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科學大抖宅_96
科學大抖宅
36 篇文章・ 1867 位粉絲
在此先聲明,這是本名。小時動漫宅,長大科學宅,故稱大抖宅。物理系博士後研究員,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人文社會議題鍵盤鄉民。人生格言:「我要成為阿宅王!」科普工作相關邀約請至 https://otakuphysics.blogspot.com/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舊到新

・2016/07/24
一切均起因於兩年前,剛到任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的凱爾西,所接到的小案子。當時,沙利竇邁(Thalidomide)這個已在歐洲風行三年的「必備良藥」,終於要引進美國了;它不但是安眠藥,其具備的安寧鎮靜作用,也可以降低孕婦在懷孕期的不適,獲得了廣大的好評。藥商志得意滿遞交了新藥上市申請,希望趕在買氣最旺的耶誕假期前打入美國市場。後來,歷史告訴我們,因為申請案被這位名不見經傳的菜鳥雇員擋了長達一年半的時間,美國最終得以避免成千上萬的畸形寶寶出生。
・2016/08/30
瑪莉.普特南.雅可比(Mary Putnam Jacobi)作為女性,又同時具備醫師、教授和科學家的身份,在當時的美國可說鳳毛麟角。她憑著自身的專業,致力於讓女性有更多接受教育的機會,並利用科學證據為女性權益運動提供堅實的基礎。若要說到歷來最具影響力的女醫師,她絕對榜上有名──權威的老牌雜誌《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甚至將她評為美國醫學的教母。
・2016/10/14
二十世紀初期,針對女性的性教育書籍《婚後之愛》(Married Love)出版,史無前例地討論起性愛和前戲、生理週期和性慾的關係、以及女性該享有的性權力;這對當時保守的英國社會無疑是顆震撼彈,衛道人士莫不為其咬牙切齒。儘管批評聲浪不斷,該書銷售仍一路長紅、供不應求,並翻譯成十多國語言。除了性愉悅議題,書中更將婚姻視為雙方對等的關係,並就女性的社會權力多所論述,可謂相當進步。
・2016/11/07
二十世紀初期,原子核物理獲得飛躍性進展,從確立原子結構、發現同位素、 到核分裂的研究等等,再再改變人類對世界的理解。雖然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當時極為罕見,她們的身影依然在近代物理史留下不可抹滅的痕跡;其中,有個名字常跟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相提並論。她好相處、與人為善、愛好和平,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唯一拒絕參與原子彈研發的核物理專家──這就是核子物理學先驅莉澤.邁特納(Lise Meitner)。
・2016/12/16
她是《薩摩亞人的成年》和《三個原始部落的性別與氣質》這些人類學書籍的作者,讓人類學進入社會大眾的眼界,也改變的性別的刻板印象,被視為女性主義的先驅。她是備受歡迎的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
・2017/03/23
在那女性運動尚屬萌芽階段的年代,有位才華洋溢的女性,不願屈就於社會期望,爭取旁聽的機會,突破法令對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限制。當政府以性別為由反駁她的大學授課申請後,她用男性數學家的助理名義教課。因為不被科學院接受,她無法自己發表論文,只得透過朋友幫忙發表。儘管她在數學領域貢獻卓著,卻因為猶太人身份,不得不離開德國;德國數學家使用她的數學理論,卻不能提及她的名字,好像她從未存在過。 她就是埃米.諾特,抽象代數的奠基者;紐約時報則稱「她的定理建立了近代物理學的骨幹。」
・2017/07/21
昨天(2017年7月20日),加州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的團隊在知名期刊《科學》(Science)上發表文章,宣佈發現到馬約拉納費米子確切的存在證據。他們利用超導體和拓樸絕緣體製作出嶄新的實驗裝置,成功觀測到他們想要的現象,顯示了馬約拉納費米子的存在。研究團隊並借用提及反物質的暢銷小說《天使與魔鬼》書名,將之取名天使粒子。
0
1
・2017/10/16
2017年10月3日,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對重力波偵測有卓越貢獻的萊納.魏斯(Rainer Weiss)、基普.索恩(Kip Thorne),和巴瑞.巴利許 (Barry Barish)。諾貝爾餘波仍持續蕩漾的現在,2017年10月16日,LIGO、Virgo和全球各地的天文台團隊聯合召開記者會宣佈,發現雙中子星合併產生的重力波及電磁波!(一再有大發現,可以這麼犯規嗎?)
・2017/12/21
為找出原力的祕密,我們討論了目前已知的四種基礎交互作用(電磁力、弱力、強力和重力),以及它們的基本原理。很可惜地,當中並沒有原力。不過,在這四種基礎交互作用中,有沒有可能存在著與原力性質類似的力呢?
・2018/09/24
2018年9月24日,台灣時間下午3點45分,全球的數學家和數學迷們,都將目光聚焦於德國的海德堡桂冠論壇(Heidelberg Laureate Forum);世界各地的數學家和電腦科學家每年一度聚集於此,和獲邀的學界大師進行交流。演講台上,英國頂尖數學家麥可.阿蒂亞(Michael Atiyah)正準備發表黎曼猜想(Riemann hypothesis)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