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慈忻
陳 慈忻
55 篇文章・ 1 位粉絲
在丹麥的博士生,專長是用機器學習探索人類生活空間,正在研究都市環境變遷與人類健康的關係。曾擔任防災科普小組編輯、社會創新電子報主編。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2/12/11
台灣的防災工作除了政府由上而下推動,也需要民眾由下至上共同行動,才能真正在危機發生時達到即時效果。今年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推動的智慧型手機防災系統,利用最近火紅的App技術,推廣防災科技的個人使用。
・2012/12/11
  預測地震是百年來世界各國都想解開的謎團,儘管地震前的徵兆相當多,例如地下水化學及水位變化、電離層離子濃度異常、地殼變形、活斷層地震週期等,科學家在各種地震預測研究中積極投入並有所進展,但是不論在時間或空間準確度的局限都仍待突破。
・2012/12/10
  近年來世界各地的火山爆發頻傳,有些國家造成了重大的傷亡及損失,有些國家則及早監測到火山的活動,並且順利進行的疏散措施。台灣長期以來沒有火山噴發的經驗,因此民眾對於火山的認知較少。然而近年的研究卻指出大屯火山群屬於可能噴發的活火山,2011年成立的大屯火山觀測站擔起火山監測重任。
・2012/12/07
地圖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有所應用。防災工作需要透過大量的空間資訊整合,使政府單位能有設施規劃、防災應變的依據。天然災害潛勢地圖能呈現災害風險,針對不同的災害類型發揮防災功效。台灣在2012年有大量的天然災害潛勢地圖產出。
・2012/12/07
世界各國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問題,組織發展全球環境監測總系統。台灣尚未加入全球環境監測組織,然而基於先天災害頻率高的需求,加上環境監測科技的發展優勢,TEOSS台灣環境監測總系統計畫蓄勢待發。
・2012/12/06
隨者人類的發展與經濟擴張,死區在二十世紀大幅增加,造成生態危機。墨西哥灣是全球最大的死區,但今年卻因為乾旱有縮小的現象。
・2012/12/06
今年六月美國科羅拉多州爆發森林大火,迫使鄰近城鎮的一萬多名居民遷離。這場大火與科州中部的炎熱天氣息息相關,但能不能說大型的森林火燒與「全球暖化」有關呢?
・2012/12/05
颶風造成的影響可不只是幾天內的水災及公共設施癱瘓,還可能影響長期的衛生安全。美國的科學家運用衛星影像,追蹤污染可能的影響範圍。
・2012/11/29
2011年發生在日本福島的核災,所造成的傷害不只留在當年3月。核災究竟對環境、人類造成哪些具體的影響,需要長期觀察。去年一則重要的日本的研究發現,蝴蝶基因突變的速率增加,遺傳的子代出現畸形的比率也上升了。
・2012/11/29
十月二十四日,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展開了機器人挑戰大賽,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新想法及專業知識,希望能發明適合處理緊急災害任務的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