們總是免不了會將之與噁心、威脅人類健康,不然就是與惡臭畫上連結,吃飯的時候更是絕不能提的大忌諱。然而這些被我們委婉稱之為穢物的玩意兒,在節能跟保護環境上的貢獻,或許將能稍稍扭轉大眾的負面觀感。2014年11月,一台完全由生物甲烷油(biomethane)驅動的「便便公車」在英國上路,帶來許多如何運用人類排泄物的想像。未來公車的油料來源將不再是現在會產生各式汙染物的汽油或是柴油,而很有可能是來自我們每個人每天例行公事如廁後的產物。
・2013/12/11
早在2011年,可口可樂(Coca-Cola)就選擇Gevo合作開發一項名為PlantBottle™的技術。在這項合作案中,Gevo由植物精煉出 isobutanol, 然後轉化為可作為保特瓶包裝原料的對二甲苯(para-xylene),並供應給可口可樂生產能夠對環境友善的包裝,讓食品工業能夠遠離石化產業。
・2013/08/12
今天要與大家聊的,既不是林書豪所屬的火箭隊,也不是神奇寶貝裡神奇的三流反派,是真的做出可以飛天火箭的團隊。而這篇Q&A,就是我對於來自新竹的建功高中的學們所好奇的疑惑,或許今年在華山文創舉辦的Maker Faire Taipei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不過或許很少人知道,火箭對於這些高中生的科學意義。
・2013/01/09
培養藻類就像其它農作物一樣,在好好的培養之後,下一個步驟就是收穫。然而如何將藻類從水裡分離出來都是目前藻類能源的一大挑戰。藻類收穫的困難之處在於微藻體積很小,僅有數微米的體型使得打撈不易。除此之外,微藻的密度與水相近,不會主動沈澱,更增加了採收難度。因此如何便宜、有效地從水中採集微藻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2012/09/24
法國巴黎一大片公寓的廢水裡,藻類快速增生,聽來或許可怕,但現居洛杉磯的企業家艾可貝里(Riggs Eckelberry)熱愛藻類,在他眼中,這反倒是三方皆贏的智慧方案。
・2012/08/07
藻類也能用來發展綠色能源嗎?成功大學化工系特聘教授張嘉修結合成大生物科技中心、化學系、交通大學、高雄海洋科大組成跨領域團隊投入「微藻科技」研究,成功研發出直接吸收工業廢氣中二氧化碳的微藻養殖系統,發展潛力不但可觀,更申請多項專利,未來將可作為綠色生質能源「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