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publish date:Apr 22, 2004
編輯 Wei-Chiao Chang 報導
1993年到2003年間,瑞士科學家們的平均研究論文被引用次數高居世界第一。
2004年4月12日ISI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公佈近十年來,世界各國科學研究成績單,經由這份統計報告,我們將清楚地了解世界各國學術研究的品質優劣,其中,總人口約七百萬的小國-瑞士,學術論文品質卻高居全球之冠。
對一位科學家而言,能將自己的研究內容發表於高知名度期刊,這是一種榮譽。若這項研究發現能廣為其他科學家所認同、引用,這也是一大肯定,因為這意味著自己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同行專家的欣賞,也意味著這項發現的重要性與再現性得到了信任。
在這份來自ISI的報告中,針對商學、教育學、電腦科學、物理學、化學、數學、工程學、太空科學、地球科學、材料科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生物學、藥理學、生態學、農業科學、動植物學等二十二個主要科學研究領域,統計從1993年1月1日到2003年12月31日為止,全球各國科學家研究之平均單篇論文被引用次數並進行分析排名,其中,以瑞士科學家們的表現最為傑出,在過去的十年間,平均單篇論文被引用次數高達13.24次,領先第二名的美國(12.63);歐洲國家-荷蘭(11.33)、丹麥(11.14)與瑞典(10.85)則是名列三、四、五名。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十大科研強國中,有八個國家來自歐洲,兩個來自美洲,但遺憾的是,亞洲地區並無國家上榜。在歐洲地區方面:除了荷蘭、丹麥、瑞典外,英國的蘇格蘭(10.75)、英格蘭(10.74)分居六、七位;芬蘭(10.17)與比利時(9.74)则為第九與第十名。。
如果相較於2003年7月21日ISI公佈的世界各國論文被引用【總】次數排名,我們可以發現:名列前十的德國、日本、法國、義大利、與澳洲等國均不在這次排名中。換句話說,雖然這幾個國家的論文被引用【總】次數相當可觀,但是因為論文產量也多,加上論文品質優劣差雜,所以一經稀釋後,【平均單篇】論文的被引用次數就相對減少。
至於美洲地區方面,超級強國美國的科研能力仍是相當可怕!雖然平均單篇論文被引用次數些微落後於瑞士,但是論文總發表量高達2,799,593篇卻也是其他各國遠遠無法比擬的。另外,加拿大也以平均單篇論文被引用次數10.25次,名列全球第八位。
從這份報告中,我們也可以發現:科學研究的優劣與一個國家的土地面積大小、人口的多寡、並沒有太大關係。科研人才的素質、研究教育的環境與預算資源的分配反而可能才是影響一個國家科技成就的因素。
曾經聽過一個這樣的故事:話說天下第一,於華山論劍中連敗東邪、西毒、南帝、北丐的全真教王重陽真人,雖是武功高強、威震四方。但由於缺乏教育經驗,門戶擴充太快,期望以一己之力,培養七名弟子,但在師資嚴重缺乏的情況下,資質聰穎的全真七子仍無人繼承王重陽的一身絕學,終致即使全真七子聯手布陣,仍無法擊敗東邪黃藥師一人。反觀資質一般般的郭靖大俠,從小接受江南七怪的細心教育,加上北丐洪七公、南帝一燈大師與老頑通周伯通等眾多絕世高人指導,終於身兼數家之長而成大器。
在廣設公私立大學、科技大學與技術學院後,確實,學士滿街走!接著,在師資設備尚未健全的情況下,各科系研究所又開始大招碩博士班學生,相信不必多久,碩博士也將氾濫。但透過不斷提高一個國家的研究生總人數真的等同於提升該國科技水平嗎?還是因為大幅降低師生互動、影響研究品質而葬送了許多郭靖、楊過等頂尖高手?我開始有點懷疑。
底下便是這份來自於 ISI 的名單
排名 | 國家 | 平均單篇學術論文被引用次數 |
1 | 瑞士 | 13.24 |
2 | 美國 | 12.63 |
3 | 荷蘭 | 11.33 |
4 | 丹麥 | 11.14 |
5 | 瑞典 | 10.85 |
6 | 蘇格蘭 | 10.75 |
7 | 英格蘭 | 10.74 |
8 | 加拿大 | 10.25 |
9 | 芬蘭 | 10.17 |
10 | 比利時 | 9.74 |
參考文獻:High-Impact Countries:The Top Ten, 1993-2003 (12/04/04)
參考來源:
本文版權聲明與轉載授權資訊:
- 本文採用書面授權轉載模式,詳細著作權聲明與轉載規定請見 http://sciscape.org/copyrigh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