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來自森林系,目前於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服務。興趣廣泛,主要研究小鳥、森林和野生動物的棲地。出門一定要帶書、對著地圖發呆很久、算清楚自己看過幾種鳥。是個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一種科學寫作的美德。
常用關鍵字
林大利
・2014/08/02
不斷的寫、被改、修正、再被改,就是鍛鍊科普寫作能力的不二法門,寫好文章的能力都是在電與被電之間被磨練出來的。因此,不必害怕被電、害怕門檻、覺得很難,這些都是必經之路,唯有知恥雪恥、屢敗屢戰才會逐漸改進缺點、形塑風格、變威變大。
林大利
・2014/12/14
2014年12月10日,首次在臺灣發現白鶴,這隻首次到訪臺灣的小客人,牠的族群正處於嚴重瀕臨滅絕的險境。希望在臺灣停留的這段期間,能夠獲得友善的對待,平安的結束遷徙旅程,回到北方的繁殖地。
林大利
・2015/07/10
一週內發生了兩起黑板樹突然斷裂倒伏而壓傷人及砸毀車的事故,這樣的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坦白說,釐清黑板樹問題的文章已經有很多,寫到一半覺得也不差我這一篇,但是看到兩起事件,還是希望以多引述科學研究的方式,能有助於加強黑板樹的管理。
林大利
・2015/07/20
人為餵食雖然可以讓野生動物獲得暫時性的溫飽,但是長時間下來,對野生動物的行為、健康、環境的污染,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因為我們對野生動物的瞭解還很有限,不知道牠們應該怎麼吃才能吃得健康。因此,最好的方法便是盡力維持野生動物與大自然原有的互動方式,自然的棲地才是野生動物最好的灶咖。
林大利
・2015/08/01
ebird 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賞鳥紀錄資料庫及共享平台,由康乃爾鳥類研究室及奧杜邦學會共同營運,隨時蒐集來自世界各地30萬用戶的賞鳥紀錄。今天ebird Taiwan臺灣入口網正式啟用,快來看看有什麼有趣的功能吧!
林大利
・2015/11/02
「觀察」是與大自然接觸的窗口,也是探索自然的第一步。哥白尼將地球自宇宙中心請出,達爾文將人類萬物之靈的皇冠摘下,這些爆炸性的科學突破,都來自於對大自然聚沙成塔的觀察紀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所有的觀察都來自於無窮的好奇心。即便是生活周遭稀鬆平常的事物,經過仔細的觀察,也能發現許多以往未曾注意到的有趣故事。
林大利
・2015/11/09
某些鳥種較能適應都市環境,某些鳥種則難以適應。然而,究竟是那些因素產生這樣的差異呢?
林大利
・2016/07/14
盔犀鳥(Helmeted Hornbill, Rhinoplax vigil)因過度獵捕及非法貿易,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已將盔犀鳥的保育等級提升為「嚴重瀕臨滅絕(Critically Endangered, CR)」。盔鳥最引人注目的特徵在於頭部前方的骨質化「頭盔」,由堅硬的角蛋白構成,其重量大約是盔犀鳥體重的10%。然而,這個特殊的「頭盔」卻使盔犀鳥成為槍下亡魂。
林大利
・2020/11/16
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間,澳洲東南部引起森林大火,範圍面積將近三個台灣,長達 2,000 小時的熊熊烈火,影響了超過十億隻野生動物,包括832種受脅物種。除動物被燒死外,森林大火更衝擊到生態系的其他面向,究竟起火的原因是甚麼?身為人類的我們又該做什麼?
[LOG] 14:52:44:989 MobileLogger initialized
[DEBUG] 14:52:44:995 [
"Breaktime au.js ver: v20250413.2 Copyright © 2025 Break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
[WARN] 14:52:45:416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WARN] 14:52:45:417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ERROR] 14:52:45:560 [
"getGtmTags error",
{}
]
[ERROR] 14:52:45:560 [
"executeGtm err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