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8月 重設

・2018/08/09
雖然《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已辦理九屆,但在 2016 年(第八屆)才第一次將《青少年科普特別推薦獎》列入。今年(第二次)參賽的本土原創青少年科普書籍比起兩年前在質與量上都有許多進步。雖然整體比例上看起來本土科普減少了(從將近四成減少為三成),不過筆者認為主因是整體參賽的書籍增加了 67%(由 2016 年的 66 本增加到 2018 年的 110 本)的緣故。
・2016/08/12
從先前的研究可知,在30秒之內連續碰兩下捕蠅草葉片內側的感覺毛,而且這兩下都要能夠引發捕蠅草產生動作電位,這時捕蠅草就會在小於1秒的時間內把它的「蟲夾」(葉片)關起來。不過,關起來以後,捕蠅草是否馬上就開始分泌消化液呢?由來自歐洲與澳洲的科學家們所組成的研究團隊,想要知道捕蠅草數完「一、二!」以後的故事,於是他們進行了一連串實驗。
・2016/08/08
多年前,在家中的院子裡種下一株炮杖花(Pyrostegia venusta);天真的我,以為它會乖乖的長在我希望它長的地方,「不會亂長」。於是,從此就展開了和它(他?)之間的永恆的對抗。
・2016/08/05
從食用基改玉米的大鼠實驗說起,看看透過基因改造而抗蟲與抗殺草劑的作物,吃下肚後對我們人體到底有沒有危害?基改和非基改作物間的左右極端上,價格和健康相距有多遠?
・2014/08/27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種說法:鬍子刮一刮就會變粗。所以,很多爸爸們在自己的兒子開始長出鬍鬚時,都會迫不及待地教他刮鬍子,好讓他長出夠粗的鬍子來。或許男性們認為,鬍子濃密代表男子氣概? 但是,皮膚科的醫師們都說,那是無稽之談!如果刮鬍子、毛髮會讓鬚髮變粗、變濃密,那麼就讓毛髮開始變得稀疏的人努力刮,都不需要生髮藥水了!而且,如果真的會越來越粗,像外國人有些會刮腿毛,難道最後不會變得像猩猩一樣嗎?
・2014/08/25
瓶裝水真的有這麼危險嗎? 由上面的都市傳說可知,瓶裝水的危險主要是來自於塑膠瓶的雙酚A(biphenol A,BPA)以及塑化劑等溶出到水裡。但是真的會溶出嗎?如果溶出,濃度是否真的會很高? 最近一個西班牙的研究團隊,檢驗了362個品牌的瓶裝水,其中包含了來自131個礦泉水以及泉水,還有3個經處理的淨水。檢驗的樣品包括新出廠以及出廠一年後的兩個樣品。檢驗的範圍包括五種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包括聲名狼籍的DEHP等)、DEHA、烷基酚、以及雙酚A。
・2014/08/22
最近有兩個研究團隊的發現,可能要讓「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這句話重新改寫。 維也納獸醫大學(Messerli Research Institute at the University of Veterinary Medicine Vienna)的兩位科學家,研究狼與狗的群體行為後發現,雖然很多人認為狗群之間存在著合作關係,而狼群之間則是下位者需要服從上位者,但研究的結果指向相反的發現。
・2014/08/19
做為一種抗瘧疾用藥,氯奎(chloroquine)的身世其實還蠻坎坷的。1934年德國拜耳實驗室(Bayer Laboratories)發明了它,當時取名為resochin,但是卻覺得毒性太高不適合使用。9年後(1943)美國人解放突尼斯時得到了它,當時正因為爪哇被日本人佔據以後,造成天然奎寧短缺,於是美國人便出錢支持各種抗瘧疾的藥物的臨床試驗,這時氯奎才終於出頭。
・2014/08/18
研究團隊發現,一週吃兩次或更多次泡麵,與代謝症候群的發展有相關性。而代謝症候群繼續發展下去,就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與中風。而這個相關性在女性比男性更高。 為什麼會有性別上的不同呢?研究團隊認為可能是因為女性在生理上就與男性不同造成,而由於這個研究是要求受試者自己記錄每週吃的東西,或許女性記錄的比較翔實,所以比較容易顯出相關性。
・2014/08/17
「破壞有報應」 西螺公所下重咒護路燈。其實這個狀況,應該可以找到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法,至少可以不需要詛咒。讓我先從一個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說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