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RUS( Imaging Cosmic and Rare Underground Signals)研究團隊的義大利帕多瓦大學(University of Padua)Sandro Centro等人,在義大利阿奎拉省(L'Aquila)附近的Gran Sasso國家實驗室,接收來自瑞士日內瓦CERN高能粒子實驗室所發出的微中子光束,兩地相距約730公里,這是所謂的CNGS計畫(CERN Neutrinos to Gran Sasso)。但與OPERA實驗不同的是,ICARUS實驗不直接測量微中子的速度,而是測量微中子能譜,結果發現其中不存在Cohen等人在3個月前提出的「Cohen-Glashow效應」預測,因此微中子的速度不會超過光速。
來自法國斯特拉斯堡天文台(Observatoire Astronomique de Strasbourg)、「宇宙黑暗時期之光(Light in the Dark Ages of the Universe,LIDAU)」計畫的2名研究人員Pierre Ocvirk和Dominique Aubert,首度發現第一代恆星在銀河系中誕生的新線索。距今120億年前,第一代恆星所發出的強烈紫外輻射驅散了銀河系衛星星系中的氣體,讓它們沒辦法再繼續大量誕生新恆星,扼殺它們的燦爛未來,被迫成為黯淡無光的銀河系同伴。
並非所有恆星都是孤獨的。在我們銀河系裡,約有半數左右的恆星屬於某個雙星或聚星系統,與伴星一起奔馳在太空中。但是,為何有些恆星是雙星或聚星系統成員,有些卻是單星,仍沒有很好的解釋。現在,由德國波昂大學(Bonn University)和普朗克電波天文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e for Radio astronomy)的天文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藉由電腦模擬的方式得出一個結論:誕生環境會決定恆星們是否擁有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