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危險社區的小孩較具侵略性

cleo
・2014/01/24 ・678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533 ・七年級

一項由杜克大學進行的新研究指出:在危險社區長大的孩童有較多的侵略性行為。這是第一個針對該議題的跨國研究。

不少美國研究指出危險社區與孩童的侵略性行為有關連。此研究的作者想瞭解是否這個現象也出現在別的國家中。為了找出答案,研究人員訪問了1293個不同國家的家庭,包括中國、哥倫比亞、義大利、約旦、肯亞、菲律賓、瑞士、泰國及美國。此研究線上發表於Societies期刊中

研究人員問了這些家庭一系列有關他們社區的危險性的問題。根據回答,研究人員以危險程度將社區評分。研究人員請家長及孩童完成一份被廣泛使用的孩童行為量表來判定孩童的侵略行為程度,其中包括的行為有大吼大叫及威脅他人。為了得到較詳細的結果,研究人員請父親、母親及孩童都進行這份調查。

在父母認為相當危險的社區裡,孩童侵略行為的程度也較高。這個結果在九個國家父母的回覆中都保持一致,此研究主要作者Ann T. Skinner,杜克大學兒童和家庭政策中心的研究人員表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些國家有著極為不同的背景,有發展中國家、已開發國家,也有個人主義及集體主義的社會型態。然而,在所有研究的國家中居住在危險社區都對孩童有負面的影響」,Skinner表示。

此研究進一步指出危險社區可能會因父母管教方式間接影響孩童。九個國家裡,孩童若表示他們住在危險的社區裡,父母也多採取嚴厲管教,同時孩童的侵略程度也較高。然而,成人與孩童對此的看法不同。Skinner表示仍須更多的研究來證明是否危險的社區會促使嚴厲的管教方式。

原文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Dangerous neighborhoods breed aggressive children「24  JANUARY 2014]

資料來源:杜克大學-World’s Dangerous Neighborhoods Produce Aggressive Children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cleo
49 篇文章 ・ 1 位粉絲
是個標準的文科生,最喜歡讀的卻是科學雜誌。一天可以問上十萬個為什麼。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從認證到實踐:以智慧綠建築三大標章邁向淨零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1/15 ・4487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由 建研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當你走進一棟建築,是否能感受到它對環境的友善?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但現今建築不只提供我們居住和工作的空間,更是肩負著重要的永續節能責任。

綠建築標準的誕生,正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與資源匱乏問題,確保建築設計能夠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污染,同時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然而,要成為綠建築並非易事,每一棟建築都需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獲得標章認證。

為推動環保永續的建築環境,政府自 1999 年起便陸續著手推動「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以及「綠建材標章」的相關政策。這些標章的設立,旨在透過標準化的建築評估系統,鼓勵建築設計融入生態友善、能源高效及健康安全的原則。並且政府在政策推動時,為鼓勵業界在規劃設計階段即導入綠建築手法,自 2003 年特別辦理優良綠建築作品評選活動。截至 2024 年為止,已有 130 件優良綠建築、31 件優良智慧建築得獎作品,涵蓋學校、醫療機構、公共住宅等各類型建築,不僅提升建築物的整體性能,也彰顯了政府對綠色、智慧建築的重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這麼多,你可能還不明白建築要變「綠」、變「聰明」的過程,要經歷哪些標準與挑戰?

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綠建材標章
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一招:依循 EEWH 標準,打造綠建築典範

環境友善和高效率運用資源,是綠建築(green building)的核心理念,但這樣的概念不僅限於外觀或用材這麼簡單,而是涵蓋建築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也就是包括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和維護階段在內,都要貼合綠建築的價值。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

臺灣在綠建築的制訂上不落人後。由於臺灣地處亞熱帶,氣溫高,濕度也高,得要有一套我們自己的評分規則——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應運而生,四個英文字母分別為 Ecology(生態)、Energy saving(節能)、Waste reduction(減廢)以及 Health(健康),分成「合格、銅、銀、黃金和鑽石」共五個等級,設有九大評估指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就以「台江國家公園」為例,看它如何躍過一道道指標,成為「鑽石級」綠建築的國家公園!

位於臺南市四草大橋旁的「台江國家公園」是臺灣第8座國家公園,也是臺灣唯一的濕地型的國家公園。同時,還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其外觀採白色系列,從高空俯瞰,就像在一座小島上座落了許多白色建築群的聚落;從地面看則有臺南鹽山的意象。

因其地形與地理位置的特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則成了台江國家公園的首要考量。園區利用既有的魚塭結構,設計自然護岸,保留基地既有的雜木林和灌木草原,並種植原生與誘鳥誘蟲等多樣性植物,採用複層雜生混種綠化。以石籠作為擋土護坡與卵石回填增加了多孔隙,不僅強化了環境的保護力,也提供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使這裡成為動植物共生的美好棲地。

台江國家公園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二招:想成綠建築,必用綠建材

要成為一幢優秀好棒棒的綠建築,使用在原料取得、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綠建材」非常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建材最早是在 1988 年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被提出,一路到今日,國際間對此一概念的共識主要包括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廢棄物減量(reduce)和低污染(low emission materials)等特性,從而減少化學合成材料產生的生態負荷和能源消耗。同時,使用自然材料與低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建材,亦可避免對人體產生危害。

在綠建築標章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也於 2004 年 7 月正式推行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建材生命週期為主軸,提出「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四大方向。舉例來說,為確保室內環境品質,建材必須符合低逸散、低污染、低臭氣等條件;為了防溫室效應的影響,須使用本土材料以節省資源和能源;使用高性能與再生建材,不僅要經久耐用、具高度隔熱和防音等特性,也強調材料本身的再利用性。


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綠建材的應用是其獲得 EEWH 認證的重要部分。其不僅在設計結構上體現了生態理念,更在材料選擇上延續了對環境的關懷。園區步道以當地的蚵殼磚鋪設,並利用蚵殼作為建築格柵的填充材料,為鳥類和小生物營造棲息空間,讓「蚵殼磚」不再只是建材,而是與自然共生的橋樑。園區的內部裝修選用礦纖維天花板、矽酸鈣板、企口鋁板等符合綠建材標準的系統天花。牆面則粉刷乳膠漆,整體綠建材使用率為 52.8%。

被建築實體圍塑出的中庭廣場,牆面設計有蚵殼格柵。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日常節能方面,台江國家公園也做了相當細緻的設計。例如,引入樓板下的水面蒸散低溫外氣,屋頂下設置通風空氣層,高處設置排風窗讓熱空氣迅速排出,廊道還配備自動控制的微噴霧系統來降溫。屋頂採用蚵殼與漂流木創造生態棲地,創造空氣層及通風窗引入水面低溫外企,如此一來就能改善事內外氣溫及熱空氣的通風對流,不僅提升了隔熱效果,減少空調需求,讓建築如同「與海共舞」,在減廢與健康方面皆表現優異,展示出綠建築在地化的無限可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島式建築群分割後所形成的巷道與水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綠建材的部分,另外補充獲選為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新建工程,其採用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的建材,比方提高高爐水泥(具高強度、耐久、緻密等特性,重點是發熱量低)的量,並使用能提高混凝土晚期抗壓性、降低混凝土成本與建物碳足跡的「爐石粉」,還用再生透水磚做人行道鋪面。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同樣入選 2023 年綠建築的還有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首先,他們捨棄金屬建材,讓高爐水泥使用率達 100%。別具心意的是,他們也將施工開挖的土方做回填,將有高地差的荒地恢復成平坦綠地,本來還有點「工業風」的房舍告別荒蕪,無痛轉綠。

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等等,這樣看來建築夠不夠綠的命運,似乎在建材選擇跟設計環節就決定了,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建築是活的,需要持續管理–有智慧的管理。

第三招:智慧管理與科技應用

我們對生態的友善性與資源運用的效率,除了從建築設計與建材的使用等角度介入,也須適度融入「智慧建築」(intelligent buildings)的概念,即運用資通訊科技來提升建築物效能、舒適度與安全性,使空間更人性化。像是透過建築物佈建感測器,用於蒐集環境資料和使用行為,並作為空調、照明等設備、設施運轉操作之重要參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推動建築與資通訊產業的整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2004 年建立了「智慧建築標章」制度,為消費者提供判斷建築物是否善用資通訊感知技術的標準。評估指標經多次修訂,目前是以「基礎設施、維運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智慧創新」等六大項指標作為評估基準。
以節能管理指標為例,為了掌握建築物生命週期中的能耗,需透過系統設備和技術的主動控制來達成低耗與節能的目標,評估重點包含設備效率、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三大面向。在健康舒適方面,則在空間整體環境、光環境、溫熱環境、空氣品質、水資源等物理環境,以及健康管理系統和便利服務上進行評估。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充分展現智慧建築應用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及智慧創新 8 大指標先進技術,來達成兼顧環保和永續發展的理念,也是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打造的指標性建築,受到國際矚目。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11年優良智慧建築專輯」(新北市政府提供)

在興建階段,為了保留基地內 4 棵原有老樹,團隊透過測量儀器對老樹外觀進行精細掃描,並將大小等比例匯入 BIM 模型中,讓建築師能清晰掌握樹木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確保施工過程不影響樹木健康。此外,在大樓啟用後,BIM 技術被運用於「電子維護管理系統」,透過 3D 建築資訊模型,提供大樓內設備位置及履歷資料的即時讀取。系統可進行設備的監測和維護,包括保養計畫、異常修繕及耗材管理,讓整棟大樓的全生命週期狀況都能得到妥善管理。

智慧建築導入 BIM 技術的應用,從建造設計擴展至施工和日常管理,使建築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加智慧化。以 FM 系統 ( Facility Management,簡稱 FM ) 為例,該系統可在雲端進行遠端控制,根據會議室的使用時段靈活調節空調風門,會議期間開啟通往會議室的風門以加強換氣,而非使用時段則可根據二氧化碳濃度調整外氣空調箱的運轉頻率,保持低頻運作,實現節能效果。透過智慧管理提升了節能效益、建築物的維護效率和公共安全管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結

綠建築、綠建材與智慧建築這三大標章共同構建了邁向淨零碳排、居住健康和環境永續的基礎。綠建築標章強調設計與施工的生態友善與節能表現,從源頭減少碳足跡;綠建材標章則確保建材從生產到廢棄的全生命週期中對環境影響最小,並保障居民的健康;智慧建築標章運用科技應用,實現能源的高效管理和室內環境的精準調控,增強了居住的舒適性與安全性。這些標章的綜合應用,讓建築不僅是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更成為實現淨零、促進健康和支持永續的具體實踐。

建築物於魚塭之上,採高腳屋的構造形式,尊重自然地貌。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1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網路交到壞朋友?網路詐騙如何博取你的信任——《脫癮而出不迷網》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_96
・2024/04/23 ・3552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世代的年輕孩子,隨便一位都比我們大人更精熟網路及數位裝置的操作;但面對網路上無所不在的陷阱,腦袋並沒有因此進化得更靈光。

當你以為壞人都藏在社區附近的陰暗角落時,專家正在警告,潛藏在虛擬世界中的詐騙與剝削,才是你真正該提防的。

網路陷阱:誘騙、色情與性剝削

圖/envato

孩子是如何上鉤的?

先來聽聽宇岩的故事吧!

宇岩是個國二男生,在班上成績中上,行為大致循規蹈矩。和大部分的同學一樣,每天會上網玩一下線上遊戲。他在線上遊戲中,認識了一位網友小芸。因為幾次合作很有默契,小芸主動提議互相加 line,以方便聯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後,小芸與宇岩就常在 line 上聊天,一開始是聊些與遊戲攻略有關的事,後來,聊及生活中的瑣事。小芸說,她是個高中生,功課壓力大,父母工作忙碌,不太關心她,她常覺得很寂寞。她覺得能和宇岩聊天很開心,希望宇岩當她的男朋友。

有一次,小芸問宇岩有沒有看過女生自慰,宇岩覺得不太對勁,但心中莫名興奮。後來,小芸時常提起一些性方面的話題,也開始傳一些露骨的畫面給宇岩,說是自己胸部、臀部等私密部位的照片。小芸問宇岩想看更多嗎?宇岩當然想!小芸要宇岩也傳張自己裸露生殖器官的照片過去,才要讓宇岩看更多。宇岩不疑有他,既然是男女朋友,應該沒關係,於是照辦了。

後來,小芸好幾次要求宇岩幫她買遊戲點數,但宇岩說自己身上沒那麼多錢。小芸卻生氣地抱怨宇岩一點都不在乎她,宇岩只好偷拿父母的錢。幾次之後,宇岩感到很不安,鄭重地拒絕小芸的要求,但她卻說:「別忘了,我手上有你的裸照喔!」

宇岩這才意識到,對方也許一開始,就不懷好意。事到如今只好硬著頭皮,向父母全盤說出這些事情,請父母出面解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宇岩沒有向大人求助,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那位名為小芸的高中生網友,肯定會對他糾纏不已,繼續索討更多的金錢,進而要求他交出帳號密碼、家人的個資,或者出賣朋友來「抓交替」。如果宇岩不從,就威脅公開裸照,讓他的聲譽不保,宇岩只能任對方予取予求。

網路誘騙的方式推陳出新,大多都是利用人性的好奇、貪婪或恐懼心態,取得受害者的個資或私密影像,進而抓住把柄,再藉此要脅,逼你就範。詐騙者常是亂槍打鳥,在各種有聊天功能的網路平臺上隨意搭訕,利用兒童或青少年的好奇、同情心或想結交朋友的渴望,逐漸取得信任,再讓你一步一步地走進預先設好的圈套中。

二○二○年南韓媒體披露震驚社會的「N 號房事件」,主嫌在網路上經營類似聊天室的「房間」,每個「房間」都有編號。會員付費後,依照付費多寡,可以進到不同房間裡觀看女性裸露的不雅影像。房間裡的主角有許多是兒童或青少年,影片內容包含了性侵、性虐待等不堪入目的情節,甚至有的以直播的形式供會員觀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起駭人聽聞的性剝削事件,其實已經持續了數年之久,受害少女不計其數,凸顯了網路色情與誘騙氾濫的問題。究竟,這些不幸的孩子,是怎麼落入魔爪的呢?主嫌利用涉世未深的少女想快速賺錢的渴望,在網路上發布高薪兼職廣告,吸引許多有金錢需求的少女;主嫌再進一步要求他們提供個人資料或隱私裸照。如此,主嫌等於握有被害者的把柄了,便進一步要求少女錄下更多不雅影片,甚至約出來予以性侵。被害少女大多擔心自己的名譽不保,不敢不從,只能任憑主嫌擺布。事後有受害者向媒體表示,當時以為只要提供清涼照片,就能獲取大筆金錢,或者,以為只是單純的援交,沒想到,卻落到這般下場。

圖/envato

以網路做為誘騙或性剝削工具的事件在國內也時有所聞。不久之前,有位十四歲少女,在網路上認識三十一歲犯嫌。犯嫌以少女才華洋溢,想栽培她發展演藝事業為理由,哄騙少女離家,再把她囚禁於事先打造的夾層密室中。幸好警方快速偵破此案,少女得以平安返家。後來得知犯嫌專挑家境清寒的未成年少女下手,利用少女懵懂無知且一心致富的心態,誘騙上鉤。

復仇式色情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網路安全問題,是「復仇式色情」,常發生在情侶之間。

舉個常見的校園案例,小華與小明在學校社團中認識並交往,也常在校園中大方放閃。過一陣子,傳出兩人分手的消息。隔天,全校議論紛紛,原來,小華的私密影片被放到網路上瘋傳。才一個晚上,幾乎全校同學都看過這段影片,連別的學校的學生都知道這件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後來,學校調查得知,是小明不滿小華提出分手,心有不甘,便決定在網路上公開小華之前傳來的私密影片,以及兩人親熱時的影像。他決定來個玉石俱焚,做為報復。小華因此心理嚴重受創,她的世界在一夕之間崩解。一方面,光想到不計其數的同學正看著自己的身體品頭論足,覺得快要崩潰了。後來,又聽到同學的閒言閒語:「誰叫她當初要拍這些影片?」「是她自己活該!」「她就自己犯賤呀!」之類的話語,又是二度傷害。

我們確實很少考慮到以數位形式保存的資料,不論是聲音、圖片或影片,是如此容易被複製並散播,一旦放到網路上,就全面失控了。熱戀中的情侶,愛得死去活來,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毫無保留地獻給對方。萬萬沒想到分手後,那些當初「愛的證明」,竟成了對方遂行報復的武器。

保護個人資訊安全

我們不希望這樣的事件再度發生,但類似事件卻層出不窮。

為了避免孩子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建議家長可以善加利用這類新聞事件,與孩子討論網路安全與自我保護的話題。你需要明確地讓孩子知道一個觀念:「網路上是沒有祕密的」,所有的隱私都有被公開的可能,不只不該把私密資料放在網路上,更不可以告知任何人,包括信任的好朋友也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或許可以這麼做,來保護孩子的個人資料與人身安全:

(一)如果可以的話,在孩子法定成年前,由你代為管理孩子的任何網路帳號。若孩子要新增或修改帳號內容,都需經過你的同意或由你代為操作。同時,定期為孩子更改帳戶密碼,避免遭駭。

(二)確保孩子接觸的網路內容符合年齡分級,盡可能不讓孩子接觸到風險性高或隱私控管不佳的網站。就算是一些常見的官方網站,若孩子需要輸入個人資料(姓名、身分證字號、住址、電話等)前,都需經過你的審核並同意。

(三)監督孩子的網路動態與行為。年紀較小的孩子,你需要知道他每次上網的內容,而大一點的孩子,你可以給予多一點的信任,但若察覺孩子出現任何異樣,仍該立即檢查帳戶,了解他在網路上是否惹上麻煩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四)要求孩子養成「登出」的習慣。不論是在家中或使用外面的公用電腦,使用完畢一定要記得「登出」。要求孩子將「下次自動登入」的選項取消勾選,並選擇不讓瀏覽器存取帳戶資訊。

(五)時常提醒孩子,謹慎提防在網路上遇到的任何人,陌生人或認識的朋友師長亦然。告訴孩子,如果與網友互動時有任何不舒服,請相信自己的直覺,立刻終止互動,並向大人求助。請讓孩子知道你會幫助他,而不會責備他。

(六)提醒孩子「天下沒有那麼好的事!」如果有什麼好運、機會或財富從天而降,宣稱能輕鬆致富或讓你飛黃騰達,通常有詐,應立刻提高警覺。

(七)若有發現任何涉及色情、誘騙或性剝削的網站,請向相關單位檢舉或通報。臺灣展翅協會長期關注兒少上網安全問題,你可以進入其建置的「Web547」網站中檢舉不法網站或不當資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如何防範「復仇式色情」呢?

最簡單的方式,不是別把私密影像傳給對方,而是,根本不要拍下這類影像,連留著自己欣賞,都盡可能避免。再重申一次,所有以數位形式保存的內容,都能輕易被複製與流傳。不過,對方可能會因此抱怨:「不傳給我看,就是不夠愛我。」請教導孩子如何回應伴侶的情感勒索:「我認為,我們之間的愛情,不需要透過這種方式來證明。如果你愛我的話,請你尊重我。」 讓孩子知道,以尊重為前提的親密關係,才是健康的。如果對方仍死纏爛打,那麼,或許該認真考慮,是否還要繼續這段關係了。這是情感教育的一部分,而情感教育的核心,就是尊重自己與尊重他人。

——本文摘自《脫癮而出不迷網》,2022 年 1 月,圓神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_96
13 篇文章 ・ 3 位粉絲
書是活的,他走來溫柔地貼近你,他不在意你在背後談論他,也不在意你劈腿好幾本。 這是一種愛吧。 圓神書活網 www.booklife.com.tw

1

1
0

文字

分享

1
1
0
在被澳洲喜鵲猛烈攻擊前,跪求交友!
胡中行_96
・2022/07/25 ・3085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臺灣被國寶級的藍鵲巴頭,是無上的榮耀;[1] 但在澳洲遭喜鵲攻擊,卻是送醫的前奏。[2] 每年 7 月到 11 月,[2] 澳洲喜鵲的季節性暴力行為,以及當地居民的壯烈犧牲,總是貢獻不少素材給國際新聞版面。[3, 4] 為確保筆者生命安全與本專欄的續存,以下整理了預防澳洲喜鵲襲擊的專業建議,順便跟將來有興趣赴澳旅遊、留學或打工度假的讀者分享。

  

正在對自行車騎士發動攻勢的澳洲喜鵲。圖/GPLama (Shane Miller)

  

澳洲喜鵲的攻擊行為

澳洲喜鵲(學名:Cracticus tibicen)是澳大利亞極為常見的鳥類[5] 平時待人親和,但一到繁殖季節,地域性就變得特別強烈。[6] 鳥巢附近方圓 100 到 150 公尺內的自行車騎士,是最頻繁的攻擊目標;[6] 其次為行人;再來則是跑者。 [7] 具侵略性的多為公鳥,且僅佔澳洲喜鵲總數的 9% ;[2] 然 而每年仍有數以千計的人受害,其中近 15% 受傷,[7] 包含少數被狠啄耳朵或眼睛[2] 2021 年澳洲全國有超過 5,300 例的相關通報案件。[7] 媒體報導有一名 5 個月大的女嬰,從倉皇躲避的母親手裡墜落,最後死於頭部重傷。[4, 8]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顯示喜鵲認得超過 100 張人臉,一般傾向把陌生人當作威脅。值得注意的是, COVID-19 疫情期間,澳洲鳥盟(BirdLife Australia)的專家 Sean Dooley ,擔心有些封城地區的防疫政策,會造成更多人類受害。因為澳洲喜鵲若是認不得戴口罩的熟面孔,或許會展開一視同仁的無差別攻擊。[9]

  

新聞報導澳洲喜鵲攻擊兒童。來源:7NEWS Australia on YouTube

  

「喜鵲警報」民營通報系統

2013 年的時候,一名騎自行車被澳洲喜鵲攻擊的網站工程師,察覺沒有全國性的通報系統,可以舉發喜鵲的惡行,便自行架設一個供大眾使用。[7] 如今,他的「喜鵲警報」(Magpie Alert)網站,每年發佈統計數據,並成為博物館與媒體不時引用的資料來源。[4, 6, 7] 若比較該網站近年的圖表,某幾州的攻擊次數,在 COVID-19 疫情期間的確有成長的趨勢。[7] 然而,這到底是因為民眾戴口罩,或是網站愈來愈熱門,還是大家突然比較有時間上網通報,就不得而知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進入澳洲喜鵲攻擊範圍的警告標誌。圖/Cfitzart on Wikipedia(CC BY-SA 3.0)

  

各種失敗的預防方法

澳洲有個非常厲害的單位,叫做「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簡稱CSIRO),曾研發出 WiFi 、塑膠鈔票,還有連英國女王都用過的 Aerogard 防蚊液。[10, 11] 2010 年的時候,某隻兇猛的澳洲喜鵲,搬到國立澳洲大學和 CSIRO 黑山園區之間的通道上。該喜鵲不顧先來後到,便鳩佔鵲巢,還唯恐別人侵門踏戶。牠居高臨下鳥瞰新居周圍的疆域,敏捷地驅逐任何過境者。讓 CSIRO 的科學家們逮到機會,進行了一個非正式的動物實驗。[12]

興高采烈的幾位 CSIRO 科學家們自告奮勇,以千奇百怪的造型騎著自行車,接近這隻澳洲喜鵲;一邊再由同事錄下整個過程,作為是否遭受攻擊的證據。他們測試的重點以戴或不戴自行車安全帽,還有應該增添何種安全帽配件為主,例如:在上面黏假眼睛、綁毛根(絨毛鐵絲)或束線帶、綑上兩台攝影機、裝上假喜鵲、蓋上誇張的假髮,甚至完整露出灰髮稀疏的禿頭,期望喜鵲寬待長輩等。[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上述裝扮大多不具實質效果,純粹把騎士搞得像隻花俏的驚弓之鳥,其中倒是有幾個嘗試略顯成功:一是整頭真髮,不戴安全帽;二是在騎乘途中脫帽,暴露禿頭;三則是在安全帽外包上非洲捲假髮,以致完全看不到帽子。[12] 總之,好像外表看起來沒有安全帽,反而能倖免於難;但要是假髮滑動影響騎士視線,或是倒楣發生車禍,頭部卻缺乏保護,那豈不是更加危險?

假如真的不幸碰上澳洲喜鵲攻擊,自行車騎士該做的就是下車,步行離開牠的勢力範圍,並用帽子、眼鏡和雨傘保護自己的頭部與眼睛。[2] 不過千萬也別跑得太快或是反擊,否則會導致情勢惡化。[6]

  

CSIRO 科學家被澳洲喜鵲驅逐的紀錄短片(上)。來源:gib395 on YouTube
CSIRO 科學家被澳洲喜鵲驅逐的紀錄短片(下)。來源:gib395 on YouTube

  

化敵為友

既然連國家級的智囊團介入都無效,難道人類就只能任憑澳洲喜鵲追著跑嗎?澳洲新英格蘭大學的動物行為學榮譽教授 Gisela Kaplan ,可不這麼覺得。根據 Kaplan 教授的說法, 80% 順利繁衍後代的澳洲喜鵲,住在人類社區[13] 牠們的平均壽命約在 25 到 30 歲之間[6, 13] 基於喜鵲擅長認人又有良好的記憶力,人類不妨近水樓台,化敵為友,跟牠們培養長期的親善關係。[1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友誼是雙向的。對人類來說,能保障人身安全,還有無須照顧的喜鵲陪玩,簡直比養寵物還划算。然而,牠們何必跟我們攀關係?針對這個問題, Kaplan 教授解釋,澳洲喜鵲有置產壓力,偏偏適合的育幼環境有限,造成嚴重的市場競爭。多數的喜鵲 5 歲以前,無法鞏固屬於自己的勢力範圍,而最終能成功繁衍後代的成鳥也僅佔 14% 。所以,與澳洲喜鵲交友的方法很簡單,完全沒有必要用食物利誘,光是當個人畜無害的鄰居,就別具吸引力。[13]

一旦澳洲喜鵲認證您是位和平的人類,牠們可能會正式把自家的孩子介紹給您認識,允許牠們在周遭玩耍。此外,還會就近觀察您的一舉一動,並積極模仿。比方說, Kaplan 教授的喜鵲朋友,就曾趁她不注意,偷敲鍵盤,再看看螢幕上出現什麼結果;或是當她在院子裡除草時,於一旁跟著堆土。[13] 人類與動物本來就不一定得相互敵對,如果哪天真遇上了澳洲喜鵲,不妨花點時間彼此瞭解,試著交個朋友吧!

  

一隻澳洲喜鵲攜家帶眷地,來跟這名澳洲女子做朋友。來源:The Dodo on YouTube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1. 台灣藍鵲護巢巴學生頭 文大教授拍下精彩一刻(中央通訊社,2021)
  2. Stay safe from swooping magpies (Queensland Government –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Science, 2021)
  3. 澳洲「恐怖之鳥」今年傷人特別多 疑與口罩有關[影](中央通訊社,2021)
  4. Baby dies in Australia after magpie swooping attack (CNN, 2021)
  5. Australian Magpie (BirdLife Australia, accessed in 2022)
  6. Why do Magpies swoop? (Australian Museum, 2021)
  7. Magpie Alert (Jon Clark, 2022)
  8. Parents of baby girl who died after magpie attack thank community for ‘overwhelming kindness’ (ABC News, 2021)
  9. Magpie-swooping season could be worse in Victoria this year as face masks confuse birds (The Guardian, 2020)
  10. We Are CSIRO (CSIRO, 2022)
  11. Aerogard (CSIROpedia, 2011)
  12. You make me wanna swoop: dispelling magpie myths (CSIROscope, 2015)
  13. Magpies can form friendships with people – here’s how (The Conversation, 2019)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1
胡中行_96
169 篇文章 ・ 67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