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科技媒體中心_96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46 篇文章・ 327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2/05/05
可逆電轉氣技術,具有電轉氣與氣轉電兩種功能,是新興發展的儲能技術。 在走向零碳電力的過程中,儲能系統是讓電力調度更有彈性的關鍵,據此,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也邀請專家,解析台灣「電轉氣儲能系統」的技術進展。
・2022/04/21
近年有關使用迷幻藥物(psychodelics)治療精神疾病的研究,在科學文獻上不斷出現,尤以利用裸蓋菇素(又稱賽洛西賓 psilocybin,一種自迷幻蘑菇中萃取出的成分)治療「難治型憂鬱症」 (定義上是患者對兩種不同的抗憂鬱藥均無藥效)最為熱門,除可即刻致效外,更可維持長期藥效。
・2022/04/20
臺灣於今年 4 月 17 日通過莫德納疫苗給予 6-11 歲兒童接種的緊急授權。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表示,目前 6-11 歲兒童接種新冠疫苗的研究,莫德納疫苗公開的臨床試驗與研究數據相對有限,雖然已有其他國家讓 6-11 歲兒童接種 BNT 疫苗和莫德納疫苗,但這兩種疫苗在兒童的臨床試驗,適用的歲數、劑量都不同,距離實際開放兒童接種至今的時間也還很短,需要更多數據,應謹慎評估疫苗在 6-11 歲兒童的真實效力與副作用。
・2022/03/03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了最新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二冊《衝擊、調適與脆弱度》,再次呼籲各界積極應對氣候變遷衝擊,並立即展開應對政策與調適行動。
・2022/02/20
自從 Omicron 病毒在兩個多月快速肆虐席捲全球以來,專家一直想釐清一個問題:為什麼病毒的傳染力這麼強,重症的比例似乎沒有預期中多?《自然》(Nature)期刊兩篇最新的 Omicron 研究2022 年 1 月 22 日,《自然》(Nature)期刊同時發表了兩篇最新的 Omicron 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可能的解答。
・2022/02/18
《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研究,展示 BNT 疫苗在 6 個月至 11 歲兒童的三期臨床試驗結果,探討讓他們間隔 21 天施打兩劑 BNT 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有效性。研究結論支持讓 5 至 11 歲兒童接種兩劑(劑量 10μg)的 BNT 疫苗。
・2022/02/18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慈濟大學謝婉華副教授與清華大學許芳裕教授,分別說明輻射食品的科學證據,以及目前制訂福島食品進口的規範時,如何評估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2022/01/22
Omicron 變種病毒從去年底爆發全球疫情至今,大家最關注的就是新冠疫苗的保護力是否會因為 Omicron 病毒而失效。科學家在 2021 年底初步用施打疫苗的血清做測試,發現這些血清對 Omicron 病毒的抗體反應有下降;但人體由疫苗或感染病毒獲得的 T 細胞免疫反應,並沒有因為 Omicron 變種病毒而受到太大的影響⋯⋯
・2021/12/15
面對 Omicron 傳播範圍由非洲南非向全球擴散,專家指出:為提高現階段的保護力。國內最早施打疫苗的第一線人員與高齡老人,可加打第三劑作好保護。
・2021/12/06
混打疫苗,有機會能提供更好的疫苗接種選擇,給暴露在高傳染風險的族群、以及對第一劑疫苗的廠牌有過敏反應者;但是,疫苗混打也有著副作用、保護力的持久性、是否需要第三劑等問題上的不確定性。 那麼,關於不同種類與廠牌的新冠疫苗混打,研究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