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臺北天文館
482 篇文章・
44 位粉絲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是國內最大的天文社教機構,我們以推廣天文教育為職志,做為天文知識和大眾間的橋梁,期盼和大家一起分享天文的樂趣!
常用關鍵字
臺北天文館
・2012/05/07
多人都說,就像星際大戰「帝國大反擊」裡那個「霍斯星」一樣,地球本來應該是個冰酷的世界,應該要像顆雪球才對。
臺北天文館
・2012/05/08
在太陽系四周尋訪暗物質,並且規模比同類計畫更大的暗物質普查計畫,最近出師不利-空手而回。這個調查的結果發現,應該有暗物質的地方,結果暗物質數量竟然最多都沒有超過預測值的1/10。這和暗物質的傳統觀點很難取得一致。
臺北天文館
・2012/05/11
創投業者和行星探險家得到豐沛資金挹注,由大導演James Cameron、億萬富翁Ross Perot Jr.和Google 執行長 Larry Page等人熱錢贊助,打算帶小行星採礦概念走出科幻小說,進入華爾街以及現實世界。
臺北天文館
・2012/05/13
今年6月5~6日將發生金星凌日(臺北時間6/6上午),金星將橫向移動通過太陽盤面,而地球的角度將能看得見這整個過程,這麼罕見的世紀熱門天象,讓全球各地天文學家和天文台無不嚴陣以待、熱情關注。諸多天文台當中,有個理論上真的是「全球各地」(上空)跑透透的—哈柏太空望遠鏡—當然也不例外,哈柏也打算湊個熱鬧,觀測一下金星凌日。
臺北天文館
・2012/05/17
這個星團常會被鄰近另一個更顯著的天體—老鷹星雲(Eagle Nebula,M16)掩去風采。不過WFI的這幅塵埃氣體雲氣繚繞的景象,卻將NGC 6604本身的美麗景色凸顯出來,抹去平時那陪襯角色的不起眼印象。
臺北天文館
・2012/05/24
根據最新研究結果顯示:超新星爆炸和黑洞怪獸的噴流,像是清除道路上的落葉用的吹葉機一樣,時常會將星系中製造新恆星所需的氣體塵埃等物質吹到星系之外。這項發現,填補了一個關於星系演化尚未完全解決的難題。
臺北天文館
・2012/05/29
天文學家經由歐洲太空總署(ESA)赫歇爾太空望遠鏡(Herschel Space Observatory)觀測發現:北落師門(Fomalhaut)周圍有個塵埃帶(dusty belt),可能是每天數千顆冰彗星互相撞擊摧毀的結果。
臺北天文館
・2012/06/02
美國航太總署(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計畫室的科學家Steve Chesley等人,已經想到好辦法,可在數百萬公里距離外,測量一顆小行星的精確質量。Chesley等人的這個「猜猜你的體重」太空活動,乃是利用位在美國加州沙漠中的金石太陽系雷達、史匹哲太空望遠鏡和位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波電波天文臺的探測資料完成的。
臺北天文館
・2012/06/03
且先不管系外行星已找到第幾百顆,還有那「超級地球」的定義、「冷熱適中的適居區」要去哪裡找…等這些話題,暫且都擱置一旁,在我們開始「宇宙中的其他星球上,找得到生命的機率?」這個辯論命題以前,請注意,基本上,或許這終究是沒有太大實質意義的口水戰 – 畢竟我們唯一已知的例子就只有一個 – 唯獨地球而已。
臺北天文館
・2012/06/05
多年來,科學家一直以為,當整個太陽系穿過星際空間在其中移動時,太陽圈的前面,就好像噴射機突破音障時形成音爆一樣,最前端是由一層弓型衝擊波打著頭陣。出人意料,NASA IBEX號探測衛星最新發現竟然是,太陽圈在星際空間的移動速度恐怕是過慢了,導致弓形波並未形成,取而代之的倒不如說 - 比較像是幅度和力道較為平緩許多的-尾流(wake)。
[LOG] 06:01:39:092 MobileLogger initialized
[DEBUG] 06:01:39:098 [
"Breaktime au.js ver: v20250413.2 Copyright © 2025 Break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
[WARN] 06:01:39:339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WARN] 06:01:39:339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ERROR] 06:01:39:444 [
"getGtmTags error",
{}
]
[ERROR] 06:01:39:445 [
"executeGtm err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