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追蹤
臺北天文館
482 篇文章・
44 位粉絲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是國內最大的天文社教機構,我們以推廣天文教育為職志,做為天文知識和大眾間的橋梁,期盼和大家一起分享天文的樂趣!
常用關鍵字
臺北天文館
・2012/08/21
總共動員了3支觀測衛星-天文學家認為,他們已經看到了一個垂死恆星在被黑洞生吞活吃時所發出的陣陣X射線閃光。難得的訊號可能有助於我們釐清一件事:在銀河系的小黑洞和遙遠宇宙的超大黑洞之間,兩者相似嗎?有什麼關聯嗎?
臺北天文館
・2012/08/21
天文學家利用哈柏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觀測資料,發現著名的蜘蛛星雲(Tarantula Nebula)的核心那些大質量恆星形成區,原來是兩個年齡相差了100萬年左右的星團正在碰撞合併的初期階段。
臺北天文館
・2012/08/21
最近有篇論文卻找到系外行星研究領域的另一個「突破點」:首度在疏散星團中偵測到熱木星(hot Jupiter)。除了發現地點讓人覺得新奇外,還因發現熱木星的這個疏散星團是對天文學家具有特殊意義、非常著名的蜂巢星團。
臺北天文館
・2012/08/27
在這之前,天文學家還未發現其他河外星系像銀河系一樣,擁有大麥哲倫星系和小麥哲倫星系這樣鄰近的大型衛星星系對。不過,天文學家利用電波望遠鏡進行巡天觀測,終於發現兩個看起來和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幾乎一模一樣的星系,不僅僅是擁有旋臂的螺旋狀外觀,還包含這個星系周遭環境的狀況。
臺北天文館
・2012/08/28
煙斗星雲是個非常龐大的暗星雲(dark nebula),位在蛇夫座方向,距離地球約600~700光年左右。這幅照片是歐南天文台(ESO)La Silla觀測站的MPG/ESO 2.23米望遠鏡以廣角相機(Wide Field Imager)拍攝而得,旨在紀念畫作的著名畫家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去世45週年,馬格利特曾在1929年創作了《形象的叛逆》(The Treachery of Images)這幅寫有「你看到的不是煙斗」的超現實主義畫作,被視為馬格利特的代表作之一。
臺北天文館
・2012/08/28
天文學界最新的重要發現,焦點集中關注在一個全宇宙最大天體之一的「凰凰星系團(Phoenix Cluster)」,它一口氣打破了多項重要的全宇宙紀錄。
臺北天文館
・2012/08/28
由哈佛大學建置的「奧德賽高效能超級電腦」,協助科學家創造了一個新版的宇宙演化的動畫模擬,逼真度號稱是當今之最。
臺北天文館
・2012/08/29
古柏帶(Kuiper Belt)是指海王星軌道以外的小行星帶。天文學家於1992年發現第一顆古柏帶天體(Kuiper Belt Object,KBO)迄今已20年,已知的KBO多達1,000顆以上。這些KBO的發現,改變了天文學家眼中的太陽系風貌。
臺北天文館
・2012/09/04
自1960年代進入太空時代至今,太空任務絕大多數都會避開范艾倫輻射帶(van Allen Belts)。范艾倫輻射帶是地球周圍兩個甜甜圈狀的區域,其中充滿了「殺手電子(killer electrons)」、電漿波(plasma wave)和電流等,對人類或太空船都有一定的危險性,逗留在此絕對沒好事。
臺北天文館
・2012/09/04
丹麥波爾研究所天文學家Jes Jørgensen等人,利用位在智利的阿卡塔瑪大型毫米/次毫米電波陣列,在一顆類太陽的年輕恆星周圍氣體中發現糖分子。這是首度在這類恆星周圍發現糖分子的蹤跡,顯示在年輕恆星周圍行星盤尚處在行星正在形成階段時,就已經存有這些與生命相關的基礎化合物。
[DEBUG] 23:02:06:270 [
"Breaktime au.js ver: v20250413.2 Copyright © 2025 Break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
[LOG] 23:02:06:439 MobileLogger initialized
[WARN] 23:02:06:558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WARN] 23:02:06:558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