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7/29
《侏羅紀世界》打破多項影史票房紀錄,全球再度掀起恐龍熱,不知道大家心中會不會有個疑問:片中兇猛的暴龍以及其它敏捷的肉食性恐龍的牙齒究竟有什麼特殊構造?可以承受反覆咬碎骨頭、撕開肌肉等劇烈動作?台灣團隊參與研究發現:肉食恐龍牙齒的秘密其實在於「鋸齒」。
・2013/06/13
在 2010 年 3 月我再度探訪該地,除了恐龍胚胎骨頭和找到其層位之外,同時也在那個地方撿拾到成龍的爪子和肋骨終端,導致我認為此處是恐龍孵育場;不會飛的恐龍 (Non Avian Dinosaur) 和會飛的恐龍 (Avian Dinosaur,亦即鳥類) 有共同的特性,到了繁殖期間,大家會回到相同的地點交配、下蛋、孵蛋、育幼,因此,我同時找到恐龍胚胎骨頭和成龍骨頭,不得不讓我有此「孵育場 (Hatching Ground)」的推論
・2012/09/27
做有機分析,有一個最初步入門的工具--紅外線光譜(Infrared Spectroscopy),通常無機物不會在紅外線光譜中出現吸收的波峰,也就是說,對於紅外線來說,它們是「透明」的,但是有機物的結合鍵,就會出現在不同位置的波峰,從這些不同頻率波峰的位置和強度,我們可以推論出該被測物內的某些化學結構的化學鍵,這是對於鑑定有機物的化學結構很重要的資訊
・2012/09/10
仔細看看這張圖片,畫得栩栩如生吧!張著血盆大口的暴龍,從森林裡猛衝出頭來,張著滿大口獠牙準備吃人,好恐怖啊!難怪會被命名為暴(君恐)龍(Tyrannosaurus rex);這麼美麗漂亮的畫片,到底錯在哪裡?有沒有看出來,明明就在眼前啊!
・2011/10/04
我在雲南中部找到了埃迪卡拉紀的巨型實體化石,從記錄上來說,這是世界首次的重大發現,從此之後,科研人員要切要剁要刮,深入探討牠們的身體內部構造,找尋各種問題的答案,就有了實際的物體,不像以前只能推論猜測,如今可以把牠們放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比較,我也網羅了世界最頂尖的學者和研究設備,正在積極努力研究中;所以說啊!從這個埃迪卡拉紀實體化石的死相學和實際“深”入研究的角度 來說,這塊石頭絕對是「罕世難得」,別的地方也還沒找到過。
・2011/09/14
從自己回國這一、廿年來的痛苦經驗來論,台灣科技無法揚名立萬於世界舞台,除了薪資之外,最主要的是整個制度出了問題,就以自己所遭遇過的來說說,我想,這不只是我個人的單一個案而已,而是普遍的現象,因為這種事情,曾經多次發生在我經歷中。
・2011/08/29
你需要什麼儀器設備,除了買現成的之外,你自己想辦法製作;反觀我們老中的學界,或許傳統的觀念(技術只是被鄙視的雕蟲小技)束縛害了我們,並沒有鼓勵與提供研究者自己動手做的環境,科研所需要的儀器設備器材,都是用買來現成的。
0
0
・2011/06/27
我這些埃迪卡拉紀的實體化石,在2500-2700cm-1出現了一些很奇怪的波峰,似乎屬於硫氫鍵(S-H Bond)的,整張光譜也和其它化石(如恐龍胚胎骨頭)殘留有機物的不同,意味著在這些埃迪卡拉紀實體化石內,還殘留著不同的有機物;如果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透過這些先進的科學儀器,找出這些埃迪卡拉紀化石內,含有較多的硫化物,那麼,這也就意味著當年這些生物的生活環境,很有可能是類似於今日深海黑煙囪的環境。
・2011/06/06
為何我這次真的是「用大砲打小鳥」呢?簡單來說,我用了應該是全國最大的儀器裝置,在新竹的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的設備,透過它諸多的先進儀器,分析研究我手頭上的一些有趣的化石,探討這些大約兩億和六億年前古生物化石的奧祕
・2011/06/01
近年來科學家們也發現了地底下幾千公尺的岩石裡面,也有好些原始的微生物,在這種環境中,環境地層石頭的壓力,絕不小於“海底黑煙囪”四周;換言之,這些活在地底深處岩石內的微生物,也非靠陽光的光合作用而生存,牠們活在高溫與高壓的嚴酷環境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