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科技大觀園_96
科技大觀園
82 篇文章・ 1126 位粉絲
為妥善保存多年來此類科普活動產出的成果,並使一般大眾能透過網際網路分享科普資源,科技部於2007年完成「科技大觀園」科普網站的建置,並於2008年1月正式上線營運。 「科技大觀園」網站為一數位整合平台,累積了大量的科普影音、科技新知、科普文章、科普演講及各類科普活動訊息,期使科學能扎根於每個人的生活與文化中。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熱門文章

・2022/01/07
5G 技術讓「通訊」不再僅限人與人的連結,就連各種機器都將能互相溝通、提升產業效率,未來商機值得期待。那麼,台灣5G產業有哪些優劣勢呢?
・2021/10/07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了數不清的歷史古物,每項古物都有其背後的故事,更說明了人類生活的歷史軌跡。任職於故宮登錄保存處的陳東和博士,利用科學鑑定方法,為古物的前世今生揭秘!
・2021/10/11
大家可能不知道,許多經典的天文照片,幕後推手是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所長朱有花。 朱有花長期使用哈伯望遠鏡進行研究,她所拍攝的天體影像,經過哈伯望遠鏡後製團隊巧奪天工之手,成了廣為流傳的經典照片。
・2021/08/14
臺灣大學 IBM 量子電腦中心主任張慶瑞表示,IBM 希望 15 年內讓量子位元數突破千萬,屆時傳統電腦耗費「萬年」才能計算的線性代數難題,量子電腦在數分鐘就可迎刃而解,因此現在密碼學的系統必須調整,立即進入「抗量子」時代。 為什麼「量子電腦」像隻巨獸般無所不能呢?難道它是「超級電腦」的加強版,由更多的位元組成嗎?不是的,傳統電腦和量子電腦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資料處理形式。
・2021/02/13
新年來到, 2021年的台灣真的能「風調雨順」嗎?回顧2020 年,會發現夏天只有少數颱風掠過台灣外海。少了颱風降雨的挹注,去年秋天部分農田被迫停灌。日前一波接一波的寒流侵襲,氣象局罕見地對台灣全島發佈低溫特報。加上逐漸增強的反聖嬰,今年春雨可能會比往年少。處在受氣候變遷影響下的台灣,我們該怎麽關注人類活動如何影響自然氣候變化以及影響的程度?
・2021/02/15
過年前進行大掃除,是多年來的傳統習俗。以往大掃除工作不外乎是清除灰塵、污垢、垃圾,但這樣的打掃還遠遠不夠。地震對臺灣人來說可謂家常便飯,但「為地震做準備」卻甚少出現在我們的檢查清單之中。其實,大掃除是全盤檢視、改善居家防震安全的最佳時機!
・2021/08/23
海底大陸長年被廣闊大海所淹蓋,也因為海水的覆蓋,使我們難以窺探海底地形,有什麼方法可以測得水深與海底地形?不同於傳統的聲納探測儀,透過「多光譜光學衛星影像」不只能透視海底、反演水深、算出海底地形,也能找出稻田分布!究竟福衛五號是怎麼做到這些技術的呢?
・2021/12/03
臺灣近年推動自主國防,時常可以看到國艦國造的相關新聞,但你有沒有想過:所費不貲動輒數億的造船經費,要如何知道實船完工是真的功能完整的呢?
・2021/11/01
大強子對撞機在 2012 年就撞出希格斯粒子!讓物理界一片歡欣雷動,主要貢獻者也獲得隔年的諾貝爾物理獎。之後,研究團隊將對撞能量調高,希望能撞出更稀有的事件,填滿目前理論的漏洞。
・2021/06/23
「我不想跟海豚一樣,尤其是在台灣」台大獸醫專業學院副教授楊瑋誠談到遭遇到生存危機的鯨豚,直率坦言。全世界共有 80 多種鯨豚,有 30 多種會出沒在台灣周遭的海域,許多生存狀態都岌岌可危。現今的鯨豚研究有哪些主要的努力目標?生活在大海中的鯨豚面臨了那些威脅?一般人對於鯨豚有哪些誤解?楊瑋誠創立粉絲頁「CIB鯨豚調查局」,就是希望經由研究專題介紹、擱淺事件追蹤等,讓大眾更認識鯨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