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觀園_96
科技大觀園
82 篇文章・ 1124 位粉絲
為妥善保存多年來此類科普活動產出的成果,並使一般大眾能透過網際網路分享科普資源,科技部於2007年完成「科技大觀園」科普網站的建置,並於2008年1月正式上線營運。 「科技大觀園」網站為一數位整合平台,累積了大量的科普影音、科技新知、科普文章、科普演講及各類科普活動訊息,期使科學能扎根於每個人的生活與文化中。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06/23
「我不想跟海豚一樣,尤其是在台灣」台大獸醫專業學院副教授楊瑋誠談到遭遇到生存危機的鯨豚,直率坦言。全世界共有 80 多種鯨豚,有 30 多種會出沒在台灣周遭的海域,許多生存狀態都岌岌可危。現今的鯨豚研究有哪些主要的努力目標?生活在大海中的鯨豚面臨了那些威脅?一般人對於鯨豚有哪些誤解?楊瑋誠創立粉絲頁「CIB鯨豚調查局」,就是希望經由研究專題介紹、擱淺事件追蹤等,讓大眾更認識鯨豚。
・2021/06/19
茶在臺灣與許多國家是習以為常的飲料,不但日常生活隨處可見,也有規模龐大的國際貿易,涉及複雜的生產、運輸、消費網絡。茶葉相關產業的發展,不但改變地貌,也影響人際與社會,甚至是國家、民族之間的關係。
・2021/06/17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類對能源的需求也逐漸增加,因此科學家一直努力尋找著合適的替代能源。其中最受矚目的能源之一,莫過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因此科學家也一直想研發出理想的太陽能電池,能夠把太陽的能量盡可能的轉化為電能,並且長時間儲存起來。
・2021/06/16
誤食塑膠垃圾的海龜,為我們帶來有力的減塑熱情,海龜扮演著「領航性物種」的角色,在推動保育工作時,藉由海龜引發大眾共鳴,讓保育工作能順利進行。
・2021/06/09
烏賊懂得數數,能夠分辨得出2比1來得多,經過特別訓練的烏賊,甚至能夠「記得」一隻蝦可以代表不只一隻蝦。面對一隻蝦 v.s. 兩隻蝦,換做你是烏賊,會如何做決定呢?
・2021/06/02
在地球漫長的46億年裡,這片土地曾經生活過無數種生物。古生物死亡後的遺體或是生活痕跡許多會被當時的泥沙掩埋,經過多年的擠壓、分解成為化石。印象中博物館裡的化石都來自歐美,那台灣也有化石嗎?
・2021/05/26
在苗栗竹南龍鳳漁港外,一架架白色風機聳立在湛藍的海洋上,每架風機都有180公尺高,在強勁海風吹拂下轉動著。這裡是台灣第一座成功開發的離岸風電風場,每年可供應超過10萬戶家庭的用電量。近年來,台灣在離岸風電開發上急起直追,不只未來要將風力發電作為再生能源主力,也希望能成為能夠建立本土的風電產業鏈,帶動台灣另一波的經濟發展。
・2021/05/19
作爲世界上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台灣自民國96年就開始推動「長照十年計劃」,2017年續推「長照2.0」,務必要人口老化帶來的照護負擔問題,做好超前部署的工作。透過與陽明交通大學衛福所李玉春老師的專訪,一起瞭解長照問題的癥結與解方。
・2021/05/12
智慧城市和核心概念是「利用資訊科技讓市民的生活更方便」。作爲5G 網路、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興科技的集大成者,智慧城市一再突破我們對未來便捷高效生活的想象!這次中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的洪智傑助理教授的專訪,帶大家更多地認識智慧城市的强大與利弊。
・2021/05/05
2025年,台灣將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未來照護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多。在未來勞動力不足的情況下,這些照護上的人力需求是否有可能透過機器人來彌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