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虛擬實境(VR)的新功能:啟發同理心

葉綠舒
・2013/07/16 ・866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487 ・五年級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虛擬實境VR (Virtual reality)的用處最近又多了一個:啟發同理心。

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製作了一個頭盔,受試者戴上頭盔後,必須用兩手兩腳走路,同時在鏡子裡看到自己成了一頭牛。

體驗他人的感受,是否就能同理他人?圖片:維基百科

在美國的牧場裡成為一頭牛,受試者會感受到被電擊棒戳的感覺,以及,最後走向屠宰場。

一位受試者寫道:

「我習慣了以後,我開始覺得我是一頭牛;接近尾聲時,我真的覺得我要去屠宰場。我感到難過,我就要死了。最後那電擊棒的一戳,我真的感到傷心。」

與會者回去以後記錄他們下週吃什麼。該研究試圖發現是否暫時「成為一頭牛」可以促使肉類消費量減少。

但是這個實驗的目的不是讓人變成素食者,而是希望經由虛擬現實進一步改變行為,減少對環境的衝擊以及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在牛的情況下,啟發人對動物的同理心也對環境有益,因為少吃動物可以消耗更少的能源。”

在另一個史丹佛大學的實驗中,受試者們還體驗砍倒一棵樹。他們站在在虛擬現實的森林裡,聽到了風的沙沙聲和鳥兒的鳴叫。接著他們體驗手持鏈鋸鋸樹的感覺,感到鏈鋸鋸過樹身時樹的阻力,最後木材裂開,然後​倒在地上,發出雷鳴般的巨響。森林剎時間有如死一般的沈寂,鳥兒不再歌唱。

離開實驗室前,一名女子在桌上打翻了一杯水,並要求受試者幫她清理。受試者平均使用的紙巾減少了20%。

研究人員說,直到幾個月後,他還收到受試者的電子郵件告訴他,當他們走進商店看到衛生紙時,很難不想到那些倒下的樹。

筆者按:在環境議題中,常見的是開發與保護的兩方各執一詞,雙方都認為自己有道理,爭執不下。或許將來VR可以讓兩方各自體會一下對方的感受,這樣在溝通上或許會更容易。

筆者另外還想到,或許對於國內的醫療體系也可以開發類似的VR,讓患者/醫師體會到其他患者/醫師/護士的感覺,如此一來或許對於醫病的互動可以有更多的改進。

參考文獻:Scientific American. 2013. If you know how a cow feels, will you eat less meat?

文章難易度
葉綠舒
262 篇文章 ・ 8 位粉絲
做人一定要讀書(主動學習),將來才會有出息。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寵物過敏原有很多種,避免飲食過敏困擾,可選擇單一/特殊肉種寵物飼料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3/06/06 ・2173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本文由 新萃 Nutri Source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你有發現家裡的狗狗經常舔自己四肢,或是身上出現不明紅疹?當心這可能是過敏反應。寵物和人類一樣,也會有過敏反應,過敏可依照「來源」分為三種:吸入性過敏、接觸性過敏和食物性過敏。

寵物的過敏源有哪些?

不管是哪一種過敏反應,在人的身上都比較容易發現和排除。但狗狗的過敏卻很難處理,如果是接觸性或吸入性過敏,即使你把家裡打掃得很乾淨,還是無法排除帶狗出去散步時可能接觸到的環境過敏原。因此,對飼主來說,最容易控制的是食物性過敏。

食物性過敏是怎麼發生的呢?其實,「食物過敏」這個詞並不太準確。正確的臨床醫學用詞是「食物不良反應」(Adverse Food Reaction, 簡稱AFR)(Jackson, H. , 2009),指的是吃下食物後身體產生各種不良反應。並進一步分為食物過敏(Food Allergy)和食物不耐受(Food Intolerances)兩種。

如果你看過動漫作品《工作細胞》,你就會知道過敏其實只是免疫系統對特定成分產生的過度反應,因此全名為「過分敏感」;而食物不耐受則並非免疫性反應,而是消化系統無法代謝或對該生物體有毒,例如狗不能吃洋蔥或巧克力,否則會致死等等。

由於寵物沒有選擇權,只能吃飼主提供的食物,如果飼料中恰好有會造成牠 AFR 的成分,就可能產生各種症狀。除了腸胃發炎和拉肚子外,最明顯的外在症狀就是皮膚問題,包括搔癢、脫毛和紅疹等。後者容易被誤判為皮膚性疾病,讓許多飼主狂跑獸醫院的同時,獸醫也難以對症下藥。

雖然曾有研究透過讓醫師用血液或唾液是否檢測出 IgE 抗體來判斷狗是否過敏(Ermel, R et al.,1997),但最新的研究卻發現,無論使用無論血清的 IgE 抗原或是唾液裡的 IgM 或 IgA 抗原都無法有效檢測出狗狗的過敏來源(Udraite Vovk Let al., 2019 & Lam ATH et al., 2019),甚至會造成偽陽性誤判。因此,目前學界公認唯一能識別食物過敏原的方法就是「食物排除法」(Food Elimination Method)。

以食物排除法,找出毛孩的食物過敏原!

食物排除法的原理相當簡單粗暴,類似我們過去在學校做的實驗一樣,抓出「控制組與對照組」。首先,將狗狗的食物換成牠沒吃過、單一來源且易消化的高蛋白質或水解蛋白質;同時嚴格限制牠對其他食物接觸,包括其他人餵食或路上亂吃等可能性都要注意,此為「對照組」,如此持續 8~12 週,觀察皮膚是否有改善。如果確實有改善,那就證明了確實是 AFR 而非皮膚病。

下一步我們可以進行「食物挑戰」,在每餐食物中逐一嘗試可能的過敏原(例如常見的牛肉、雞蛋等),有如「控制組」,等到症狀又出現,就可以確認哪種食物成分是過敏原,未來就可以在飼料中排除,讓狗狗健康快樂地成長。

這個方法需要飼主的大力配合和耐心紀錄,不僅要在漫長的試驗期,更需要在控制期一一排除所有不可能之後,才能找到答案。而其中最困難的部分,也是實驗的基礎可能是第一步:「提供狗狗牠從未吃過,且肉品單一的蛋白質」,這點對多數飼主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大部分的寵物飼料成分都很複雜。不要說狗狗了,搞不好你連自己沒吃過什麼恐怕都不知道。

飼料成分多而雜,可選單一肉種飼料降低過敏。

那該怎麼進行食物排除法呢?別擔心,沒有找不到的肉品,只有勇敢的狗狗。市面上已經有了針對過敏狗狗的低敏飼料,新萃推出了一系列低敏肉,包含單一肉種的袋鼠肉、鹿肉以及野豬等相比牛豬羊等較不容易取得的肉類,是進行食物排除法第一步測試的首選。

此外,新萃牌無論哪種飼料都有美國專利 Good 4 Life® 奧特奇專利保健元素,能促進飼料中的營養都被狗狗完整吸收。不僅過敏的狗狗能吃,有消化不良症的狗狗也適用。

新萃商品選擇的是單一/特殊肉種的成分,低敏感肉品讓寵物吃了更安心。

參考資料

  1. Thus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discussion, although the term food allergy is used throughout, it should be recognized that this term is a presumptiv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adverse food reaction is a more accurate term for these canine cases. – Consensus
  2. Jackson, H. (2009). Food allergy in dogs – clinical signs and diagnosis.. Companion Animal Practice.
  3. Assessment of the clinical accuracy of serum and saliva assays for identification of adverse food reaction in dogs without clinical signs of disease – PubMed (nih.gov)
  4. Lam ATH, Johnson LN, Heinze CR. Assessment of the clinical accuracy of serum and saliva assays for identification of adverse food reaction in dogs without clinical signs of disease. J Am Vet Med Assoc. 2019 Oct 1;255(7):812-816. doi: 10.2460/javma.255.7.812. PMID: 31517577.
  5. Direct mucosal challenge with food extracts confirmed the clinical and immunologic evidence of food allergy in these immunized dogs and suggests the usefulness of the atopic dog as a model for food allergy. – Consensus
  6. Ermel, R., Kock, M., Griffey, S., Reinhart, G., & Frick, O. (1997). The atopic dog: a model for food allergy..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7. https://www.moreson.com.tw/moreson/blog-detail/furkid-knowledge/pet-knowledge/dog-food-allergen-TOP10/
  8. 狗狗因為食物過敏而搔癢不舒服,為什麼做「過敏原檢測」沒什麼用?
  9. 【獸醫診間小教室】狗狗皮膚搔癢難改善?小心食物過敏! – 汪喵星球 (dogcatstar.com)
  10. 寵物知識+/毛孩對什麼食物過敏?獸醫:驗血完全不準!診斷法只有一個 | 動物星球 | 生活 | 聯合新聞網 (udn.com)
  11. Is there a gold-standard test for adverse food reactions? – Veterinary Practice News
文章難易度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72 篇文章 ・ 276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精神個案系列:虛擬實境的海景,療癒退伍軍人的心
胡中行_96
・2023/05/25 ・1766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丹麥西海岸的景緻環繞,潮水聲一波一波,輕柔地觸動著神經。[1]人類有三大情緒調節系統:自我保護的威脅系統(threat system)、賦予動力的驅動系統(drive system)以及放鬆身心的舒緩系統(soothing system)。[1, 2]前二者跟自律神經系統交感神經系統有關;最末者則與它旗下的副交感神經系統連結。[1]經年累月侵蝕、沉積,形塑著沙岸面貌的浪濤,[3]正透過副交感神經系統,減慢他的呼吸和心跳。[1]彷彿戰爭的傷痛,都將順水流去。

10 分鐘的體驗結束,45 歲的退伍軍人摘下虛擬實境頭盔。[1]

丹麥西海岸沙灘。圖/Datingjungle on Unsplash

波士尼亞戰爭

1995 年,這名丹麥男子加入聯合國軍隊,前往波士尼亞半年。在當地面臨槍林彈雨,砲火攻擊,還曾被挾持數天,當作人質兼人肉盾牌。返鄉後,他失業7個月,又加入丹麥國軍,服役 4 年。接著做過保全、門房、工廠和屠宰場工人,最終一個職業是卡車司機,每份工作為期 4 個月至 2 年不等。[1]

戰爭經歷改變了男子的個性:他失去對人和外在世界的信任,總是處於警戒狀態。內心焦慮、憤怒、沮喪、無助、空虛,夜間的夢靨揮之不去。凡能勾起回憶的景況,都令他不適。置身人群之中的慌張,更伴隨心悸、胸悶與頭疼等自律神經症狀。他別無選擇地獨處。酗酒、嗑藥、離婚,與孩子疏遠。儘管 2001 年就開始尋求醫療協助,男子自 2012 年起便不再工作。2019 年因精神問題,獲准領取提前退休金。[1][註]

抗憂鬱劑

多年來,男子用過的數種藥物,主要分屬下列兩類:[1]

  • 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縮寫 SSRI):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在神經元間傳遞訊號。SSRI 阻斷血清素的再吸收,使後者在腦中的濃度上升,以改善憂鬱。名稱裡的「選擇性」,指的是單純影響血清素,而不干預其他神經傳導物質。[4]
  • 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serotonin and noradrenaline reuptake inhibitors,簡稱 SNRI):SNRI 阻斷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的再吸收,增加二者在腦部的濃度,進而達到抗憂鬱的效果。[5]
丹麥 Aarhus 大學附設醫院。圖/Nils Jepsen on Wikimedia Commons(CC BY-SA 4.0)

延長暴露療法

男子初到 Aarhus 大學附設醫院,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及憂鬱症(depression)的時候,除了 SSRI 抗憂鬱劑 Sertraline,醫師也採用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中的延長暴露療法(prolonged exposure therapy)。[1]與其一再逃避,徒增恐懼,漸進地接觸與創傷相關的記憶、感受和情境,[6]明顯減輕了男子的症狀。不過,他依然符合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診斷標準。[1]

虛擬實境精神衛生

於是,醫師邀請男子參與虛擬實境精神衛生(Virtual Reality Mental Hygiene)的臨床試驗。期間他的用藥不變,每天下午體驗 10 分鐘的虛擬實境,並每週去見心理師,以防有副作用需要處理。男子選擇的影像及音效主題,是能帶來平靜的丹麥西海岸。雖然虛擬實境使他頭暈,偶爾還感到噁心;但是 2 個月下來,焦慮、警戒、憤怒及悲傷的程度,都大幅下降。[1]

Aarhus 大學附設醫院的醫師,於 2021 年發表上述結果時,坦承這僅是初步的嘗試,且缺乏長期追蹤。更好的作法,其實是在運用虛擬實境時,同步測量膚電反應(galvanic skin response),也就是流汗的自律神經反應,再搭配訪談或問卷等資料,分析相對應的情緒。另外,也可以一邊觀察心跳變異(heart rate variability),由心跳的間距,瞭解個案面對身心刺激時,調適壓力的能力。[1]

  

備註

根據丹麥政府的網站,依國民出生年份而定,一般至少要 61 到 63 歲以上,且工作 42 到 46 年,才能申請提前退休。[7]

參考資料

  1. Jensen BS, Andersen N, Petersen J, et al. (2021) ‘Enhanced Mental Health with Virtual Reality Mental Hygiene by a Veteran Suffering from PTSD’. Case Reports in Psychiatry, 5576233.
  2. Applying the 3 Circles Model of Emotion to Help Clients Heal Shame [Infographic]’. U.S. National Institute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ehavioral Medicine. (Accessed on 19 MAY 2023)
  3. Divinsky BV, Ryabchuk DV, Kosyan RD, et al. (2021) ‘Development of the sandy coast: Hydrodynamic and morphodynamic conditions (on the example of the Eastern Gulf of Finland)’. Oceanologia, 63(2): 214-226.
  4.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 (17 SEP 2019) Mayo Clinic.
  5. Serotonin and 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 (SNRIs)’. (05 OCT 2019) Mayo Clinic.
  6. Prolonged Exposure (PE)’. (JUN 2020)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7. Denmark’s Agency for Digital Government. (25 JAN 2023) ‘Early retirement pension’. Lifeindenmark.dk.
胡中行_96
119 篇文章 ・ 41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

1

2
0

文字

分享

1
2
0
虛擬世界將主宰「全宇宙」?元宇宙的發展近況與未來——《加密貨幣的真相》
先覺出版
・2023/05/12 ・2438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元宇宙是利用雲端伺服器建立的虛擬世界,使用者可以使用虛擬實境 (VR) 或擴增實境 (AR) 進入雲端,以虛擬替身與其他使用者交流,那麼目前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未來又會如何發展呢?

第一個接近元宇宙的平台:機器磚塊 (Roblox)

講到元宇宙的概念,許多人立刻會想到目前熱門的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例如:動物森友會、模擬市民、暗黑破壞神、仙劍奇俠傳等。這些線上遊戲可以讓玩家在虛擬的遊戲裡擁有另外一個身分與全新的生活,但由於技術上的限制,這些線上遊戲帶給玩家的沉浸感不足,內容也只是遊戲,與元宇宙希望建立的世界還有很大的差距。

第一個接近元宇宙的平台是「機器磚塊 (Roblox) 」,它不只是一個線上角色扮演遊戲,使用者還可以設計自己的遊戲、物品、衣服,同時遊玩自己或其他開發者建立的各種遊戲,是由像樂高積木般的虛擬磚塊所建構的網路虛擬世界。

就類似於我們的影音創作發表在 YouTube 平台上,或程式設計師的程式創作發表在「應用程式商店 (App Store) 」平台上,經由平台分享讓谷歌 (Google) 分潤的概念。

機器磚塊(Roblox)。圖/wikipedia

元宇宙的未來可能有兩個發展方向

目前元宇宙的建立還在初期戰國時代多強爭霸的階段,各種不同的社群平台與遊戲廠商都躍躍欲試,因此還沒有系統能夠一統天下,未來誰會勝出仍不確定。元宇宙的未來可能有兩個發展方向:

第一階段:可能是由某家公司主導,但是開放原始程式碼讓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類似谷歌建立 Android 平台,讓所有開發者在平台上建立應用程式 (App:Application Program)。

例如:我在臉書的元宇宙要參加舞會,想買一個「虛擬愛馬仕包包」,則必須到「虛擬愛馬仕商店」購買,而愛馬仕公司則必須到臉書的元宇宙裡開設一家虛擬愛馬仕商店,在這裡「虛擬愛馬仕包包」就好像一個應用程式,因此和 Android 平台讓所有開發者在平台上建立應用程式的概念是一樣的。

愛馬仕包包實體店可能沒有賣虛擬愛馬仕包包。圖/wikipedia

第二階段:可能是由某個基金會主導,開放原始程式碼讓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不同公司開發的虛擬世界具有相容性,可以串連成大一統的元宇宙,就像我們現在使用相同的通訊協定在網際網路上漫遊一樣,現在我們上網都是使用「超文本轉換傳輸協定 (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

假設我們在臉書的元宇宙裡買了一個「虛擬愛馬仕包包」,能不能把它背到谷歌的元宇宙裡去參加舞會?答案是不行,因為程式不相容,因此未來不同公司開發的元宇宙具有相容性,才能串連成大一統的元宇宙。 目前元宇宙的發展還在第一階段,未來還有無限可能,元宇宙大爆發,臉書創辦人說:「元宇宙就是下一世代的網際網路。」就是這個意思。

由於目前臉書營運面臨瓶頸,因此開始啟動轉型,將「臉書 (Facebook) 」改名為「超越 (Meta) 」;輝達 (Nvidia) 執行長說:「元宇宙的經濟規模終將大過實體世界。」由於虛擬世界 3D 建模需要大量的圖形處理器 (GPU),將為輝達帶來另一波成長動能。我們在思考元宇宙時必須跳脫線上遊戲的思維,發展成創意發想平台、互動社交平台。

建成虛擬世界。圖/envatoelements

科技業界爆紅:元宇宙將主宰全宇宙?

Roundhill 投資公司預估 2030 年元宇宙產值高達 2.5 兆美元,這個數字可能有些誇大,但是確實代表元宇宙未來有不小的市場。事實上,未來元宇宙的重度使用者,主要還是目前網路遊戲的使用者,因此要估計元宇宙的市場,可以從目前的遊戲市場著手。

目前全球的遊戲市場每年有超過 2,500 億美元的商機,等於未來 8 年要成長大約 10 倍,如果我們把建立元宇宙所需要的資料中心所有硬體成本都計算進去,的確有可能達到這個規模。除了科技大廠躍躍欲試,為什麼連金融業、精品業也擁抱元宇宙?

大家想想,要建立一個能夠容納全球數十億玩家的虛擬世界,而且現在大家對畫質與 3D 影像的品質要求愈來愈高,需要加蓋許多資料中心,包括:雲端伺服器、中央處理器 (CPU)、圖形處理器 (GPU)、儲存元件 (DDR/SSD);使用者連線需要各種網路設備與終端裝置,包括:網通設備、光纖通訊、第五代行動電話 (5G) 與物聯網 (IoT)、虛擬實境 (VR) 與擴增實境 (AR) 眼鏡、平面顯示器、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等,顯然會給科技產業帶來巨大的商機。

在元宇宙消費。圖/envatoelements

此外,玩家在元宇宙裡需要線上消費、因此需要虛擬信用卡,金融業就有參與的角色;加密貨幣在真實世界裡就是個圈錢的龐氏騙局,都可以炒作到天價,在元宇宙的虛擬世界裡,怎麼可能放過這個炒作的機會?在真實世界裡我買不起愛馬仕的包包、鞋子、項鍊、耳環等各種精品,在虛擬世界裡不就可以買了嗎?因此精品業就有參與的角色。

在真實世界裡,我住狹窄的公寓、開國產轎車,在虛擬世界裡就可以住豪宅、開法拉利跑車;在真實世界裡,我是個員工每天被老闆罵,在虛擬世界裡我就是老闆可以罵員工;在真實世界裡,想搭SpaceX的太空飛船去火星「貴森森」我付不起,在虛擬世界裡我當然可以去星際旅遊跑遍全宇宙,甚至元宇宙會提供某些工作,所以未來可能有人在真實世界沒有工作,是進入虛擬世界上班的。

總之當我們在思考元宇宙時,不要被限制在現有的網路世界裡,請發揮你的想像力!

——本文摘自《加密貨幣的真相:揭穿區塊鏈無本金融的國王新衣》,2022 年 1 1月,先覺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所有討論 1