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9_96
miss9
170 篇文章・ 1083 位粉絲
蔣維倫。很喜歡貓貓。曾意外地收集到台、清、交三間學校的畢業證書。泛科學作家、科學月刊作家、故事作家、udn鳴人堂作家、前國衛院衛生福利政策研究學者。 商業邀稿:miss9ch@gmail.com 文章作品:http://pansci.asia/archives/author/miss9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9月 重設

・2022/09/20
化療帶來的痛苦現在有一個超實用小方法可以緩解! 這方法來自 2022 年的搞笑諾貝爾醫學獎,是一個簡單而且取之容易,那就是——吃冰淇淋!
・2021/09/28
你覺得在台灣,第幾類應該優先接種第 3 劑 COVID-19 疫苗?隨著疫情持續蔓延,英美陸續提供加強針給特定族群。台灣也在考量提供第 3 劑給民眾。但是為何需要?打了就變得好棒棒嗎?
・2021/09/13
鼻塞時,多數人會用鼻腔黏膜收縮噴劑來暢通呼吸,那如果手邊沒藥呢?別擔心!德國科學家經實驗發現,「性高潮」可有效舒緩鼻塞!
・2021/09/11
衛福部於 9/6 宣布,讓學生與青少年優先施打輝瑞-BNT 疫苗。但許多家長仍十分關切疫苗的安全性與有效性。雖然政府掛了保證,但家長自然會先問兩件事-「有效嗎?」和「安全嗎?」。
・2019/09/30
在網路尚未興起的年代,電視和報紙是政府熟悉的政令布達管道,但自從數位科技和公民意識崛起,「透明、公開」成了民眾檢視政府的主要焦點,過往「單向宣導」、「專家獨審」的施政方式,逐漸轉變為「雙向溝通」、「專家、公民協同溝通」的年代。然而,食安管理的風險溝通並非簡易之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接下來我們從加拿大面對狂牛症入侵、戴奧辛鮭魚事件,來探討當時的加拿大在面對食安的風險溝通上,出了什麼問題?
・2019/09/30
根據文獻,早在 1994 年時,加拿大政府就開始評估歐洲的狂牛症對加拿大的影響。當年的報告指出,由於加拿大的商家進口英國活羊,因此狂牛症確實有感染加拿大牛群的風險。該報告同時建議政府做政策的應對,以減少民眾恐慌和貿易損失,可以得知加拿大在歐洲狂牛症疫情的初期就有了科學的研究。
・2019/09/17
科學家的好奇心總是令人敬畏,早在 70 年代,就有勇者開始量測男人的陰囊溫度。然而,隨著儀器靈敏度的提升,學者開始發現:「咦?左邊,總是比較熱」。 於是追求科學之美的學者 B. Bengoudifa(法國土魯斯第三大學,Université ToulouseIII)團隊,找了巴士司機等法國男子,研究在「不同姿勢」、「裸體與否」等情況下,陰囊的溫度變化,並以此研究拿下了2019年搞笑諾貝爾解剖學獎。
・2019/09/16
2012 年的聖誕節前夕,加拿大議會通過新一代的食品法規《加拿大食品安全法-Safe Food For Canadians Act》,預計在 2015 年將全面實施。此法將終結多重法規管理的現象,強化政府效能、提高加拿大的國際競爭力,更保證了加拿大民眾將有更安全的食品未來
・2019/09/09
僅管加拿大食品檢驗局 (Canadian Food Inspection Agency,CFIA) 仍隸屬加拿大的官僚組織之一,但營運則採接近民營公司的模式1,從加拿大的消費者角度思考食安政策,並積極地培養未來的組織人才。旗下的實驗室和實體辦公室都是用專業來劃分職權,如位於安大略湖區渥太華的食安實驗室2,專精於食品、肥料和飼料;而位於大西洋區夏洛特敦的食安辦公室,則專才在於植物檢測的部份。在專業分工的原則之下,業務更加集中,能有效地累積經驗、提高檢驗技術的水準
・2019/09/02
加拿大的食品監管組織發展背景,和英國、台灣皆不相同。英國和台灣皆是因為爆發了食品管理的醜聞,才開始重整政府機構;而加國則是有鑒於陳舊的官僚組織使管理滯礙難行,再加上食品業為加國重大經濟命脈,因此針對食安的主管機關進行組織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